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对3例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进行了CT检查,主要CT表现:①腹腔囊性肿块;②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广泛增厚;③腹水。提示在肿块型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中,单一CT征象缺乏特异性,腹腔囊性肿块与腹膜广泛增厚同时存在则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后残存病灶的判断方法,125 I放射粒子治疗疗效及疗效检测方法。方法28例接受过1~5次TACE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共37个病灶,残存病灶确定方式为强化CT扫描10例,强化MRI 8例,PET‐CT 6例,肝动脉造影4例。根据治疗计划系统Brachy Interstitial‐Therapy Planning System (TPS)制订治疗计划,确定放射粒子数量及位置,肿瘤靶区超出肿瘤影像学边界0.5~1.0cm ,行C T引导下125 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残存病灶,定期检测血清AFP变化并与影像学结果做对比。结果强化CT、强化MRI 、PET‐CT、肝动脉造影均可确定肿瘤残存。28例患者37个病灶,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分别于术后2、4、6、12月复查C T ,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依次是:100%(37/37)、100%(37/37)、90.9%(36/37)、81.8%(34/37),血清AFP变化并与影像学结果高度一致。结论强化CT和MRI检查是判定肝癌TACE术后残存的首选方法,125 I放射粒子治疗残存病灶是有效的,AFP检测是125 I放射粒子治疗后有效的疗效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53.
病人,男,49岁.左鼻塞1月余,近5d来反复发热,体温达39℃.体检:左鼻腔顶部、鼻咽腔顶壁及左侧壁有坏死样新生物.病理活检报告为恶性肉芽肿.CT平扫示左侧鼻咽腔及鼻腔内充满软组织肿物,左侧咽隐窝大部填塞,仅外侧部含少量气体.肿物部分突向右鼻咽腔,向下达软腭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估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药物联合TACE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耐药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受不同NAs抗病毒药物联合TACE治疗的中晚期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42例,分为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3组.所有病人术前开始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根据局部肿瘤控制情况重复进行TACE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HBV DNA转阴时间及耐药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LAM、ADV、ETV 3组HBV DNA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5.23、4.00、3.62天.LAM组转阴时间明显长于ADV、ETV(P<0.05),ADV组转阴时间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12个月3组耐药率分别为6.67%、4.87%、3.33%,服药12个月、8个月LAM组耐药率明显高于ADV组、ETV组(P<0.05),ADV组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24个月及24个月以上,ETV组无耐药病例,耐药率明显低于LAM组及ADV组(P<0.05),ADV组明显低于LAM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起效快、耐药率低,首选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高病毒载量的中晚期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对于经济基础差、预期生存期短的病人可选择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5.
我国急症介入放射学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症医学是一门新兴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作为现代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已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认可。介入放射学已深入到临床医学各个领域,在急症医学中其作用更为突出,两个新兴边缘学科的结合,产生了急症介入放射学。该技术具有微创、易操作、危险性小、快速、高效等优点,成为替代外科手术的重要方法[1]。国内急症介入放射学与我国介入放射学同步发展,始于80年代初期。随着影像设备及介入技术的不断改进,急症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越来越广。目前国内急症介入主要分为急症血管内和血管外技术两类。一、血管内急诊介入放射技术(一)急症…  相似文献   
56.
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和介入治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②方 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肿瘤直径>10cm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病人17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③结果17例中CT定位诊断正确11例,占64.7%;B超诊断正确7例,占41.2%,5例行DSA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均行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④结论 各各影 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正  相似文献   
57.
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特点。方法将兔VX2瘤组织块混于生理盐水中,经开腹包埋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左叶内,接种后的2周和3~4周行MR平扫。结果30只兔中26只接种成功,原位成瘤率为86.6%,原位成瘤伴有异位种植2只。2周内阳性检出率为55.2%,第3~4周为92.3%,不同时间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4,P<0.05)。结论经开腹包埋法制作肝癌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成功率高的方法,第3~4周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柳栎浸膏胶囊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单侧肾结石接受PCNL的患者186例, 术中均留置6 F输尿管支架管, 经术后复查泌尿系平片, 确认术后残留结石为临床无意义结石(最大径≤4 mm), 根据术后服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组(n=62)和对照组(n=124), 药物组患者口服柳栎浸膏胶囊, 对照组患者未服药, 两组患者术后接受同样的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 观察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 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情况, 并随访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PCNL术后6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 药物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34.20±26.65) mg, 女性(336.00±25.64) mg;对照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重量:男性(374.11±42.28) mg, 女性(374.42±42.44) mg, 药物组患者输尿管...  相似文献   
59.
选择健康犬4只,先经股动脉DSA 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右舌动脉插管推注5-氟尿嘧啶(5-Fu)和卡铂各75 mg,明胶海绵右舌动脉栓塞;3周后前肢头静脉推注卡铂和5-Fu各75 mg;分别于用药0、3、5、8 d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犬无论经静脉还是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栓塞,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但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栓塞的毒副反应可在较短时间内自然缓解。  相似文献   
60.
颅内动脉瘤是引发颅内出血继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它们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方法,此两种方法术前皆需明确瘤体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等的关系。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整体显示有着绝对优势,而展示载瘤动脉、瘤颈与瘤体形态等解剖学关系尚需依靠灵活的影像学技术及技巧,这对提高DSA检查效率,争取病人的救治时间和确定治疗方案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我们积累的部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