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Hebarin)三级甲等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谱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 Hebarin 收集细菌药敏试验监测数据,采用 K-B 纸片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inical an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 )2012年版,数据分析采用 WHONET 5.5软件。结果共收集细菌348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659株,占76.5%;革兰阳性菌8206株,占23.5%。革兰阴性杆菌中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2.4%和37.8%;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小于5%,变形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9.9%、2.7%。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所占比率为50.5%。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成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1.1%,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29.6%。结论细菌耐药性是不断变化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煤矿企业病伤死亡状况,我们对六枝矿务局进行了三年死因回顾调查,调查断面从1988年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根据死因情况调查手册,制订调查实施方案,组织调查人员学习,统一规范。实地调查矿务局21个单位三年常住户口人口数和死亡人员及死因,填写性别年龄人口分布统计表、疾病死亡卡、癌症死亡登记卡等。最后汇总分析。标准人口采用1982年中国人口构成。恶性肿瘤资料诊断级别,属省、市和矿务局总医院诊断者占97.73%。诊断依据,病理细胞学诊断占54.55%,手术理化诊断占45.45%,死因诊断依据可靠。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矿务局21个单位,累计调查人数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6例NSCLC患者、30例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对患者随访2年,比较化疗后不同表达水平之间的生存率。结果 NSCLC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明显降低,而CD+8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NSCLC患者CD+3及NK细胞比例较Ⅰ-Ⅱ期患者明显降低,而CD+8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及NK细胞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715、-0.673、-0.593,P0.05),CD+8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72,P0.05);CD+4/CD+8上升组化疗后2年生存率为82.0%,明显高于未上升组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分布异常,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客观反映免疫功能状态及病情程度,对NSCLC的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1998年 1月~ 12月我院应用 B超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常规检查 ,查出不少病人平日自己没有发现的疾病 ,尤其是一些患有脏器占位性病变转移到骨骼的患者 ,以全身疼痛为主要表现来院就诊。经对症治疗不见好转 ,造成误诊。所以用 B超对骨科病人进行常规检查是很重要的 ,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2 162例受检查者均系骨科住院病人 ,年龄在 2 4~ 5 7岁。其中男 185 0例 ,女 3 12例。1.2 器械与方法 用日本产 Aloka,SSD-12 0 0型 B超 ,探头频率为 3 .5兆赫 ,病人空腹取平卧位 ,行全腹多切面扫查。2 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近期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多西他赛剂量均75g/m^2静脉滴注,治疗组奥沙利铂135 mg/m62静脉滴注,每21 d重复;对照组顺铂75 mg/m^2分3 d静脉滴注(第1、2、3天),每21 d重复,连续化疗4周期,化疗后4周评价疗效及比较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8例,进展6例,有效率为46.7%。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8例,进展4例,有效率为43.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31.1%、30.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1%、4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OS(8.7±4.7)个月,95%IC(7.3~10.3)个月,对照组OS(8.5±4.9)个月,95%IC(6.9~10.1)个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1)。治疗组的神经毒性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肝肾毒性较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比较近期疗效相当,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明显较轻,生活质量较好,神经毒性可以接受,可以替代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作为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46.
Chondromalacia and 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 are common diseases that cause pain and disablement of the knee.Conservative therapy is not always effective.Since 1983 we have used isolated polyethylene patellar prosthesis for patella resurfacing of 19 patients with 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After an average of 44.9 months follow-up ,we found the treatment was not as satisfactory as earlier trials.The main reason is the wide erosion of femoral condyle caused by the polyethylene patella.To overcome this shortness,we designed a new type of patellofemoral prosthesis which is named Y-L-Q.From January,1991 to November,1993,we used this prosthesis to treat 16 knees of 13 patients with 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Most of those patients improved both symptomatically and functionally.The good to excellent results rate was 87.5%(14/16 kness) at the time of an average 16 months follow-up.The early results of our experience with patellofemoral resurfacing are encouraging,and extended follow-ups are in progress.  相似文献   
47.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晚期胃癌患者45例,DCF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 mg/m2 分2~3 d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21 d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4个周期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3例、进展14例,总有效率40.0%.临床获益31例(68.9%).疾病无进展时间为(4.28±0.31)个月,生存期为(9.03±0.5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常见,骨髓毒性较明显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48.
颈椎脱位致房室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脱位致房室传导阻滞1例山东省文登市整骨医院骨伤研究所(264400)王香英蔡淑芹李士英患者,女,81岁,因颈部摔伤12小时入院。检查T36.7℃,P47次/min,R18次/min,BP18/12kPa(135/90mmHg),C7及T1棘突压痛...  相似文献   
49.
急性外伤临床常见,近年来作发现其能引起心电图改变。现对2000-2002我院收治的100例出现T波低平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饮水消毒,特别是氯化已有80年以上的历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预防水性传染病的基础.直到1974年,对氯化的唯一关注是如何普遍地应用和提高效果.人们发现天然水中某些有机物与氯反应产生氯仿及其他三卤甲烷后,开始担心消毒副产物,特别是癌症的潜在危险,有时甚至遮蔽了水性传染病的真正威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