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饮冰水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冷食和腹部受凉后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和肠鸣音的改变,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IBS患者与对照者饮冰水前后内脏感觉阈值和腹部症状的差异,探讨温度刺激对IBS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测定IBS患者和对照者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予受试者饮4℃冰水220ml,20min后重复上述测定,并连续观察1h受试者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和肠鸣音的改变情况。结果:直肠气囊内注入空气后,IBS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排便阈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饮冰水后,除便秘型IBS,其余各型IBS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单纯直肠气囊扩张(即饮冰水前)相比,对照组饮冰水后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无明显改变:除便秘型IBS,其余各型IBS患者饮冰水后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明显降低。有腹部症状的腹泻型IBS患者饮冰水后的症状轻重与内脏感觉阈值呈直线负相关。结论:饮冰水所致的温度刺激可明显降低IBS患者(除便秘型)的内脏感觉阈值,并与部分腹泻型IBS患者的腹部症状相关,证实’IBS患者的内脏敏感性增高,不同类型IBS患者的内脏感觉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直肠内温度变化刺激后所产生感觉阈值的差异,并探讨IBS内脏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对46例IBS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者,用直肠测压导管依次向球囊内注入38℃温水和4℃冰  相似文献   
33.
各型肝病81例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失偿性肝硬化、重症肝炎和原发性肝癌5组,观察其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变化,以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PT)作为肝贮备功能的对照指标。结果表明,肝病患者的抗凝和纤溶功能均有显著改变,嵄硐治鼓涪蠡钚裕ǎ粒寓螅海粒┖推淇乖ǎ粒寓螅海粒纾┙档汀ⅲ幔簿耷虻鞍祝ǎ幔玻停牵┥摺⒆橹拖巳苊冈せ钗锘钚裕ǎ簦穑粒海粒┖推淇乖ǎ簦穑粒海粒纾┥撸巳苊冈せ钗镆种莆锘钚裕ǎ校粒桑海粒┙档停巳苊冈钚裕ǎ校纾海粒┙档汀#粒寓螅海痢ⅲ校粒桑海梁停校纾海猎诟尾』颊咧械囊斐Q粜月史直鹞罚担常ァⅲ罚保叮ズ停叮梗保ィ灾哂诎椎鞍祝ǎ矗矗矗ィ┖停校裕ǎ矗埃罚ィǎ校迹埃埃担8尾〕鲅椋粒寓螅海粒校纾海恋南陆岛停簦校粒海粒绲纳呓戏浅鲅槊飨裕崾旧鲜鲋副昕煞从巢∏槌潭群统鲅奈O招浴  相似文献   
34.
1.纤维食管镜:除引起咽喉部肿痛、不适外,还可产生心肌梗塞、心脏呼吸骤停等意外。老年患者可因检查期间精神紧张而出现高血压。2.纤维胃、十二指肠镜:①当进镜通过咽喉部时,心电图持续监护可显示短阵性心律失常,如各型期前收缩、心房纤颤;②某些患者可显示ST段  相似文献   
35.
A型题一、对判断急性出血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血及尿淀粉酶的升高; B.白细胞值超过20,000;  相似文献   
36.
胰腺炎性脑病亦称胰性脑病或酶性脑病,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0~20%。本病发病机理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和多种胰酶被激活,导致大量活化的胰酶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磷脂酶A可将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后者对细胞毒性极大,并有强烈的嗜神经性,可影响血脑屏障,引起脑血管和脑实质病变,从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本病早期缺乏特征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型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 1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按罗马Ⅱ标准诊断并分成3组,分别为溃疡样消化不良4例、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4例、非特异性消化不良11例.采用BILITEC2000行胃内24h胆汁监测.结果溃疡样消化不良、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非特异性消化不良3组病人AB S大于0.14总时间及ABS大于0.14总时间百分比分别为251±55.8min、589±91.9min、26 7.2±201.2min及19.3±5.1%、43.8±7.8%、24.8±16.6%.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与另2组相比ABS大于0.14总时间及ABS大于0.14总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 ;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与溃疡样消化不良相比,ABS大于0.14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ABS大于0.14总时间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反流的程度与分型有关,其中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胆汁反流量严重,其次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再次为溃疡样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38.
通过研究E-钙粘附蛋白(E-CD)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探讨E-CD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结肠和UC标本中的E-CD表达。结果正常组和UC组中E-C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UC组中E-CD表达与病情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E-CD在UC进展阶段不起主要作用,E-CD在UC触发阶段的作用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系统观察我院各科长期卧床患者上消化道运动及分泌功能的变化及转归,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观察组长期卧床患者(卧床时间≥30天,且平卧时间≤20小时/日 )19例,均为我院ICU、神经内科、保健科、心内科、骨外科术后病人.其中男性12例、女性 7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4.5岁.入院时均无消化系统症状和手术史,并排除糖尿病和甲亢等内分泌疾患.2.方法采用Digitrapper MK Ⅲ 24h pH监测仪、BILITEC 2000 24 h胆汁测定仪、Digitrapper 24h胃电图仪(均为瑞典CTD-Synecties公司产品)于入院时分别测定患者上消化道运动和分泌状态.结果入院时24h胃电图示主频2.99±0.41,其中正常节律占68.49%、胃动过速占10.83%、胃动过缓占20.67%.24h pH监测示24h pH<4的总次数(GERN)42±8. 91、pH<4的时间占监测的时间百分比(GERT%)1.8±0.76%、DeMeester评分9.8±4.23. 24h胆汁返流测定示返流(吸光值≥0.14)次数16.5±10.6、返流>5min次数4.2±3.2、返流总时间%6.9±4.5%.出院时24h胃电图示主频1.93±0.38,其中正常节律占54.2 3%、胃运过速占4.46%、胃动过缓占41.30%.24h pH监测示GERN 78±13.22、GERT 4.8 1.56、dEmEESTERYGUHWV 18.2±4.22.24h胆汁返流测定示返流次数49.7±35.1、返流>5min次数7.1±4.2、返流总时间%22.9±15.6%.入院时与出院时比较,P<0.05 .结论长期卧床患者是住院病人中的特殊群体.本研究提示长期卧床后患者胃电节律变慢、酸和胆汁的返流量增多,而使病人渐感腹胀、返酸、口苦、纳差.对不能久坐的患者,我们发现半卧位(床头角度≥30度)可很好地防止返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