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儿童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进行观察总结,记录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6%(71/241,95%CI:23.70%~35.21%),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2.08%(51/231,95%CI:16.73%~27.43%),肝损害发生率为9.71%(20/206,95%CI:5.67%~13.75%)。71例发生不良反应并完成疗程的患儿,治疗有效46例(64.79%);17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治疗有效120例(70.5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79,P=0.38)。患儿性别,入院时是否有黄疸,是否早产、剖宫产,是否伴有感染等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骨髓抑制和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无明显相关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除外饮酒及其他明确致病因素导致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病因、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并确诊为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和预后进行分析,并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生化指标,根据不同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PALF患儿中,男68例,女52例;婴儿36例,幼儿34例,学龄前期22例,学龄期28例。病因方面:脓毒症20例(16.7%)、遗传代谢性疾病19例(15.8%)、中毒18例(15.0%)、病毒感染12例(10.0%)、药物6例(5.0%)、胆道息肉1例(0.8%)、肿瘤性疾病1例(0.8%)和病因不明43例(35.9%)。在已知病因中,婴儿以感染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幼儿以感染和药物/毒物为主,而学龄期和学龄前期以药物/毒物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PALF患儿病死率为50.0%;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和酪氨酸血症合并PALF病死率高;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总胆红素(TB)[159.00(73.05,274.00)μmol/L比62.75(2.65,221.75)μmol/L]、结合胆红素(DB)[83.00(41.43,160.00)μmol/L比38.74(10.98,128.75)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39.60(24.93,62.60)s比24.65(21.43,29.83)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40(2.30,6.74)比2.09(1.85,2.84)]、血氨(NH3)水平[109.50(85.25,149.75)μmol/L比80.00(60.25,102.75)μmol/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清蛋白(ALB)[(28.72±5.88)g/L比(33.69±4.96)g/L]、丙氨酸转氨酶(ALT)[586.50(223.25,1082.00)U/L比1434.00(615.00,3334.50)U/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27.50(545.00,2024.00)U/L比1663.50(821.00,4886.75)U/L]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PALF病死率高,不同年龄段病因不同,TB、DB、PT、INR、NH3水平升高及肝性脑病发病率升高,ALB、ALT和AST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4.
苦瓜素对柯萨奇B3病毒RNA复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观察苦瓜素对柯萨奇B3(CVB3)病毒RNA复制的抑制作用,采用差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定量观察苦瓜素在体内外对RNA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外,体内实验中苦瓜素组CVB3-RNA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01,提示苦瓜素具有明显抑制CVB3-RNA复制的作用,可能为一种良好的抗CVB3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5.
黄芪甲苷保护阿霉素心肌损伤的抗氧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大鼠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5组,空白对照组(C组),阿霉素组(ADR组),阿霉素+黄芪甲苷低剂量组(ADR+L),阿霉素+黄芪甲苷中剂量组(ADR+M),阿霉素+黄芪甲苷高剂量组(ADR+H)。C组盐水,余组阿霉索腹腔注射。ADR+L、ADR+M、ADR+H组不同剂量黄芪甲苷灌胃,C、ADR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观察生存率;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检测Cu-Zn—SOD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达。结果 (1)大剂量黄芪甲苷可以保护阿霉索心肌损伤。与ADR组比较,ADR+H组大鼠的生存率明显提高(P〈0.01),血浆BNP浓度明显下降(P〈0.01)。(2)大剂量黄芪甲苷通过增加心肌抗氧化酶活力,增强心肌组织抗氧化酶mRNA转录水平以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发挥其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黄芪甲苷从多个环节发挥其抗氧化能力,对阿霉索性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药物性心肌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6.
氧化应激与阿霉素心肌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应激在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常情况下,自由基反应对于机体防御机制是必要的,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保持平衡.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体内自由基生成过多,同时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氧化能力大大超过抗氧化能力而发生氧化应激.该文主要就自由基的生成、钙超载、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方面阐述氧化应激在阿霉素心肌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患儿SH2D1A mRNA表达情况,探讨SH2D1A mRNA表达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初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EB病毒感染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EB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SH2D1A mRNA表达水平,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EB病毒感染组共32例,其中普通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普通组)20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症组)9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慢性组)1例,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组)2例;对照组10例。各组与对照组SH2D1A mRNA的相对中位表达量分别为25.78、40.14、38.72、18.27、4.65(H=10.68,P<0.05),EB病毒感染组患儿的SH2D1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慢性组SH2D1A mRNA表达水平较普通组、噬血组升高(P<0.05),但重症组与慢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2D1A mRNA表达水平与初诊时最低的纤维蛋白原、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铁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甘油三酯、EBV-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EBV感染患儿外周血细胞SH2D1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总结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尤其是以胆管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2例LC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查以及治疗情况,治疗以化疗为主.单器官受累8例,多器官系统受累4例.结果:12例LCH患儿中,11例有程度不一的黄疸,8例超声表现为肝大,2例骨骼系统有破坏,6例有肺部侵犯.结论:LCH的诊断是复杂的,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临床表现和疾病变化的过程是从早期一个孤立的表现到后来多系统表现,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对LCH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临床对LCH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变化,探索其在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且符合IM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以30例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及其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法。结果在60例IM患儿中,肝损伤发生率50%(30/60),其中ALT200 U/L者60%(18/30),200 U/L≤ALT400 U/L者33.3%(10/30),ALT≥400 U/L者6.67%(2/30),所有患儿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相比,IM非肝损伤和肝损伤组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IM非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中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 IM患儿肝损伤发生率高,主要为轻中度转氨酶升高,能自限性恢复正常,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及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是造成IM肝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由FGG基因突变所致肝纤维蛋白原贮积症(HFSD)临床特征,报道一汉族家系基因突变类型、治疗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集2019-08-19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1例FGG基因突变所致HFSD患儿,分析其肝脏穿刺活检、高精度临床外显子检测分析,以及家系资料。结果患儿肝活检术前常规检查发现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肝活检免疫荧光纤维蛋白原染色阳性,磷钨酸-苏木素显示弥漫肝细胞内大量蓝染颗粒样及球性物质,电镜提示肝细胞肿胀,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其内充满致密并呈指纹样排列的管状物质。对患儿外周血DNA进行临床医学外显4000致病基因检验和分析,采父母血进行一代验证。检测到FGG基因杂合变异c.1201C>T(p.R401W),验证表明这个变异遗传自父亲。查患儿父亲、母亲、祖母、姑母肝功能、肝脏彩超、凝血功能等,患儿父亲、姑母也存在纤维蛋白原降低情况。结论鉴定出我国汉族1例FGG基因杂合变异c.1201C>T(p.R401W)家系,扩大了HFSD的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验证了HFSD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临床表型轻重不等。对于原因不明的慢性转氨酶升高患儿,医务人员应该考虑该病可能,进行肝活检及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卡马西平治疗或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