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生姜来源于姜科植物姜的根茎,一般于秋、冬季采挖,使用前须去除生姜的须根,洗净生姜携带的泥沙。姜的药理作用特别广泛,姜可以通过炮制改变其药性和药效,进而扩大姜的应用范围。姜的不同炮制方法各具优缺点,如采用麦麸煨姜,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煨姜方法,麦麸煨姜操作更简便,受热均匀不易糊化,可操控性强。姜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炮制品,不仅在成分上不同,而且在功能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姜在中国被大量使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根据临床的应用需求不同,姜可以分别被炮制成各种加工品。从姜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分类、姜的化学成分、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正>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加之外科介入性治疗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使得系统性真菌感染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增多,尤以肺部真菌感染居首位,超半数的真菌感染会侵犯支气管、肺部,然而其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因此在病理上准确诊断出真菌感染显得极其重要[1]。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 PASM)染色法是临床常用及重要的一种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来源于E3泛素连接酶TRIM9分子短亚型TRIM9s蛋白的多肽片段T9sP对胶质瘤细胞U87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T9sP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多肽对U87细胞迁移的影响; Trans-well实验检测多肽对U87细胞侵袭的影响; Annexin V-FITC/PI双染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多肽对U8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肽对关键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穿膜肽TAT可以促进多肽T9sP进入肿瘤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多肽T9sP可以显著抑制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U87细胞凋亡,T9sP可以显著激活p38信号通路。结论 多肽T9sP具有发展为新型抗肿瘤多肽的潜力。  相似文献   
54.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中医药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该病的发生与心、肾、肺、脾等脏腑受邪或其气血津液损耗密切相关,症状表现多样,辨证分型复杂,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法则、辨证论治、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总结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初步建立细胞因子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提高细胞因子检测的质量.方法 CBA法检测L-8、IL-10两种细胞因子,利用"即刻法"监控初始的质控数据积累,并结合L-J法计算均值及标准差,绘制质控图.结果 IL-1020个质控数据的CV值为13.66%,IL-8前20个质控数据的CV值为18.52%,剔除告警值后的C...  相似文献   
56.
微创是外科手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胃癌微创治疗技术。腹腔镜胃癌手术根据腹腔镜的种类可分为2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手术、荧光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等。根据切除部位又分为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等。肿瘤学的安全性是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关键,而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是腹腔镜胃癌手术的难点。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腹腔镜胃癌手术势必会向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好的应用体验发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从兰州腹泻和正常儿童粪便标本中检测 Aichi virus,同时探讨 Aichi virus 与婴幼儿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 根据文献发表资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 Aichi virus 3CD 片段,阳性产物经测序确定,并与已发表的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46份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299份腹泻门诊就诊患儿标本中各检出1例 Aichi virus,总检出率为0.06%,正常对照儿童中未检测到 Aichi virus.2株病毒3CD区基因与已知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这2株病毒属于B基因型.结论 我国存在B基因型的 Aichi virus,但要明确我国 Aichi virus 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需要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太原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山西儿童医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5岁以下全部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试剂盒来检测轮状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进行分型.结果 346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40.8%、杯状病毒占7.5%、星状病毒占6.4%、腺病毒占3.2%.对141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1P分型,G1型是最优势株,P型优势株为P[8].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RV有明显的季节的特征,9-11月份(48.92%)为发病高峰.结论 轮状病毒为最主要的病毒病原,G1P[8]型为主要流行株,秋冬季为发病高峰,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混合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multi-laminat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mSIS)可吸收膜的降解性能,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进行比较,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模拟降解采用胶原酶配制降解液,对mSIS膜和Bio-Gide膜进行降解,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二者在降解液中的形态并取出称重,计算降解率。体内皮下埋植采用9只新西兰兔,每只动物背部皮下制备6个皮囊,分别埋入mSIS膜和Bio-Gide膜。于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二者的降解程度及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降解实验显示mSIS膜在第12天降解完全,而Bio-Gide膜在第7天降解完全,且mSIS在降解液中维持形状的时间更长。皮下埋植4周时,mSIS膜和Bio-Gide膜形态相对完整,镜下观二者胶原纤维连续,膜周围少许炎症细胞浸润,Bio-Gide膜部分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融合。术后8周,mSIS膜形态基本完整,镜下观部分区域与结缔组织融合;肉眼观Bio-Gide膜已破碎,镜下仅可见部分残留纤维与周围组织结合,无完整膜的形态。术后12周时肉眼仅见少量mSIS膜残留碎片,镜下可见mSIS膜残留纤维,与周围结缔组织基本融合;肉眼及镜下观Bio-Gide膜均已消失。结论 mSIS膜皮下埋植降解时间约为12周,Bio-Gide膜约为8周,植入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mSIS比Bio-Gide膜降解时间延长,且空间维持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青少年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青少年骨密度及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城区1所中学共117名健康青少年,年龄11.08~15.17岁,男:女54:63,进行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使用双能X光吸收仪测定骨密度(BMD)、肌肉质量及脂肪比率。受试者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30人)和超重组(87人)。超重组(BMI:22.4~34.09kg/m2)按干预方式被随机分为饮食组(D)、运动组(EX)、饮食加运动组(DEX)及对照组(C),进行10周干预。干预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女生BMD显著高于男生(P<0.01),未发育者BMD较已发育者低(P<0.05),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间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胸围、臀围、全身肌肉质量呈正相关(r=0.206~0.329,P<0.05);与腰围、全身及躯干体脂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干预后D、EX及DEX组体重、BMI、腰围、臀围、WHR均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体重和BMI无明显变化(P>0.05);D、EX及DEX组干预后全身及各部位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EX组及DEX组BMD均显著增加(P<0.01,P<0.05),D组及C组BMD无明显变化(P>0.05)。(EX+DEX)组BMD平均增加(0.017±0.027)g/cm2,明显高于非运动组(D+C)BMD平均变化(0.008±0.047)g/cm2(P<0.01);而饮食干预组(D+DEX)组与非饮食干预组(EX+C)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阶段骨密度随年龄、身高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骨密度增加与机体肌肉质量呈正相关,与脂肪比率无明显关系。有效的饮食和运动干预均可减轻体重和脂肪比率,运动可促进骨密度增加。对超重青少年应积极进行包括有氧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