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69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69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明胶酶在脂多糖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作用。方法 :以LPS静脉注射建立ALI模型。将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LPS静脉注射后 2、4及 6h组。检测肺通透指数 (LPI)、PaO2 /FiO2 和组织病理学评分 ,以评估肺损伤严重程度。采用明胶酶谱法测量明胶酶活性。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IV型胶原。结果 :LPS静脉注射后 ,4及 6h组肺通透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组织病理学呈ALI改变 ;LPS作用 2h时MMP 2 (明胶酶A)活性较正常组升高 (P <0 .0 1) ,并持续至 6h ;MMP 9(明胶酶B)在正常组几乎检测不到 ,而在 2h组发现其活性 ,在 4及 6h组进一步显著升高 (P <0 .0 1)。相关分析表明 ,MMP 9活性与PaO2 /FiO2 、LPI、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相关 (r分别为 - 0 .6 9、0 .80、0 .71,均P <0 .0 5 )。MMP 2与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相关 (r=0 .5 0 ,P <0 .0 5 )。IV型胶原染色显示LPS导致基底膜的破坏。结论 :胶原酶 (MMP 2 ,MMP 9) ,可通过破坏基底膜而参与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2.
93.
94.
儿童甲型H1N1流感93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5月15日-9月10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儿93例,男59例,女34例.采集患儿就诊时症状信息,观察并记录患儿住院期间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临床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 采取口服奥司他韦抗病毒、口服中药辨证治疗以及其他对症治疗.对所搜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甲型H1N1流感患儿发病时以发热(84例,90.3%)、咳嗽(62例,66.7%)、咽痛(21例,38.7%)等为主要症状,体征以体温升高、咽部充血(53例,57.0%)、扁桃体肿大(21例,22.6%)为主.白细胞计数异常者32例,血沉异常者10例,C反应蛋白异常者10例,CD4~+细胞异常者19例,少数患儿出现肝、肾功能异常.(2)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中位数(范围)]:单纯用奥司他韦治疗组1(1~6)d、单纯中医药治疗组1.5(1~6)d,中医药与奥司他韦共同治疗组1(1~5)d,未使用奥司他韦及中医药治疗组2(1~5)d;病毒转阴时间[中位数(范围)]:单纯用奥司他韦治疗组7(3~13)d,单纯中医药治疗组8(4~11)d,中医药与奥司他韦共同治疗组8(5~14)d,未使用奥司他韦及中医药治疗组8(4~13)d.结论 患儿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中医药可能改善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其他方面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目的采用组合分析法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IA.DRB1、-DQA1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对20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48名自限性HBV感染者进行HLA-DRB1、-DQA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组合分析法比较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携带HIA-DQA1*0102或HLA-DQA1*0301等位基因者,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低于不携带这些等位基因者,比值比(oddsratio,OR)分别为0.23和0.52。用此两个等位基因进行组合分析发现,仅携带HLA-DQA1*0102或HLA-DQA1*0301任何一个等位基因者,较不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个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降低(OR=0.28,X^2=31.16,P〈0.0031),而同时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降低则更为明显(OR=0.16,X^2=5.86,P=0.02)。结论具有两个保护(或危险)作用的等位基因者比不具有或仅有其中一个等位基因者对HBV感染的结局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6.
病例简介
男,18岁,因“咽痛、高热6天”入院。入院前6天,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咽部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吞咽时加重,严重时进食困难,伴有畏寒、高热,热型呈弛张热,夜间为重,自测体温40℃。伴头昏、头痛及全身关节疼痛,无活动障碍,无咳嗽、咳痰。按照“急性扁桃体炎”,给予青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一步加重,收入院治疗。病前无类似患者接触史。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胶原酶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内毒素(LPS)诱导后2h组(L1组)、LPS诱导后6h组(L2组)、LPS诱导后12h(L3组)组,每组7只,建模后各组均取左肺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的表达,并行肺病理损伤评分、肺内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肺干/湿质量比。结果:L1、L2、L3组中性粒细胞胶原酶相对含量、肺病理损伤评分、肺干/湿质量比、肺内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C组(P〈0.01或0.05)。结论:中性粒细胞胶原酶与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科运行现状.方法 对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科设置率87.5%,45.8%设有病房.83.3%科主任为感染性疾病专业,91%感染科医师接受培训.感染专科门诊29 895.10人次/年,发热门诊15 173.45人次/年;肠道门诊6 343.43人次/年;平均出院患者711.56人次/年,床位使用率121.62%.院内感染科会诊平均367.95人次/年,院外会诊48人次/年.收治病种以非法定传染病为主,法定传染病/非传染病比例为0.56:1.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科支持不足,仅54.5%有专项经费支持,仅10家有传染病补贴;感染科医师(中级)收入占其它科室收入87.4±15.2%.结论 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科运行状况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胱抑素C(Cys-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水平在老年糖尿病肾病(DN)人群中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154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A组尿微量白蛋白小于30 mg/L;B组尿微量白蛋白30~300 mg/L;C组尿微量白蛋白大于300 mg/L.同时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四组的β2-MG、RBP、TGF-β1、NLR,Cys-C以及HbA1c水平,应用ROC曲线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断各指标诊断效能.结果 随着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β2-MG、RBP、TGF-β1、NLR、Cys-C、HbA1c水平逐渐升高.通过ROC曲线发现,β2-MG、RBP、TGF-β1、NLR、Cys-C、HbA1c诊断老年T2DM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截断值分别为3.31 mg/L、63.22 mg/L、72.69μg/L、2.31、1.15 mg/L、7.50%.各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得到明显提高.从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上述6项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T2DM的β2-MG、RBP、TGF-β1、NLR、Cys-C、HbA1c水平随着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及增加而升高,可作为早期发现DN的血清学标志,各指标联合运用诊断老年T2DM肾功能损害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的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研究,探讨继发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提高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感染者的痰、气管分泌物、血、引流液和尿液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并对此作药敏分析。结果共31例患者继发感染,感染率为47.7%;发生时间为发病后第2~15天,继发感染的部位多位于肺部,感染菌谱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0株,占47.6%,革兰阳性菌25株,占29.8%,真菌19株,占22.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仅对黏菌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继发病原菌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药敏结果是选择用药依据;细菌感染经验性用药首选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感染严重则加用碳青霉烯类或万古霉素,对真菌感染者应采取积极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