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肠道菌群参与宿主代谢对医疗个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菌群的代谢流程与宿主的代谢流程存在交汇与互补的情况,即交互式代谢(metabolicexchange)和共同代谢(co_metabolism)。这种相互作用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但我们现在对此却知之甚少。由于这种代谢上的关联,肠道菌群对药物在宿主体内的吸收、代谢、毒理存在显著影响。这提示我们在设计个性化医疗时需充分考虑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2.
生物人工肝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人工肝(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BAL)是将肝细胞培养在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当患者血流流过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使其中的肝细胞发挥解毒、合成、生物转化等功能,从而达到支持和治疗目的。它不仅具有肝特异性解毒功能,而且还能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分泌促进肝细胞生长的物质等,可有效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和合成功能,并可预防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脑水肿,可作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的过渡辅助。  相似文献   
8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持续1年余,目前全球的感染人数仍在上升,疫情走向不明确。COVID-19疫情后续会如何发展?目前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应用于临床的疫苗是否会改变目前疫情流行的格局?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病学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文将围绕这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4.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基层推广研究工作基础上,从决策管理、技术项目、推广主体和受体等多个角度,对现阶段影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层推广应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5.
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是一种病死率高的并发症。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手段。为了替代肝脏移植,以肝细胞为基础的生物型人工肝(BAL)成为目前肝功能衰竭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肝细胞是BAL的生物部分,起着核心作用;应用于BAL的肝细胞主要有:原代肝细胞(包括同源的人肝细胞及异种肝细胞)、各种不同来源的肝细胞株、干细胞等。此文就涉及肝细胞源研究的最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6.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丙二醛 (MDA)和血浆内毒素 (ET)等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HPLC)和生物学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鲎试验 (LLT)、硫化巴比妥酸法 (TBA)对 6 0例健康对照者、2 1例急性肝炎、85例慢性肝炎、2 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PAF、TNF α、ET和MDA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 rHPLC法与生物学法比较 ,两者呈较好的相关性 (r =0 .912 )。肝炎患者血PAF、TNF α、内毒素和MDA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重型肝炎患者血中PAF水平与ET、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892 ,P <0 .0 1;r =0 .76 7,P <0 .0 1) ;血清TNF α水平与内毒素水平成正相关 (r =0 .86 3,P <0 .0 1)。结论 rHPLC法测定PAF可靠 ,能正确地反映血中PAF水平 ;联合测定血PAF、MDA、ET、TNF α有助于检测病毒性肝炎的进行性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 ,有助于推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7.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6月宣布我国通过了消除疟疾认证,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面临的输入性疟疾的威胁将长期存在。为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治疗疟疾,提高疟疾诊治的水平,我们邀请国内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领域相关专家共同编写了“疟疾诊疗指南”(简称“指南”)。该指南对疟疾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护理、预防等方面进行介绍,并重点强调了应对不同临床状况时的治疗方案,以便临床医师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8.
加强肝衰竭发病机制和人工肝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由于肝脏组织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笃,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70%,是导致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敏感、可靠的临床评估体系和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是难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9.
Murex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分型试验的初步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Murex丙型肝炎病毒 (HCV)血清分型试验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方法 采用MurexHCV 1~ 6血清分型试剂 ,ELISA技术检测针对HCV非结构区 (NS4区 )的特异性抗体 ,对4 4例抗 HCV阳性的HCV感染者血清标本进行HCV血清分型 ,并比较与基因分型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  4 4例中有 35例 (79 5 % )获得血清学分型结果 ,其中 1型 2 7例 (77 1 % ) ,2型 7例 (2 0 0 % ) ,1 2型 1例 (2 9% )。血清型与基因型符合率为 96 8%。结论 MurexHCV血清学分型试验结果可靠 ,简便易行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北京、浙江、新疆及郑州等共400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接合试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等方法明确ESBLs基因型。结果400株细菌中356株细菌ESBLs的基因型明确。其中328株细菌产1种ESBLs,主要为CTX-M型,包括CTX-M-14型ESBLs占52.25%,CTX-M-3型占14、25%,CTX-M-24型占7.25%,CTX-M-22型占2%,CTX-M-28和CTX-M-9型分别占0.75%,CTX-M-13、CTX-M-27和CTX-M-29型各占0.25%;其次为SHV型,其中SHV-12占2.5%(10/400),SHV-5占1.00%,SHV-2占0.5%。28株细菌同时携带2种或3种ESBLs,占7.00%(28/400),其中以同时产CTX-M-14和CTX-M-3最常见。结论中国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以CTX-M-14型为主;其次为CTX-M-3型,部分菌株同时产两种及两种以上ESB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