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受到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或扰动时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所发生的变化,来阐明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较新的组学技术.肝脏作为生物体最大、最复杂的代谢器官,参与了体内绝大部分的代谢过程.肝脏病变时,其相关的代谢网络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近几年,代谢组学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此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在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技术需要建立肝细胞库以提供大量具有高度活性和良好功能的肝细胞.肝细胞冻存技术的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对冻存保护剂的研究则是肝细胞冻存技术取得突破的主要方向,此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肝细胞冻存领域中冻存保护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3.
54.
HB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和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抗原、抗体的数量、比例、种类、大小及抗体亲和力等因素有关,并通过激活宿主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本文就HB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和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5.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于2005年3月25—27日在苏州隆重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138篇,其中专题报告17篇,大会发言22篇。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Achiles Demetriou教授,日本冈山大学田中纪章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Virchow医院Igor M.Sauer教授,新加坡同立大学医院Lee kang Hoe教授,  相似文献   
56.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亚急性肝坏死 ,其病情虽不如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那样进展迅速 ,但在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我国 ,临床上更为常见。一旦出现并发症 ,临床预后差 ,病死率高 ,因而早期治疗、及时阻断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就尤为重要。前列腺素E 1(PGE1)治疗各型慢性肝病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但其在肺内大部分失活 ,剂量增加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加。脂质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是将PGE 1封入脂微球中 ,脂微球以其特殊的亲和力 ,使PGE 1能聚集于病变部位 ,并使其免于在肺内灭活 ,从…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SV40介导的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HepLL细胞)进行生物学功能和表型特征评价。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动态监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外周血SARS病毒载量和抗体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3例因同一传染源感染的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PBMCs中病毒载量,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清SARS病毒IgG、IgM含量。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出现症状后第3~11日、第1~13日、第1~9日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核酸,第5~7日病毒载量达到高峰。IgM抗体在患者起病后第7~9日即可被检测到,IgG抗体在患者起病后第7~14日即可被检测到,高峰在第10~20日。结论 SARS病毒载量存在自限性消长过程。SARS抗体IgG、IgM均较早出现,IgG维持时间比IgM长。  相似文献   
59.
Mohnarin 2011年度报告:尿标本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49所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成员单位分离自尿标本的细菌进行常规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测定细菌的耐药性:按CLSI 2010年版折点判断结果并采用WH0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细菌15 5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060株占26.1%,革兰阴性菌11 481株占73.9%,最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7102株、屎肠球菌1337株、粪肠球菌1262株、肺炎克雷伯菌1142株、铜绿假单胞菌669株,分别占45.7%、8.6%、8.1%、7.3%、4.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67.8%、64.9%,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耐药率<3.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0%;屎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3%、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1.9%、77.7%,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我国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株增加,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及时了解病原菌及其耐药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拉克替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血内毒素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克替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肠道菌群、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P〈O.01),血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O.01)。结论拉克替醇能通过调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更有效降低血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