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326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5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上消化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及内镜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与传统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不同,其具有c—kil(CD117)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和一些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何早期确诊GISTs并判断其分化方向和程度对制订治疗策略,防止转移与复发极为重要。一些学者应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观察了上消化道间质瘤(stromal cell tumors,SCTs)的声像学特征、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也有学者采用EUS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细胞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获得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3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factors for the disease in chronic pancreatitis (CP) patients.Methods A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on subjects with painful CP who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Jan.1997 to July 2007 were conducted.A life-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ce clinical onset of abdominal pain.Cox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 was used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s including age,sex,drinking and smoking habits,etiological factor,presence of pancreatic masses,pancreatic calcifications,measure of intervention,diarrhea,weight loss and degree of pain.Result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354 patients (239 males,mean age at onset of pain (38.1±17.6) years;alcoholic origin 18.1%) with painful CP.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45.2±32.9)months.The rat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P patients was 16.1%.There was a high incidence (29.8%)of diabetes mellitus 1 year before the episodes of abdominal pain.The cumulative risk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subjects 5 and 10 years after the episodes of pain was 9.3% and 20.7%,respectively.Cox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 selected smoking (>10 pack years) (hazard rate (HR)= 3.3),mild abdominal pain (HR=5.2),weight loss (HR = 2.6) and pancreatic calcifications (HR = 2.2) as variables identifying subjec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painful CP before they were performed therapeutic endoscopy or surgical intervention.Smoking (>10 pack years) (HR = 3.0),weight loss (HR= 2.8) and distal pancreatectomy (HR =7.3) were identifi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se cases after they received therapeutic endoscopy or surgical intervention.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diabetes mellitus for CP appears to be independent of smoking (>10 pack years),mild abdominal pain,weight loss,pancreatic calcifications and distal pancreatectomy.  相似文献   
33.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胃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由于具有良好的止痛、抗炎及退热作用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而且其应用有增加趋势[1] 。然而NSAIDs却有明显的胃肠不良反应。长期服药者中至少有 10 %~ 2 0 %的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2 ] ,胃溃疡 (GU)发生率为 12 %~30 % ,十二指肠溃疡 (DU)发生率为 2 %~ 19% [3 ] ;NSAIDs使溃疡并发症 (出血、穿孔等 )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4~ 6倍[1] ,有将近 35 %的溃疡并发症与应用NSAIDs有关[4] 。遗憾的是 ,NSAIDs所致的胃肠不良反应 ,在临床症状、黏膜损伤及严重胃肠并发症 (消…  相似文献   
34.
"Z"型及网状食管支架置入后的病理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Z型及网状支架置入实验犬食管后局部的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实验犬,均分为Z型组和网状组,采取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置入Z型或网状食管支架,分别于术后1,2,4,8 wk分批处死每组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食管组织,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能有效地固定食管支架.支架术后1,2 wk局部食管粘膜炎症反应显著,成纤维细胞处于旺盛的增殖及分泌状态,有广泛肉芽组织形成及部分纤维化,食管组织开始向管腔内生长;术后4,8 wk增生组织已完全覆盖支架结构,并连接成片,管腔明显狭窄,局部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炎症反应缓解.两组实验标本病理形态基本相似,仅"网状"组于术后1,2 wk炎症反应明显,粘膜广泛出现溃疡.结论支架术后食管组织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术后4,8 wk随着炎性反应的减弱,纤维化过程渐趋稳定.网状及Z型支架术后的病理过程基本一致,网状支架术后局部炎性反应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35.
在常规内镜检查中,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由于缺少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等客观表现,近年来受到关注。我们拟对NERD和RE患者的食管远端黏膜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初步探讨其症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36.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利用人体自然开口和管腔,通过内镜进人体腔进行内镜手术。在动物模型上经胃、结肠、阴道、甚至膀胱,食管等腔道进入腹腔、纵隔,已经成功施行腹腔探查、肝脏活检、胃肠吻合、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输卵管结扎、子宫部分切除、肾切除、脾脏切除、胰腺尾部切除、纵隔探查等手术:最近有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报道。虽设备及技术逐渐完善,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入路途径和切口闭合等问题。随着技术和观念的进步,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有望再次革新傲创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食管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患者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4月,因早期食管癌就诊于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且病变范围超过食管3/4环周的51例病例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均行RFA治疗,按术后是否发热分成发热组(n=15)和未发热组(n=36),主要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病变长度、病变范围、消融能量和消融次数用于单因素分析,其中P<0.1的变量再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t=-3.89,P<0.001)、病变范围(χ2=11.52,P=0.001)和消融能量(P=0.001)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显示,病变长度与病变环周长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71,P<0.001),而病变范围由病变环周长度决定,因此最终将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这两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长度每增加1 cm,患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前者的1.21倍(95%CI:1.01~1.43,P=0.037);术中使用12 J消融能量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使用10 J消融能量者的0.43倍(95%CI:0.22~0.85,P=0.015)。结论 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是导致食管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节段早期食管癌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术中使用低消融能量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  相似文献   
38.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和对检查适应证、禁忌证的把握,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的致病作用,了解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组及MC膜稳定剂处理组.MC膜稳定剂处理组应用MC膜稳定剂色甘酸钠,以50 mg/kg的用量于制模前30 min注入大鼠腹腔进行预处理.使用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诱发SAP,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肺干湿重比的变化情况.结果SAP组的淀粉酶水平为2 500.0±227.7 U/L,胰腺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41±0.01U/g湿重,肺干湿重比为4.58±0.29,胰腺病变评分为6.4±0.5,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而使用MC膜稳定剂预处理后造模,其淀粉酶水平降为1 894.40±124.37 U/L,胰腺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38±0.15 U/g湿重,肺干湿重比为4.35±0.13,胰腺病变评分为3.4±0.5,均较SAP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肥大细胞可能在SAP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C膜稳定剂对SAP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0.
E-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由其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力下降是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前提条件.粘蛋白(MUC)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能通过抑制E-cad蛋白表达导致细胞间连接的破坏,促进肿瘤浸润转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