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32.
口服四环素致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一例李保森,朱安今患者刘××,女性,21岁,住院号121983。因发热3天,恶心、纳差、厌油、尿黄12天入院。患者于92年1月8日因发热服四环素,每次0.5克,共服用3.0g。三日后热退,但出现恶心等上述症状,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33.
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89例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各组间差异显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差异显著;②乙型肝炎仍是各型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③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④急性重型肝炎(急重)、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重)和慢性重型肝炎(慢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43.0%和42.5%,急重与后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急重、亚急重和慢重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腹水。结论①各型重型肝炎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不同,慢重和急重、亚急重的病因明显不同;②肝性脑病是急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亚急重和慢重,而腹水是亚急重和慢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③PTA等指标对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在无肝性脑病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SPSS13.0对384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45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8.7%,汉族占98.2%,79.4%患者传播途径不详;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比例为3.99:1;临床治愈好转率较高(98.9%)。暴发性肝炎发病率0.5%。发病后半年内随访血中HBsAg转阴率97.1%,HBVDNA转阴率98.5%,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率2.9%。结论乙型肝炎的发病年龄及传播途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急性乙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较高,但有极少数病人会发生慢性化及重型化。  相似文献   
35.
<正>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俗称肝吸虫病(liver fluke),是由中华分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系统,引起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院收治1例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患者男,46岁,黑龙江省工人。因"乏力1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老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常见引发药物种类、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72例老年DILI患者资料,对其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功能、病原学标志、病理表现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老年DILI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43例(59.8%)、降血糖药8例(11.1%)、心血管药7例(9.7%)、抗菌药6例(8.3%)、抗结核药5例(6.9%)。DILI临床分类:药物性肝衰竭15例(20.8%)、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6例(50%)、慢性药物性肝损害17例(23.6%)、药物性肝硬化4例(5.6%)。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坏死、肝细胞水样变性、汇管区扩大、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汇管区或肝窦内混合炎细胞浸润等。72例患者中治愈26例(36.1%),好转31例(43.1%),无效11例(15.3%),死亡4例(5.6%)。结论:老年DILI患者有其不同的引发药物谱,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但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用药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密切监测肝功能,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其与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总结和分析2002--2012年住我院的部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73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住院的部分乙肝肝硬化患者(205例)、丙肝肝硬化患者(104例)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121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好发年龄段为40。59岁(68.36%),尤其以40。49岁发病率最高,达到43.43%。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9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和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TBIL和GGT/ALP比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与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相比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对酒精性肝硬化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8.
李保森  孙颖 《传染病信息》2013,(5):263-265,275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因其发生范围广,预测性差,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加强临床医生在用药时的关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rsodeoxyeholicacid,UDCA)对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重叠特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和单纯PBC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PBC死亡的患者,以患者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简化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其中12例诊断可能为AIH,将此12例具重叠特征和8例无重叠特征的PBC患者分别进行研究,分析2组在UDCA初治及研究终点时的临床特征、UDCA治疗的生化学应答及生存期情况。结果2组在UDCA治疗基线的PLT、ALP、GGT、ALT、AST、ALB、TBIL、TBA、CRE、PT、INR水平及梅奥风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1:80的阳性率、血清球蛋白或IgG/〉1.1倍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及AIH治疗前的简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DCA治疗后有重叠特征组的生存时间为(24.4+1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无重叠特征组生存时间为(60.6+43-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5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重叠特征组经过UDCA治疗后预后较差,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2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导致死亡的原因中,2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仍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对于巴黎标准不能确诊而简化评分标准可确诊的AIH—PBC患者,单纯UDCA治疗预后差,生存时间较无重叠特征的PBC患者短。  相似文献   
40.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利用日本KURARAY公司产的KM-8900型人工肝治疗仪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治疗开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予适量氢化考的松预防过敏,统计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86例193例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共发生皮疹12例次(6.22%),血压一过性下降3例次(1.55%),血液管路部分凝血3例次(1.55%),下肢抽搐2例次(1.04%),无过敏性休克、畏寒、发热及出血发生,其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治愈,不影响疗效。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但发生率很低,经对症处理后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