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7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显像并且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25例患者,总结NTM感染骨破坏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全身骨显像诊断NTM感染骨破坏的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6%;SPECT/CT显像诊断NTM感染骨破坏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二者对NTM感染骨破坏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变主要分布于肋骨、四肢长骨、脊柱等部位,在全身骨显像上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SPECT/CT可见以溶骨性改变为主。结论  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监测到全身多个部位的病变,较好地显示NTM感染骨破坏的代谢情况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2.
继发性斜视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与一般共同性斜视有所不同。本院 1996~ 1998年共手术治疗 12 3例 ,治愈率达 91.36%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导如下。一般资料本院眼肌病房 1996~ 1998年共手术矫正继发性斜视 12 3例 ,其中知觉性斜视 58例 ,手术后斜视 2 7例 ,继发于麻痹性斜视 38例。男性 66例 ,女性 57例 ;12岁以下 2 3例 ,13岁以上 10 0例。本组病例均经眼肌专科详查眼位、眼运动、视镜。用 Hirschberg法、视野弓法、三棱镜遮盖试验检查斜视角。外斜者均遮盖一小时复查 ,同视机检查三级功能 ,出院后 1周、 6周复查…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厚度与眼球突出度的关系,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GD合并的GO患者(研究组),60例未合并GD的GO患者(对照组2),选取医院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1)。比较3组观察对象眼外肌厚度测量情况及120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球突出的度数。结果研究组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双眼直肌厚度总和分别为(4.39±0.17)mm、(4.25±0.31)mm、(4.63±0.37)mm、(4.74±0.19)mm、(28.07±2.53)mm;对照组1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双眼直肌厚度总和分别为(3.36±0.21)mm、(2.96±0.19)mm、(3.18±0.20)mm、(3.19±0.17)mm、(21.97±0.61)mm;对照组2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双眼直肌厚度总和分别为(3.59±0.27)mm、(3.68±0.18)mm、(4.11±0.12)mm、(3.79±0.36)mm、(23.01±0.59)mm。3组观察对象眼外肌厚度测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球突出度为(16.79±2.50)mm,其中54例在16~23 mm,6例23 mm;对照组2眼球突出度为(14.49±2.10)mm,其中56例在16~23 mm,4例23 mm。120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球突出的度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外肌厚度与眼球突出度呈正相关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外肌厚度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核素心室显像相位分析检测甲亢患者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分析以心室各部位心肌收缩的同步性、协调性反映心脏的收缩功能。本研究总结了64例甲亢患者在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性心脏病前的核素心室显像相位分析结果,探讨甲亢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左右肺动脉切开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右肺动脉切开治疗急性肺栓塞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例手术成功治疗的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手术治疗的2例患者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切开左右肺动脉取出血栓是一种新的抢救方法,术前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理护理、术后呼吸道护理、抗凝剂合理应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急性肺栓塞取栓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探讨TNFA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 以148例HBV自限性感染者和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TNFA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238G/A、-308G/A、-857C/T、-863C/A和-1031T/C进行基因型分型,用EPI和EH等统计学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频率及其组问差异。结果 TNFA基因-238位GG基因型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857TT基因型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TNFA基因-238/-308/-857/-863/-1031组成的单倍型GGCCT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3),单倍型GGcAT与GGTA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001,P=0.004)。结论 TNFA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应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ACSC)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析AFP-L3在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良性肝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32例临床检测AFP为阳性的肝病患者血清.应用装有耦联了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洗脱获得AFP-L3,采用配套试剂在美国雅培AXSYM酶免疫分析仪检测AFP以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的比例即AFP-L3%.结果 以ACSC法分离AFP-L3操作简便;HCC患者血清AFP-L3%异常升高,其均值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P<0.01);根据AFP-L3%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以AFP-L3%≥10%为临界值,分析79例HCC患者与53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AFP-L3%异常的灵敏度为84.8%(67/79);特异性为92.5%(49/53),与临床总体符合率为87.9%.结论 应用ACSC辅助检测的AFP-L3在HCC与良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8.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是否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184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5名无症状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IR-RFLP)方法,分析VDR基因第2外显子Fok Ⅰ位点、第9外显子Taq Ⅰ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ok Ⅰ位点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的频率44.6%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的31.7%(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作用后,结果仍然显示FF基因型在慢性乙肝组与无症状HBV携带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95,P〈0.05)。FokⅠ位点与TapⅠ位点组成的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1.45,P〈0.05),fT单倍型在慢性乙肝组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无症状HBV携带组(OR=0.72,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Munziq)对大鼠模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假手术组(简称Con组)10只、正常缺血再灌注组(简称IR组)20只、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组(5.06g/kg)20只、阿托伐他汀组(AT,20 mg/kg)20只,灌胃干预21天。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IK, IKKα,pIKKα,及 p65表达及血清CTN-T、CK-MB、LDH、MDA IL-1β, IL-6, TNF-α, IL-10 及 ICAM-1含量。结果:心肌HE染色中复方木尼孜其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出现轻度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充血几乎没有观察到。同样这两组损伤心肌细胞的病理学特征均明显减轻。心肌细胞肿胀减少。cTn-T, CK-MB, LDH, 及 MDA水平变化:MIRI组的CTN-T、CK-MB、LDH、MD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MIRI组比较,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和阿托伐他汀组的CTN-T、CK-MB、LDH、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IK, IKKα, pIKKα,及p65水平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MIRI组的NIK、IKKα、PIKKα、P6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方木尼孜其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的上述蛋白含量明显低于MIRI组(P<0.05)。IL-1β, IL-6, TNF-α, IL-10 及 ICAM-1.水平变化: MIRI组IL-1β、IL-6、TNF-α、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与MIR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木尼孜其与MIRI组、阿托伐他汀组和MIR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可能作为保护心脏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药物。  相似文献   
40.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疫病之一,其发病一般较快,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症状表现不典型,并且并发症较多,往往会有较高的死亡率,若不及时就医或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加强对该病知识的宣教,及时准确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使患者快速脱离危险,甚至转危为安,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