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房颤)快速心室率时,快速有效地控制心室率,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自2002至2005年观察地尔硫卓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李雄  李佩璋 《浙江医学》1997,19(1):54-54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增高或未经有效控制时,可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周围脏器的变化,其中包括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而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也会在上述几方面出现相应的改变。笔者观察了4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经过洛汀新降压治疗后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41例住院或门诊患者(初发或停药2周以上)均符合WHO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均无甲状腺疾病,也未服用过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其中1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冠状动脉高危斑块的关系,评价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前体1(pro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剂(TIMP-1)、IL-1、IL-6和 TNF-α预测高危斑块的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内超声研究152例冠心病患者罪犯病变,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 CSA)、最小管腔面积(MLA CSA)、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脂核大小、脂核负荷、斑块破裂情况等;应用 ELISA 方法检测外周动脉血浆 hs-CRP、proMMP-1、TIMP-1、IL-1、IL-6和 TNF-a 浓度.结果与稳定斑块组相比,高危斑块组 EEM CSA 更大[(15.45±6.62)、(13.54±4.96)mm2,P<0.05],斑块负荷和脂核负荷更重[分别为(78.30±8.03)%、(69.72±9.66)%;(40.70±19.28)%、(20.38±10.51)%,均 P<0.01),正性重构也更多见(1.08±0.31、0.92±0.25, P<0.01),而 MLA CSA 更小[(3.11±1.36)、(4.29±3.05)mm2, P<0.01].高危斑块组 hs-CRP、proMMP-1、IL-1、IL-6和 TNF-a 浓度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或0.01),TI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 曲线结果表明 hs-CRP、proMMP-1、TNF-α、IL-1、IL-6可预测高危斑块(P<0.05),其中 hs-CRP 血浆浓度>5.23mg/L 对高危斑块的敏感性81.6%,特异性78.9%,有效性81.0%(P<0.01).IL-6>3.54ng/ml 的敏感性72.4%,特异性76.3%,有效性71.1%(P<0.01).结论 hs-CRP 等炎症因子升高以及 MMP 系统失衡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炎症因子有助于高危斑块的判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药物静脉溶栓疗效.方法 24例年龄≤45岁的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同时连续选取40例50~70岁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病史、风险因素(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以及溶栓效果等.结果 青年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青年组有吸烟史者79.2%,家族史者45.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0%和12.5%,P<0.01);而对照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较青年组高(60.0%和40.0%比16.7%和12.5%,P<0.05).青年组心绞痛病史明显短于对照组(324±576天比928±1 846天,P<0.001),胸痛时间<30天及<12 h者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和41.7%比10.0%和5.0%,P<0.001).两组溶栓开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青年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比50.0%P<0.05).结论 吸烟和家族史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人临床病史短,动脉硬化程度轻,药物静脉溶栓效果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6.
经皮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术是目前治疗冠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检测冠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探讨冠脉支架术对ET和CGRP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他汀类调脂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h)还原酶抑制剂,其部分结构与HMG-CoA结构相似,可与HMG-CoA竞争与酶的结合,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因而竞争性抑制胆同醇的合成,血胆固醇水平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减少,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此外,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多向性效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其中的抗血小板作用是降脂以外的主要功能之一。现将他汀类药物对血小板、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及降压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 1 0 5例未经正规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 ( EH)患者和 80例正常血压者的临床肺通气功能指标进行对照研究 ,并观察乐息平及洛汀新治疗高血压前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EH组在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多项指标 (用力肺活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速、最大通气量、呼气峰值流速 )均较对照组降低 ( P<0 .0 5~ 0 .0 0 1 ) ,并随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而改变。经钙拮抗剂 (乐息平 )的正规降压治疗后 ,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恢复 ( P<0 .0 5~ 0 .0 0 1 ) ,而洛汀新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EH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受到损害 ,其改变的程度与高血压程度相关 ,乐息平有助于高血压患者受损的肺通气功能部分恢复 ,洛汀新对高血压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心包淋巴孔、间皮的作用,研究VEGF对心脏淋巴系及心包的影响,探讨心包积液淋巴转归机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起搏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7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形性室速。7例患者均在起搏标测下在室速折返环出口或病灶起源点行多靶点消融。以标测过程中出现与临床QRS波形态相同或相似的短阵室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为有效消融靶点。结果7例患者中4例为右室流入道室速,2例为左室流出道室速,1例为左室流入道室速。其中1例室速发生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例程序刺激及药物不易诱发(术中仅记录到1次与临床发作相同的短阵室速)。7例患者分别完成消融3~10个靶点,其中2例手术失败。1例患者1周后再次行射频消融手术失败。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38(平均29.5)个月,其中6例患者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情况下(包括1例2次手术者)无室速复发。结论起搏标测指导下行多靶点消融能有效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单形性室速;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室速或程序刺激及药物不易诱发的室速起搏标测更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