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9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复方汉防己冲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汉防己冲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应用复方汉防己冲剂治疗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个月,与对照组28例进行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清HA、PⅢP、HBVDNA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ALT由79.2±36.9U/L降至32.8±6.9U/L(P0.01);TSB由54.0±17.9μmol/L降至16.5±4.1μmol/L(P0.5);ALB由28.1±5.5g/L升至34.2±6.0g/L(P0.05);HDVDNA由7.6±1.0lgcopies/ml下降为7.4±1.3lgcopies/ml(P0.05),血清HA由584.9±169.7nmol/L降至398.2±134.6nmol/L(P0.01);血清PⅢP含量由29.3±9.2nmol/L降至7.9±3.8nmol/L(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复方汉防己冲剂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很好的消炎降酶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观察正常人、肝硬化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为(64.3±15.3)ng/L,显著高于正常人(42.5±7.4)ng/L,P<0.01;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为(75.5±9.5)ng/L,高于无腹水患者(54.1±12.1)ng/L。肝硬化患者经综合治疗1月后,伴或无腹水组分别为(70.5±10.0)和(52.8±13.1)ng/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血浆内皮素与肝硬化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一般内科治疗不能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3.
为探讨大肠癌诊断的客观指标,采用电子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大肠腺癌、腺瘤及正常肠粘膜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进行形态测量,建立病变判别函数式。结果显示,函数判别结果与原始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9.6%,其中腺癌、腺瘤、正常组织分别为59.3%、72.3%和76.9%。符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在形态参数与腺癌较为接近。进一步研究选择更为特征性指标及典型参数病例作标准,可望提高计算机自动图象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4.
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血清胆碱酯酶(SCHE)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Child-pugh计分法对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108例病人分为Child-pugh A级(41例)、B级(44例)和C级(18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肝硬化病人(21例).所有病人取空腹血清测CHE活力,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同时测定各组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非肝病对照组(2 306±1145u/L vs 5700±5 50u/L,P<0.01);且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病人CHE亦相差显著;肝功能分级越差的病人,其CHE越低.除Child-pugh C级血清ALT与其他两组相差显著外(P<0.05),Child-pugh A级与B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HE不但是区分肝脏病与非肝脏病的良好生化指标,同时也是反映肝硬化不同肝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5.
用免疫组化法对6例正常肝组织、25例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进行染色。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长度密度均低于正常肝及癌旁肝组织(P<0.001),有浸润转移的肝癌组织胶原长度密度低于无浸润转移者(P<0.001),低分化者胶原长度密度低于高分化者(P<0.05)。结果提示肝癌组织内胶原降解与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胶原在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病理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6.
内镜下硬化、套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启镇 《山东医药》2003,43(34):58-59
对食管静脉曲张(EV)、胃底静脉曲张(GV)破裂出血者,原则上都应先采用5%孟氏液口服或鼻饲或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药物降低门脉压力,输血输液改善全身状况,待出血停止,生命指征稳定后尽早行内镜检查,确定EV、GV的范围、严重程度,以便决定手术或内镜治疗的治疗方案。笔者认为除严重GV出血需手术治疗外,一般应首先采取内镜下结扎或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对628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或非出血者采用5%鱼肝油酸钠+99.5%酒精混合剂+口服汉防己甲素治疗并经1~9年随访。结果混合栓塞剂及加服汉防已甲素组急症止血率与单纯硬化剂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曲张静脉闭塞率高,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比较低,与单种硬化剂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8.
冬虫夏草与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冬虫夏草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分别以生理盐水、秋水仙碱、冬虫夏草各24只进行治疗。实验第4,8,12,14周分批处死动物,测量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取肝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结蛋白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并减轻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沉积,最终防止肝假小叶及肝硬化形成。动物经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内结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冬虫夏草与秋水仙碱均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它们能抑制肝内储脂细胞(结蛋白阳性细胞)的增殖和转化,从而减少胶原合成及在肝窦周沉积。冬虫夏草无毒副作用,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129.
用cDNA-mRNA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了2例正常人肝及12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多种细胞,包括瘤细胞都有胶原基因的表达,证实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不仅间质细胞而且肿瘤细胞也参与胶原的合成。胶原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细胞的活跃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0.
鱼腥草治疗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