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在Barrett食管(BE)上皮向发育异常及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观察到细胞不协调增生及分化标志物表达的降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BE病人食管酸暴露时间大大高于食管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提示酸反流在BE发生及其恶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现研究BE活检标本中分化、增生和发育异常的关系并探索食管内pH正常化在改变BE表型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 (MC)与神经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有无变化及其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黏膜标本取自19例正常人、22例腹泻型IBS患者和20例便秘型IBS患者的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对MC和神经肽免疫反应纤维进行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在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各加取2块黏膜标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神经肽阳性纤维与肥大细胞(MC)的关系,以及它们在IBS中可能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黏膜标本取自19例正常人和31例IBS患者的回盲部、乙状结肠,应用特殊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对神经肽阳性纤维和MC进行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电镜观察MC及其毗邻结构。结果:IBS患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纤维的阳性强度、面积与MC的密度、面积密切相关(γ=0.3860-0.6632,P<0.05、P<0.01);并可观察到MC与无髓神经末梢及浆细胞等内分泌细胞毗邻或密切接触。结论:MC可能参与了IBS的发病,且MC具有和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的基础,提示MC与神经末梢之间存在“双向”联系,为肠道神经免疫联系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85例胃酸及胆汁反流的同步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胃酸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RE患85例,健康志愿20例作对照,应用便携式PH计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24hpH值变化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RE患胃酸及胆汁反流均较对照组显增加;62.4%的RE患存在胃酸及胆汁混合反流,单纯胃酸反流为30.6%,单纯胆汁反流为3.5%,无任何反流为3.5%;男女之间比较,各种反流无差别。结论:胆汁反流与胃酸反流常见于RE患,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R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与胃内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 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2 2例 ,应用便携式pH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胃内 2 4h的 pH值及胆红素吸收值。结果发现 ,胆汁反流时 ,胃内pH值与胆红素吸收值无相关性 (r=- 0 0 6 ,P >0 0 5 ) ;胃内pH值增高时 ,胆红素吸收值与 pH值亦无相关性 (r =0 17,P >0 0 5 )。可见 ,胃内 pH值和胆汁反流无关。因此 ,根据胃内 2 4h的pH值监测判断有无胆汁反流是不科学的 ,需监测胃内胆汁吸收值来证实胆汁反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与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Analysis,RCA)的概念、应用介绍,并尝试通过两种方法的融合形成一种改良的分析,论述其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对其分析步骤描述,以便为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22例,用Digitrapper MKⅢ型便携式pH值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同时监测胃内24h pH值及胆汁监测,取得胃内24h pH值和胆汁吸收值.根据每1例患者监测记录结果,选择胆汁吸收值明显增高的1个小时的时段作为研究时段,取得相同时段相同时点的胃内pH值和胆汁吸收值 ,作为1对数据,每隔10min取1次,每例患者得到6对数据,22例患者共有132对数据.这样 ,可以对胆汁反流时胃内的pH值和胆汁吸收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以确定胆汁反流时pH值和胆汁吸收值有无相关性.同理,选择pH值明显升高的1个小时的时段,可以得到pH值升高时胃内的胆汁吸收值和pH值共132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pH值增高时pH值和胆汁吸收值有无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将胆汁反流时,胃内pH值(Y轴)对应相同时刻胆汁吸收值(X轴)得到的132对数据绘制成散点图,观察到所有观测数据的分布杂乱无章, 不呈线性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胆汁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06,P >0.05).将胃内pH值增高时,胃内胆汁吸收值(Y轴)对应相同时刻pH值(X轴)得到的132对数据绘制成散点图,亦观察到所有观测数据不呈线性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内胆汁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17,P>0.05).结论可见,胃内pH值和胆汁反流无关,根据胃内24h pH值监测判断有无胆汁反流是不科学的,需监测胃内胆汁吸收值来证实胆汁反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BT)被推荐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但其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及药物的最佳剂量尚不清楚。此研究比较了不同剂量BT的疗效并试图找出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 方法:选择118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上海市某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工作人员,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访谈,以探讨上海市养老护理员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研究表明,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根据行业标准提供相应养老护理员培训,但实际培训仍不能满足养老护理员的实际需求,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建设培训团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胃内胆汁反流情况.方法共51例患者入选,其中慢性胃炎患者45例,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6例, 慢性胃炎患者中浅表性胃炎17例,糜烂性胃炎21例,萎缩性胃炎7例;用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分别对51例受试者行胃内24h胆汁持续监测. 获得胆汁反流指标,以胆红素吸收值>0.14作为异常指标.分析指标包括吸收值>0.14 的总时间百分比;胆汁反流次数;胆汁反流持续超过5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不同类型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术后组之间各项胆汁监测指标相差显著.组与组间两两比较,慢性糜烂性胃炎组与胃部分切除术后组各项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较,除最长反流时间二者相差不显著外,其余3项胆汁反流(以胆红素吸收值,即abs>0.14为标准)指标后者均高于前者(P<0.01或0.05);胃部分切除术后组与各慢性胃炎组比较,前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慢性糜烂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之间比较,各项胆汁反流指标无明显差异.根据各组患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数绘制的线图,可以观察到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及胃部分节除术后,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成逐渐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类型胃炎的胃内胆汁反流程度不同,胃粘膜损伤程度与胆汁反流程度成正相关,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粘膜损伤最严重,胆汁反流亦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