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0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为评价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17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未异常者,行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用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有无冠状动脉痉挛。结果 9例临床有拟诊冠状动脉痉挛依据者,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阳性;8例X线综合征试验阴性。结论 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敏感性高,安全性好,但也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心肌型肌钙蛋白(cTnI)-mRNA在监测病毒性心肌损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于BALB/c小鼠腹腔接种1×108TCID50柯萨奇病毒B3(CVB3)液诱发心肌损伤发生,分别在CVB3感染后第3、6、9、12、15、18和21天采集外周血后处死小鼠,留取鼠心脏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心肌及外周血中cTnI基因的表达状态。结果CVB3感染后,鼠心肌组织及循环血中cTnI-mRNA均表达增加,且与心肌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核固缩及碎裂、变性、坏死、钙化等组织学改变相关。cTnI-mRNA基因扩增,心肌组织全数阳性;外周血阳性率在对照组及感染后第3、6、9、12、15、18和21天分别为0、0、0、16.7%、40.0%、71.4%、83.3%和87.5%。结论病毒性心肌损伤时cTnI-mRNA上调表达并释放入血,循环血cTnI-mRNA为监测心肌损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灵敏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3.
报道21例年龄≥60岁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成功率为95.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一例因瓣膜明显均质性致密增厚而扩张失败.本组患者PBMV由术前二尖瓣口面积从1.12±0.25cm~2术后增加至1.89±0.27cm~2,左房平均压从25.5±8.1mmHg降至12.9±5.6mmHg,心功能大多明显改善.平均随访9±3个月,心功能与术后相仿.表明PBMV是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4.
砷在砷中毒性肝脏内的亚细胞水平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通过亚砷酸钠染毒大鼠12周,形成亚急性砷中毒性肝损害模型,在染毒不同时期,分离出肝细胞中的细胞核,微粒体,线粒体及细胞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各亚细胞器中的砷含量,动态观察砷染毒后砷中毒性肝脏内亚细胞水平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染毒羊的正常肝细胞及各亚细胞器内均存在一定量的砷,且砷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随着染毒及当毒累积剂量的增加,肝细胞及各亚细胞器中砷含量不断增加,且砷重点分布到微粒体  相似文献   
145.
146.
患者女,5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20年,急发左下肢麻木、气促2h入院。体检:T37℃,P130次/min,R28次/min,血压最高时达28.0/14.7kPa。半坐卧位,颈静脉无怒张,Jb界向左扩大,心律不齐,心率132次/min,心尖区Ⅱ级DM。两肺底闻少量细小湿(口罗)音。左下肢腹股沟以下肤色苍白,发冷,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触不到。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急性左心衰、快速型房颤、合并左下肢动脉栓塞。经利血平、酚妥拉明、西地兰、速尿及静滴尿激酶100万U溶栓等治疗无效。患者心衰进行性加重,呈端坐呼吸,两肺广泛湿(口罗)音。左下肢发紫、发黑、发冷、无知觉。遂决定以急诊动脉内溶栓及导管疏通方法治疗。在X线透视下,用Judkins法穿刺右股动脉,插入6F Cobra导管至左髂总动脉,造影发现髂外动脉起始部完全堵塞,其远侧整个下肢动脉内均有弥漫性血栓形成。随即在髂外动脉注入尿激酶50万U溶栓,继之逐渐送导丝及导管至下肢动脉远端,然后边撤导管边分段注入尿激酶20万U,15min后造影显示踝关节以上动脉血流恢复。手术历时约50min,术后患者气急很快缓解,血压降至16/10kPa,心率降至80~90次/min,两肺(口罗)音减少,左下肢肤色明显好转接近  相似文献   
147.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严重、广泛的急性心肌损害,突出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或猝死.现将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15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8.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的新方法。PTSMA术中及术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电图变化 ,现结合我院1999年9月~2002年8月16例HOCM患者化学消融术中及术后的心电图资料 ,作临床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对策。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性7例 ,女性9例 ;年龄20~65岁 ,平均 (43.6±10.4)岁。其中1例术前已植入永久性DDD起搏器。16例患者术前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3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49.
自1987年5月~12月,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KDE I 型”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上泌尿系结石患者2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碎石率达99.5%。一般于治疗后2天即可开始排石;治疗后一月,162/200例(96%)患者X 线腹部平片可见结石碎片影消失。该机治疗并发症轻微。本文对病例的筛选,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以及影响碎石的因素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0.
肺心病心肺功能衰竭的治疗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我们自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的半年间用蝮蛇抗栓酶和消心痛联合治疗肺心病心肺功能衰竭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人系因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而住院,根据全国1982年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确诊,经积极吸氧、消炎、祛痰、强心及利尿等综合治疗1周无效或疗效不佳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7~79岁、平均62.9岁。按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心病病情分级和疗效判断标准(1977,大连),将心功能不全分为3级,其中Ⅱ级6例、Ⅲ级14例,并有呼吸衰竭者12例,均为无出血倾向者。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