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69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346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776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349篇
  6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92.
<正>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发病原因不清,是颈内动脉末端和大脑中枢动脉起始端闭塞,代之以大量"烟雾"状血管生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1]。直接血运重建术是治疗成人MMD的首选方法,可有效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缺血以及脑出血的发生[2,3],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4]。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3年2月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总结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分析入院时肝肾功能、血脂、肌酶、电解质、B型脑利钠肽前体(BNP)、肌钙蛋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轻型12例(12.96%),普通型74例(76.85%),重型11例(10.19%);有武汉旅游居住史或者接触过武汉人35例(36.08%)、发病前2周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62例(63.91%);发热71例(73.20%)、咳嗽57例(53.3%)、咳痰22(22.68%)、乏力22例(22.68%);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15例(15.46%)、单侧肺炎20例(20.62%)、双侧肺炎62(63.92%);年龄、白蛋白(Albumin, ALB)、TG、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SSA)、血钠和胸部CT表现在临床分型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TG、胸部CT与诊断分型成正相关;ALB与诊断分型成负相关。结论:本文收集病例以疫区输入型为主,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以发热、咳嗽、咳痰、乏力、TG升高、血钠降低、SSA升高、ALB降低、胸部CT呈现磨玻璃影改变为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年龄、TG、胸部CT与诊断分型成正相关性;ALB与诊断分型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老年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模型,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月颅脑外伤患者2272例资料,其中老年组患者680例(年龄≥65岁),非老年组1592例(年龄<65岁)。将伤后第3个月格拉斯哥结局评分、住院天数、并发症次数作为终点指标,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两组间预后因素差异的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预后更差,住院时间更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1)。老年组经过筛选,老年组患者的3个终点指标使用多层感知器模型,非老年组中格拉斯哥结局评分使用多层感知器模型,住院天数、并发症次数的预测采用C5.0决策树模型。急诊GCS、具体年龄对老年组患者的预后有更大的影响。结论老年颅脑外伤患者与年轻人所适用的机器学习模型不尽相同,老年人预后更差,年龄和急诊GCS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首次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发生首次PDAP时的透析龄是否大于36个月,将研究对象分为长透析龄组(≥36个月)和短透析龄组(<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5例PDAP患者,长透析龄组93例,短透析龄组532例。在发生首次PDAP时,长透析龄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短透析龄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长透析龄组较短透析龄组更易感染革兰阴性菌(P<0.05)。长透析龄组的初始治疗有效率(P=0.009)及完全治愈率(P=0.018)均低于短透析龄组,而拔管率高于短透析龄组(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长透析龄导致首次PDAP拔管及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短透析龄的3.05倍(95%CI:1.35-6.91,P=0.008)和2.81倍(95%CI:1.45-5.44,P=0.002)。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0,95%CI:1.488-1385.5,P=0.029;OR:16.50,95%CI:1.106-246.123,P=0.042)。而两组患者在维持PD、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发现,长透析龄并不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OR:1.36,95%CI:0.84-2.19,P=0.206)或全因死亡(OR:1.51,95%CI:0.97-2.35,P=0.06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PDAP时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并且治疗效果较短透析龄患者差,但对于长期转归方面无明显影响。长透析龄是首次PDAP拔管和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简单通用的全新的胰腺吻合方法——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PPJ)。方法总结泰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间47例应用PPJ行胰肠吻合(端端吻合6例,端侧吻合41例)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设计理念是手术时把胰腺切断看作是一个实质性器官(而非空腔器官),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吻合。一针贯穿缝合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后、前壁全层,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胰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端侧吻合时对应的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 PPJ的平均手术时间12(8~18)min。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29.8%(14/47),其中A级胰瘘21.3%(10/47),B级胰瘘8.5%(4/47)。无胰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门诊随防34例,3个月后CT或MRI检查胰管未见明显扩张。结论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操作简单、吻合可靠,可适用于所有的胰腺切断,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假单胞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s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至2019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按照病原学分为PsP组和非PsP组。计算PsP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PsP技术失败的危险因素。总结铜绿假单胞菌PDAP的治疗方案和PsP药敏情况。结果 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腹膜透析患者1530例,其中439例患者发生664次PDAP。PsP发生率为0.007次/人年。与非PsP组相比,PsP组难治性腹膜炎比例高(41.38%比19.69%,P=0.005)、治愈率低(55.17%比80.79%,P=0.001)、拔管率高(24.14%比7.09%,P=0.003)。PsP组的技术生存率低于非PsP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PsP患者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HR=9.020,95%CI=1.141~71.279,P=0.037)。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PsP较非PsP的治疗效果差,铜绿假单胞菌是影响PsP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铁蛋白(Fer)5项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舒城县人民医院及部分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卵巢癌患者33例(卵巢癌组)、卵巢良性疾病患者60例(卵巢良性疾病组)以及54例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人群的CA125、CEA、AFP及Fer水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β_2-M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临床诊断价值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卵巢癌组CA125、CEA、β_2-MG及Fer水平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疾病组CA125和Fe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CA125、CEA、β_2-MG及Fer阳性率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疾病组CA125和Fer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CA125和Fer卵巢癌组的阳性率可高达95%左右,卵巢良性疾病组的阳性率为27.1%,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CA125联合Fer诊断卵巢癌的效能最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90%以上。结论 Fer也是诊断卵巢癌的较好指标,联合检测CA125和Fer可提高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否能提高健康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样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24只SD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rTMS组(n=12),rTMS组接受为期4周的高频(10 Hz)rTMS,control组接受4周假刺激。使用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通过TMS结合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评价干预前后运动皮质(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干预后大鼠M1区NR1、NR2A、NR2B的蛋白表达改变。结果: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提高健康大鼠空间情景记忆能力(P<0.05);前额叶高频rTMS可以增强M1区可塑性,表现为M1区LTP样可塑性增高及NR1和NR2A蛋白表达上调(P<0.05);且M1区LTP样可塑性的改变与空间情景记忆能力成正相关(P < 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健康大鼠的空间情景记忆及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且认知功能与运动皮质LTP样可塑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