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目的 考察盐酸小檗碱对芍药苷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筛选最佳促透条件并探索促透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选择适宜的供给液及接收液,探索盐酸小檗碱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的最佳促透条件及促透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子模拟探究促透机制。结果 选择20%乙醇-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接收液,盐酸小檗碱-芍药苷在pH 5.0的介质条件下透皮效果最佳,且在此条件下,高、中、低质量浓度的芍药苷与盐酸小檗碱配伍后,芍药苷的24 h累积透过量(Q24)分别增加了78.03%、44.73%、35.63%,其中高质量浓度配伍组中芍药苷的Q24与芍药苷单独给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芍药苷透皮速率显著增加,促透比为1.74。促透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可能使角质层整齐紧密堆积排列的叠瓦式结构松动,表面的褶皱明显增多加深;盐酸小檗碱可促进水溶性成分荧光素钠和脂溶性成分尼罗红在皮肤中的渗透,相应皮肤渗透量及渗透深度均有所增加。盐酸小檗碱可竞争性地与角质层脂质的头部结合,使芍药苷摆脱皮肤脂质氢键网络的束缚,进而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结论 芍药苷-盐酸小檗碱透皮的最佳pH值为5.0,盐酸小檗碱可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促透机制可能为盐酸小檗碱通过调控角质层紧密连接易化皮肤转运阻力、影响皮肤通透性及竞争性与角质层脂质的极性头部结合进而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巴西人参核心药效,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其抗疲劳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收集巴西人参的化学成分,运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筛选类药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类药性成分预测分析关键靶点,并对预测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中的MCODE插件筛选出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巴西人参高、低剂量组,各组小鼠给药15天后进行转棒实验及负重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乳酸、肝糖原含量,考察各组小鼠抗疲劳能力。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巴西人参主要有调节甾体类激素以及物质代谢的作用;巴西人参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转棒疲劳时间以及力竭游泳时间(P < 0.05或P < 0.01);巴西人参高、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乳酸堆积、增加肝糖原的含量(P < 0.05或P < 0.01)。结论 巴西人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其核心功效可能为抗疲劳以及增强性功能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巴西人参具有良好抗疲劳效果,其机制可能为促进机体内乳酸的转化,增加体内储能物质即肝糖原的储备。 相似文献
53.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发展,是中药制剂制造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中药复方制剂的药味成分复杂多样,服用剂量大、制剂规格大,药辅占比高,物料吸湿性大、黏性强,传统中药制剂制造过程生产存在“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生产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严重制约中药制剂制造现代化发展难题。中药制造过程物料、工艺、技术和装备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单一改进工艺、技术、装备,或者依靠简单引进“洋”技术与设备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用系统解决方案,走自主创新之路。项目组以临床广泛使用的剂型——中药固体制剂为例,多学科联合攻关,围绕制约中药固体制剂制造产业化的关键问题,以中药制剂的“提质、增效、绿色、升级”为目标,从设计、工艺、装备和质控等方面创建中药制剂制造产业化系统解决方案,创新了中药大规格高速压片技术与装备、中药大容量包衣技术与装备等,为中药固体制剂制造产业化升级提供范本,并构建了以健胃消食咀嚼片、草珊瑚含片、金水宝胶囊等为代表的中药大品种集群,为中药制造行业提供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54.
55.
56.
雷公藤提取物溶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雷公藤提取物及其指标成分雷公藤甲素在透皮制剂常用试剂中的溶解情况,研究在各溶剂中提取物溶解情况、指标成分溶解情况以及雷公藤提取物分散情况三者的关系。方法:运用沉淀法、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法、粒径法对提取物溶解量、指标成分溶解量以及混悬液粒径进行测定。结果:①对提取物的溶解能力为: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水〉甘油;②对指标成分的溶解能力为:无水乙醇〉异丙醇〉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水〉甘油;③混悬液粒径为:肉豆蔻酸异丙酯〉油酸〉无水乙醇〉异丙醇。结论:①提取物溶解性能变化趋势与指标成分溶解性能变化趋势相同;②混悬液的粒径变化趋势与提取物溶解性能变化趋势基本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57.
白头翁总皂苷提取物的基本理化性质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白头翁总皂苷提取物的表观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及其在体外胃肠液中的稳定性。 方法: 以白头翁皂苷类成分(B3,BD,B7)为指标,采用饱和法测定表观溶解度,摇瓶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考察白头翁总皂苷提取物在体外胃肠液中的稳定性。采用ELSD-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流动相甲醇(A)-水(B)梯度洗脱(0~28 min,25%~10%B)。 结果: 3种白头翁皂苷类成分中B7的溶解能力最强。白头翁总皂苷提取物在不同pH缓冲液中油水分配系数均很小。指标成分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环境较稳定,RSD均<5%。 结论: 白头翁总皂苷提取物在弱碱性环境中溶解能力最强。白头翁皂苷类成分的亲脂性较弱,较难通过肠壁的脂质膜与水性层吸收进入体内。白头翁总皂苷在体外胃肠液环境中较稳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结肠靶向微丸。方法: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再以制粒-滚圆法制备微丸,利用Glatt流化床进行包衣。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微丸2 h溶出度为16.0%,而包合物微丸0.5 h溶出度达91.9%。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TEC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为12%时,包衣效率高,几乎无黏结现象,包衣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无药物释放,人工小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小于15%,人工结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大于90%。结论: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衣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靶向释药特征,可进一步研制成口服结肠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黄酮类成分,葛根无论是不同规格还是不同炮制品均高于粉葛;葛根片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丁,粉葛片和丁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煨制或醋制后,葛根片的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下降,但大豆苷和葛根素含量增加;葛根丁和粉葛片煨制后葛根素含量也增加;粉葛片醋制后大豆苷含量下降;其余炮制品与生品相比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 葛根、粉葛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葛的炮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