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d-VEGF165cDNA)基因治疗对大鼠随意缺血皮瓣生存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SD大鼠,体重350~400g,随机分成三组,在其背部形成8cm×2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于皮瓣远端真皮下分别注射Ad-VEGF165cDNA(10只目的基因组)、Ad-GFP(10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对照组)、PBS(10只磷酸盐缓冲液空白对照组)。48h后按原设计掀起皮瓣并原位缝合,术后7d,测量皮瓣的成活面积,并采集组织行免疫组化、组织学检查等。结果皮瓣成活率:Ad-VEGF165cDNA组为(74·382±1·338)%,Ad-GFP组为(52·246±1·663)%,PBS组为(52·871±2·890)%,Ad-VEGF165cDNA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显示基因转染组毛细血管周围VEGF沉积,其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皮下注射Ad-VEGF165cDNA,可诱导局部VEGF蛋白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提高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尼曼-匹克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尼曼—匹克病 (niemann pickdisease ,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 (SphingomyelinLipidosis)是具有高度表型异质性的疾病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 ] 。NPD的酶缺陷可能是神经鞘磷脂酶的遗传密码改变 ,突变基因使合成了结构异常的肽链一级结构[2 ] 。我院诊断了首例NPD。图 1 不同形态的骨髓尼曼 匹克细胞瑞氏染色 10× 10 0作者单位 :72 3 0 0 0陕西汉中市 ,解放军第五三八医院检验科(许保友 )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朱华锋 )患者男 ,1 5岁 ,主因肝脾肿大 5个月余 ,发热 6d ,咳嗽3d ,于 2 0 0 2年 5月 1 3日入院。其父母体健 …  相似文献   
73.
目的:本研究应用快速、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并对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用FISH法检测初诊考虑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CMPD)或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DS/MP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ALL)及口服格列卫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ALL患者的BCR/ABL 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病例共456例,其中经骨髓细胞学初诊为CML的350例,占总阳性病例的76.8%;CML复查病例为85例,占总阳性病例的18.6%;诊断为B细胞型ALL(B-ALL)的21例,占总阳性病例的4.6%.31例初诊为CMPD和MDS/MPD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CML,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00%);另26例患者骨髓形态学诊断为非CML的CMPD及MDS/MPD,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阴性(100%).79例骨髓形态学诊断为ALL患者应用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其中阳性病例为21例,占ALL病例的26.6%.45例初次口服格列卫的CML患者,6个月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或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omplete molecular response,CMR)的为21例,占46.7%,12个月为40例,占88.9%.2例CML移植患者分别在91天和16个月发现融合基因阳性.结论:FISH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靠,弥补了染色体检测报告需要时间长等不足.对CMPD和MDS/MP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Ph+ ALL患者的诊断;在监测格列卫疗效和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8岁 .2 0 0 0 11因发热 1wk入院 ,血常规示WBC 2 .4× 10 9·L-1,Hb 5 6 g·L-1,PLT 12 2× 10 9·L-1,骨髓检查示增生极度活跃 ,早幼粒细胞 0 .2 4 ,异常中幼粒细胞 0 .5 2 ,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b .染色体检查 :4 6XY .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 .采用柔红霉素及阿糖胞苷联合化疗获得部分缓解 .此后予原方案及HA、MEA、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共 8疗程 ,患者仍未达完全缓解 .2 0 0 1 0 7采用拓扑替康及中剂量阿糖胞苷组成新的方案化疗 (拓扑替康 2mg·d-1,阿糖胞苷 1.0 g ,d 1~ 5 ) ,5 0d后WBC 5 .…  相似文献   
75.
我院自 2 0 0 0年 1~ 6月共收治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 ,现回顾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的血象、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组织学特征等均符合 1 986年天津白血病治疗研讨会标准 [1]。其中男 5例 ,女 1例。中位年龄 3 9( 2 1~ 66)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4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位数 2 1 3 ( 1 1 4~ 3 84)× 1 0 9/L,外周血幼稚细胞54 %~ 84%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粘滞综合征表现。2 方 法  6例患者在化疗前均采用羟基脲 4.0~ 6.0 g/d,分 2~ 3次服用 ,连续 3~ 5d,同时加用别嘌呤醇 0 .1 ,…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老年型睑黄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皮下蒂旋转皮瓣修复老年型黄瘤切除后的创面,7例患者,14例皮瓣,同时行上睑松弛矫正术,重睑术。结果:术后均I期愈合,随访1-24个月。睑黄瘤无复发,皮瓣及上睑形态自然,无明显畸形。结论:皮下蒂旋转皮瓣是修复老年型睑黄瘤切除后创面的一种有效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总结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观察体会。方法:收集110例Ph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6例加速期(AP)患者和4例急变期(BC)患者分别口服IM 400、600或800 mg/d。通过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指标来判断疗效。结果:CP患者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和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分别为98.2%、90.9%和80.9%;AP分别为66.7%、33.3%和16.7%,P值分别为0.002、0.000和0.000。其中CP患者中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减少IM剂量。27例经干扰素治疗失败的CP患者IM治疗仍有效。第1年高随访(1次/月)CP患者CCyR达81.9%,非高随访则为63.6%,P=0.005 2。服药前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不全较脏器功能正常的CP患者服药6个月内发生3~4级血液学毒副反应概率增高,服药6个月后有所减少。结论:IM对CP患者包括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有较高疗效,对AP和BC患者有一定近期疗效。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出现血液学毒副反应,需要药物剂量调整。  相似文献   
78.
为了探索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血液病学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方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并进行了初步的教学评价。结果表明,双语教学应循序渐进,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平衡偏离及平衡回复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骨髓CD34 细胞体外扩增和集落生成的影响。方法以1例确诊的sAA患者为研究对象。(1)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磁珠法富集CD34 细胞、CD4 (Th)细胞。(2)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细胞中Th1、Th2细胞比例。(3)扩增CD34 细胞并再次富集以获足量CD34 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Th细胞作用组;Th细胞 IFN-γ作用组;Th细胞 IL-4作用组。(4)各组扩增培养10d,继以集落生成试验,测定各组CD34 细胞扩增率和集落产率。(5)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后随访,用FCM监测Th1/Th2细胞比。结果(1)患者经5个月治疗获缓解。(2)缓解前、后Th1/Th2比分别是22.47和12.27,正常对照组为8.98±4.45。(3)CD34 细胞扩增率,以对照组最高,其次为Th细胞 IL-4组、Th细胞组,Th细胞 IFN-γ组的最低。(4)各组CD34 细胞集落产率与其扩增率数值平行相关,即对照组最多,其次为Th细胞 IL-4组、Th细胞组,Th细胞 IFN-γ组的最少。结论Th1细胞反应亢进直接抑制sAA患者CD34 细胞在体外的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IL-4能拮抗这种造血抑制效应,这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而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0.
VEGF和FGF-2在血管生成中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血管中分生出新的血管,多种因子促进了血管形成的复杂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是最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生成反应中VEGF和FGF-2的协同作用得到广泛研究,并且可作为促血管生长的药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