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7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可由内科医生完成、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于2006年6-11月对9例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PDT,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2.
目的在接受3次infliximab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寻找早期临床指标,用以预测该患者的病情能否于治疗10周时明显改善,或于停止治疗后仍能维持较长的缓解期。方法63例As患者分别于0、2、6周接受5mg/kg的infliximab静脉注射治疗,并于每次注射前和第10周对患者进行评价。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直至其疾病活动度超过基线值的60%。此时可看作患者病情复发。对基线期以及第2周的各种临床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其能否预测第10周的病情改善情况,或能否预测疴隋复发的时间。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计算,AUC超过0.75时认为该指标具预测价值。结果基线期的各种指标均不具备预测价值。第2周的强直性脊柱炎国际工作组评价标准(ASAS20)值不仅能预测第10周的临床改善情况,还可预测停药后病情缓解期的长短。结论AS患者对注射1次infliximab的临床反应是后续infliximab治疗反应以及停药后病情复发情况的最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23.
 目的 研究p16、p53、p21ras和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肺癌中p16、p53、p21ras和C-erbB-2的表达,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p16、p53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因素有关。p21ras、C-erbB-2均在腺癌表达阳性并与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p16表达阳性与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与肿瘤分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等预后好的生物学因素有关。p21ras表达与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有关。p53表达阳性表明肿瘤分化差及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性。C-erbB-2蛋白可作为腺癌的一种标志物,且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24.
目的探讨针对蛋白聚糖的自身免疫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软骨细胞中克隆获得aggrecan G1区的cDNA片段,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取重组人aggrecan G1区蛋白(rAG1)。用rAG1刺激来自RA患者关节液的单个核细胞,采用β-液闪计数仪对培养细胞进行放射性检测并计算刺激增长指数(SI),取SI超过3者为rAG1特异性T细胞。将取自3个人的rAG1特异性T细胞克隆腹腔注射至8只SCID Beige小鼠,同时在小鼠左膝注射rAG1。于注射后第8天处死小鼠,取双膝关节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炎细胞浸润及软骨和骨糜烂情况。结果从RA患者关节液单个核细胞分离得到rAG1特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8^-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部分腹腔注射人rAG1特异性T细胞的小鼠左膝出现了关节滑膜单个核细胞浸润和早期软骨侵蚀改变。结论人特异性rAG1反应性T细胞在rAG1刺激下可向关节局部归巢而导致关节炎症反应,提示针对rAG1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倍增时间(VDT)在子宫肉瘤与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L)之间的鉴别作用。 方法回顾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2例子宫肉瘤(肉瘤组)及117例子宫CL(CL组)的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年龄、病灶数目、既往肌瘤剔除史、超声检查次数、历次检查日期、绝经状态、病灶三径、术前超声诊断。计算平均体积倍增时间(aVDT)、最小体积倍增时间(sVDT)。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VDT、sVDT的组间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aVDT和sVDT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VDT、sVDT在子宫肉瘤与CL鉴别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159例子宫肿瘤的aVDT、sVDT分别为13.41(8.27,31.54)个月,9.30(5.34,22.19)个月,sVDT小于aVD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575,P<0.001)。肉瘤组的aVDT、sVDT分别为8.49(3.81,21.39)个月、5.23(2.37,9.37)个月,CL组的aVDT、sVDT分别为15.24(9.44,32.70)个月、10.80(6.67,23.18)个月。子宫肉瘤组的aVDT、sVDT均小于C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917、-4.259,P=0.004、<0.001)。鉴别子宫肉瘤与CL,aVDT、sVD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2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61个月(敏感度为47.6%、特异度为87.2%)、7.03个月(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2.6%)。 结论应用aVDT、sVDT可以为子宫肉瘤与CL的鉴别提供帮助,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随访、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326.
朱剑 《江苏中医药》2010,(12):22-23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笔者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配合中药内服治疗GustiloI、II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7.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CNS)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37例CNS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 并根据颅内病灶与鼻窦病灶的相关性分为鼻-脑曲霉菌病(RA, 21例)和脑曲霉菌病(CA, 16例)2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仅16.2%(6/37)的CNS曲霉菌病患者存在明确免疫抑制背景, 但35.1%(13/37)的患者合并糖尿病。CNS曲霉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头痛(73.0%, 27/37)、脑神经受累(59.5%, 22/37)、发热(37.8%, 14/37)等。脑脊液特点为:压力升高(53.8%, 14/26)、白细胞计数增加(46.7%, 14/30)、葡萄糖水平降低(30.0%, 9/30)、蛋白水平升高(70.0%, 21/30), 病原学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有7/10的患者结果为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常见受累部位为鼻窦-眶尖-眶后-海绵窦(43.2%, 16/37)及脑叶(27.0%, 10/37)。治疗方案包括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64.9%, 24/37)、药...  相似文献   
32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早期被动运动模式构建与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检查并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7例,均接受PCI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7例,术后常规干预)和观察组(40例,术后常规干预结合早期被动运动),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模式的应用意义。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6MWD)、Bathel指数(B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身体角色(RP)、生命力(VT)、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早期被动运动干预具有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具有确切可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主钉长度对A1、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4 月-2015 年4 月本院收治急A1、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组各30 例,分别选择240 mm 主钉和170 mm主钉行PFNA-Ⅱ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随访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 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4.82±11.54)min,显性失血量为(156.34±35.16)ml,隐性失血量为(258.86±51.95)ml,住院时间为(9.76±1.26)d;B 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31±7.89)min,显性失血量为(94.70±17.33)ml,隐性失血量为(176.25±40.71)ml,住院时间为(9.51±1.20)d,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A 组;A组患者输血率为46.67%(14/30),B 组患者输血率为20.00%(6/30),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输血率低于A组;A 组患者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为53.33%(16/30),B组患者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为13.33%(4/30);经χ2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股骨前皮质主钉抵触率低于A组;A 组患者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0.76±4.33)分,B 组患者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1.23±4.42)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B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经χ2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240 mm 主钉,选择170 mm 主钉行PFNA-Ⅱ术式治疗A1、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 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且未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30.
2007 年1 月至2010 年3 月,笔者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配合中药内服治疗Gustilo I、II 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0 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60 例Gustilo I、II 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19~64 岁,平均年龄42.1岁;Gustilo 分类:I 型11 例,II 型19 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0 例; 年龄21~65 岁, 平均年龄41.3 岁;Gustilo 分类:I 型12 例,II 型18 例.2 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