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献中臭鼻症的保守和手术疗法很多,为了评定经治后有无复发,作者们采用临床检查、细菌学(鼻腔臭鼻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培养)和血清学(臭鼻杆菌抗原抗体的补体结合反应)检验作为诊断标准,观察经治前、疗程结束时及治疗后3月~6年上述指标的变化,每间隔3~6~12个月复查一次。共经治、观察209例。患者被分为两组:肌注链霉素157例,疗程总量5~30克(成人15~30克,儿童5~15克),同时给链霉素液吸入疗法,多粘菌素粉鼻腔喷雾及链霉素软膏涂布鼻粘膜。另组52例,17例仅用链霉素液吸入,10~20次为一疗程;16例仅用多粘菌素粉喷鼻,30~50次为一疗程;19例口服四环素及氯霉素,疗程量分别  相似文献   
42.
耳廓内先天性潜在腔隙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6年Engle通过病理检查首次提出耳廓软骨发育异常可能是假性囊肿的病因。国内卜国铉、刘文中也相继进行了临床比较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命名,但无胚胎组织学的检验报告。我们对56耳胚胎耳廓进行连续切片组织学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3.
44.
目前认为,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中,乳突气房的炎症起着很大作用。因此,鼓窦开放术虽有一定疗效,但并不适于所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此作者们介绍使用既开放全部炎症气房,又保存鼓室结构,从而使听力维持于术前水平的姑息性手术疗法。手术系在局麻下取耳后经路。按根治法环钻完全打开乳突气房并去除开放气房的粘膜。经切口处放入聚乙烯管引流,并经此管用药液冲洗鼓室。用中隔软骨、肋软骨(预先经0.5%福尔马  相似文献   
45.
耳聋与中医脏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聋分为传导性聋、神经性聋及二种性质并存的混合性聋。按病因可分为炎性、变态反应性、中毒性等。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中枢等。中医认为影响听觉功能的脏腑有心、肾、脑及肝胆经络。哪些脏腑病变引起传导性聋?哪些脏腑病变引起神经性聋?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神经性聋,急  相似文献   
46.
唾液的各种酶系统中,纤维蛋白溶酶特别引人注目,因它在炎症和免疫反应,局部止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唾液直接冲刷扁桃体,故而在扁桃体炎症组织中所发生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的改变可在口腔分泌物中有所反映。文献记载扁桃体内含有胞浆素元激活质,可因炎性扁桃体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而进入唾液内,并催化作为炎症反应介质——激肽的生成,同时,纤维蛋白溶酶成份可影响扁桃体内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47.
喉麻痹不仅常见,而且病因也多。据Neet、Hupper和Corman等报告,大约76%的喉麻痹继发于甲状腺手术,特发性和神经源性各占6%,外伤性为1%。治疗喉麻痹是喉科专家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应用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①神经的吻合或与其他神经如膈神经或舌下神经袢的吻合,(2)各种喉内、喉外进路杓状软骨外侧切除及内窥镜下气道的各种增宽术(声带外移固定术、声带切除及构状软骨切除)。这些方法因未能解决气道增宽与保存发声功能间的矛盾或因神经吻  相似文献   
48.
据(?)(1974)按照Sabourand等(1958)用声门描记法观察“意识发声”,即无声发音,在声门描记图上发现有极为清晰的声带振动波的全部时相振幅(较有声发音小5~6倍)。据此,关于音声形成的学说,氏认为声带在发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动作用下也会产生振动。本文用声门描记法对10名(歌唱家6名、黑管独奏家2名及非音乐工作者2名)在聆听交响乐队、器乐独奏和歌唱的录音或听语音时进行观察,所获得的声门图证实:无一例于无声发音时声带会产生具有基音频率的规律性振动,亦无声带自发性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