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伴有半月板、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的损伤。2000年1月~2006年12月,作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1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25~72岁,平均4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例,意外跌  相似文献   
102.
朱光明  张微微  赵文芳  郝小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16-3817,T002
目的:观察两种血管收缩功能相关蛋白在脑梗死患者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变化,以期了解脑小动脉病变中VSMC的表型转化及细丝蛋白在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指导临床小动脉硬化型脑卒中的准确防治:方法:选取尸解脑标本,分为脑梗死组及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脑小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细丝蛋白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细丝蛋白表达强度(PU)分别为53.50&;#177;2.00和34.21&;#177;2.36;梗死组为57.40&;#177;2.43和36.10&;#177;1.51,与对照组相比F值为15.273和4.592,P值为0.001和0.046,梗死组阳性表达强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硬化小动脉中膜数目减少。内膜下VSMC显著增生,并可能同时存在合成及收缩表型VSMC,分别代偿性的高表达细丝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维持血管构型及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k cells,VSMC)中细丝蛋白的免疫组化表达变化,与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对比,以期了解脑小动脉病变中VSMC的表型转化及细丝蛋白在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方法:选取SD大鼠56只制备MCAO/R大鼠模型,依照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2,6,12,24h,3d及7d共6组,与正常组对照。按时相点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再灌注6h后表达明显下降,阳性单位(PU)值为17.24&;#177;4.36;在24h时表达最低,PU为10.53&;#177;2.67,在3d时表达有所升高;7d时表达最高,PU为31.49&;#177;1.18,P<0.01;缺血2h后细丝蛋白表达稍有下降,以12h组的表达最低,PU为12.72&;#177;1.92,24h组时细丝蛋白表达升高,PU为26.42&;#177;1.19,在3d时表达最高。PU为30.12&;#177;1.78。P<0.01。结论: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小动脉VSMC表型的变化;细丝蛋白也可作为VSMC表型变化的指标之一,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相比意义更大;细丝蛋白可能在再灌注中起下调炎症反应及保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国产依帕司他在Ⅱ期临床试验中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方法:2000-07/2001-07解放军总医院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50例。符合标准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依帕司他治疗组(n=20)和甲钴胺治疗组(n=20)。对比两组患者自觉症状、神经功能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经治疗后4周依帕司他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的主观症状均有改善,至16周时改善程度达最大,但两组间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1)。治疗后第8周依帕司他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的客观体征开始改善,无论从客观征评分还是从疗效判断上,改善程度不如主观症状改善明显,两组间平均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7)。治疗16周后依帕司他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增加。依帕司他治疗组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甲钴胺治疗组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有效率上肢分别为50.0%和68.4%,下肢分别为55.6%和61.9%。两组主客观症状、体征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综合疗效分别为76.2%和84.2%。结论:国产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疗效相似,且具有安全,耐受性良好,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可有效的改善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中两种血管舒缩功能相关蛋白(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细丝蛋白 )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变化 ,以期了解脑小动脉病变中VSMC的表型转化及细丝蛋白在表型转化中的意义 ,指导临床小动脉硬化型脑卒中的准确防治。方法 缺血再灌注组依照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 2、6、12、2 4h、3d及 7d共 6个亚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及大脑中动脉持续缺血组。按时相点取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图像分析。结果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在再灌注 6h后表达明显下降 ,在 2 4h时表达最低 ,在 3d时表达有所升高 ,7d时表达最高 ;细丝蛋白缺血 2h后表达稍有下降 ,以 12h时的表达最低 ,2 4h时表达升高 ,在 3d时表达最高。结论 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小动脉VSMC表型的变化 ;细丝蛋白也可作为VSMC表型变化的指标之一 ,与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相比意义更大 ;细丝蛋白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可能在再灌注中起下调炎症反应及保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03/2007-10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和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入选的Pipkin骨折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30.5岁.按Pipkin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Ⅳ型3例.切口采用后侧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果:平均随访47.9个月,骨折均得以愈合,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存在髋关节持续疼痛,未见异位骨化发生.未发生材料断裂、松动等材料反应.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Pipkin I型平均85分,Ⅱ型90分,Ⅳ型77分.按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3例,良8例,一般1例和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是治疗Pipkin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家兔离休心脏缺血模则,评价Na ̄+通道阻滞剂R56865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药物浓度为0.25×10 ̄(-6)mol/L。结果表明R56865组心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普蒂洛尔组、维拉帕米组及消黄灵组。在R56865组中,LVP、LVdp/dtmax和CO都得到改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及Ca2+分布趋于常态。说明R56865具有保护心肌和防止细胞内Ca ̄(2+)负荷过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通过比较外侧及中央枕叶癫痫在发作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及头皮EEG之间的不同,评价无创性检查在确定枕叶癫痫发作区的作用。本试验对41例枕叶癫痫患者的发作起源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外侧型(11例)、中央型(20例)和混合型(10例),患者符合硬膜下癫痫发作(9例)、局灶病损(6例,切除后可减少90%的癫痫发作)标准或两种均符合(26例)。从患者症状不能区分外侧枕叶癫痫与中央枕叶癫痫。19例中央型枕叶癫痫患者中的8例(42%)、10例混合型患者中的3例(30%)有视野缺损,而10例外侧型患者均无视野缺损存在(外侧型vs中央型、混合型,P=0.0373)。在进行首次…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道3项旨在探讨偏头痛患者色觉变化的研究。分别评估每例患者的S-锥体、L-锥体、M-锥体选择性辨色的敏感性。第一项研究利用法-孟100色度试验评估患者辨别细微颜色差别的能力;第二项试验评估在等色度背景下患者对紫色、黄色、红色和绿色目标的辨别阈;第三项试验用紫-黄和红-绿两种颜色系统检查阈上颜色量表。偏头痛者与对照者相比,每一项研究均可见视觉差异,且仅存在于S-锥体的辨色,L-锥体及M-锥体的辨色未见差异。以上结果是探讨早期视觉通路损害的可能病理机制。偏头痛中的色觉异常:S锥体的选择性辨别障碍@Shepherd A.J. $Schoo…  相似文献   
110.
18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硬化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术,其中3例(16.7%)患者出现非致死性并发症,其他15例(83.3%)患者在26.7±12.1个月的随访中,均表现出较好的预后,仅有1例(5.6%)患者卒中再发后有中度残疾,2例患者在支架术后的第30个月、36个月时死于其他内科疾病。非对照研究表明,血管内支架术对于减少卒中风险、降低死亡率有一定作用,但仍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症状性基底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内支架术的远期预后@Smith W.S. @Singh V. @朱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