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常见。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95标准”)应用以来,解决了临床上的一些问题,但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对于慢性肝炎重度的漏诊率较高。我们拟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入手,研究97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症状与体征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男816例(占83.9%),女157例(占16.1%);年龄0.5~66(平均25±13)岁。病原学诊断:乙型肝炎813例,丙型肝炎109例,乙丙重叠感染7例,病原不明44例。  相似文献   
6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最常见的病因。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机制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产生有效的针对HBV特异性的CTL反应,不能彻底清除HBV,使HBV病毒得以不断增殖,导致病变进行性发展。因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清除病毒。有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应答,包括辅助T细胞(Th)和细胞毒T细胞(CTL)应答,在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BC)是一种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并且在增强或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  相似文献   
63.
血清HGVRNA阳性病毒性肝炎94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血清HGVRNA阳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即检测血清AB,C,D,E型肝炎病毒标志及肝功能试验,抗-HGV采用ELISA法,HGVRNA采用RT-PCR法,均由302医院免疫室统一检测.结果在94例血清HGVRNA阳性患者中,单纯HGV感染(单纯感染组)18例,HGV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合并感染组)76例,单纯感染组中以急性肝炎为主(61.1%),合并感染组以HBV+HGV感染最多,占引例(5.3%).51例中,以慢性肝炎(41.2%)及肝硬变(37.2%)为主,单纯HGV感染临床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其中,急性肝炎临床特点为:消化道症状较轻:半数以上有轻-中度黄疸,也可有重度黄疸者;ALT轻度增高;全部病例恢复顺利,合并感染组病情恢复也较顺利.11例重型肝炎,生存率45.4%.HGV与HBV合并感染者中,住院期间,HBsAg阴转率24.0%,HBeAg阴转率62.5%,HBVDNA阴转率55.6%结论单纯HGV感染以急性肝炎为主,亦可见于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级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为主,并分析各自临床特点HGV与HBV合并感染时,对HBV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15例庚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4.53岁)庚型肝炎患者临床情况。临床分析表明,庚型肝炎临床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变。15例中4例有输血史,2例有手术史。临床分析提示。庚型肝炎在我国不少见;且可能是除HBV、HCV外引起慢性肝炎的又一重要病毒。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血源乙肝疫苗单独或加用HBIG免疫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母亲的新生儿。经5年随访,63例儿童中受到保护者60例(95.2%),3例儿童HBsAg转阳;抗-HBs持续阳性者50例(79.4%)。免疫接种后抗-HBs的有效保护水平以第一年为最高,以后抗-HBs滴度逐年下降。乙肝疫苗加用HBIG组在第4或第5年时给予加强针较为适宜;单独注射乙肝疫苗组于第3年时给予加强接种。经加强注射后大部分儿童抗-HBs转阳率及滴度仍可上升。本组对免疫接种无反应者约占16%,对他们每年给予注射乙肝疫苗一次,HBsAg在随访期一直为阴性。  相似文献   
66.
肝性脊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又称肝硬化脊髓病,门腔脊髓病,分流性脑脊髓病等,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特殊的并发症,临床较少见。1949年Leigh与Card首先报道。国内自1976年以来已有较多报道。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与机制肝性脊髓病的病因目前为止仍不很清楚,有多  相似文献   
67.
我们已经采用单克隆抗IgA/α抗体和单克隆抗-HBc建立了双抗体捕获夹心ELISA法来检测血清抗-HBcIgA,并探讨了它与各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了解血清抗-HBcIgA与乙肝患者肝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关系,特作如下观察; 一、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本文109例乙型病毒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探索慢性HBV相关的肝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含14 000条人体cDNA的微阵列芯片和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标记cDNA,分析了10例慢性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和10例健康人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GenePix 4000B扫描仪和ImaGene3.0分析软件比较Cy5标记的慢性HBV相关肝硬化来源cDNA与Cy3标记的健康人来源cDNA的杂交结果,获得个体基因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和14 000条基因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99条,占1.42%。其中108条基因表达水平上调,91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为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和代谢、凋亡及炎症相关类基因。结论HBV相关肝硬化发病过程中,发观众多基因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阐明慢性HBV相关的肝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9.
当前临床诊断HBV感染,主要采用放免法或酶联法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e(下称IIBVM)。对HBe-Ag阴性病例,还可用分子杂交技术进一步检测其血或肝组织中的病毒核酸,但其检测极限与血清最低感染水平相差1000倍,仍会出现假  相似文献   
70.
目前戊型肝炎在我国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报告有流行。现将我院1989年10月至1991年2月收治的36例急性戊型肝炎作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4例,女2例,年龄20~78岁,平均43岁。其中20~59岁者24人(66.7%),60岁以上者12人(33.3%),按1990年上海会改制订标准诊断:急性黄疸型32例(88.9%),急性无黄疸型4例(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