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对有HBV 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患者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错配PCR-RFLP技术检测HBV 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并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SF水平升高,且当SF≥300ng/ml时,可明显降低干扰素的疗效(P〈0.05);发生BCP变异的病例,在干扰素治疗的过程中,SF水平升高的程度明显高于野生株组(P〈0.001)。结论:提示SF升高与肝功能损伤有着密切关系,SF水平升高可降低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且有变异的病例可促使SF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筛选、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XTP4转染肝癌细胞后的反式调节基因,探索XTP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XTP4,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重组表达质粒peDNA3.1(-)-XTP4转染的HepG2细胞和空载体转染的相同细胞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研究,将富集的二次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消减文库扩增后得到21个阳性克隆,PCR分析显示其中16个克隆含有200~1000bp的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9种蛋白编码基因。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肝细胞纤维化形成、肿瘤发生、线粒体氧化还原代谢、细胞生长调节密切相关。结论 应用SSH技术成功筛选了XTP4对肝癌细胞的反式调节基因,为进一步阐明HBxAg对肝细胞蛋白的反式调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百赛诺序贯治疗防止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反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百赛诺序贯治疗防止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反复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以上,并因各种原因准备停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0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拉米夫定均采用减量停药法,治疗组在拉米夫定减量同时加用百赛诺50mg,3/d,口服,对照组给一般保肝药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ALT复常率58.8%,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ALT上升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3.3%与50.0%),P<0.01。总体效果,治疗组稳定或好于入组前状态者(85.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P<0.01。结论百赛诺组在稳定肝功能、防止拉米夫定停药后病情复发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观察拉米夫定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10 1例 ,其中单独服用拉米夫定组 57例 ( 10 0mg/d) ,拉米夫定联合其它抗病毒药或免疫增强剂治疗 4 4例 (包括左旋咪唑涂布剂 2 0例 ,α干扰素 9例 ,抗乙型肝炎转移因子 9例 ,博尔泰力注射液 3例 ,泛昔洛韦 2例 ,日达仙 1例 )。结果表明 ,治疗后 12周ALT复常率拉米夫定单独治疗组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 (P <0 .0 0 1) ,但 2 4周、36周及 52周则无显著差异。HBVDNA阴转率 12周各为 68.4 %及 79.6% ,52周为71.4 %及 88.9% ,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HBe…  相似文献   
55.
慢性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情况以及对病毒血清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扩增含有HBV C基因启动子的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cl 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后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分析C基因启动子区段的核苷酸(nt)1762由碱基A→T和(nt)1764碱基由G→A的变异,并经直接测序分析证实RFLP结果。结果 110例慢  相似文献   
56.
段学章  朱传琳 《肝脏》1999,4(1):8-10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准种及其变异情况;同时探索准种变异规律,是否干扰素对准种具有选择作用。方法 选取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阳性血清,PCR法分别扩增5′C非编码区(5′NCR)、高变区(HVR1)、非结构蛋白5A(NS5A)部分片断,单链构相多态性(SSCP)法测定其准种数量,同时动态观察23例丙型肝炎患者1b型NS5A准种变化情况,探讨是否具有对干扰素敏感性不同的准种及干扰素对准种是否具有选择作  相似文献   
57.
58.
人树突状细胞体外经HBsAg刺激后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Cs)经表面抗原(HBsAg)刺激、体外诱导自身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后,对2.2.15细胞中HBeAg和HBsAg的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分化、诱导人外周血PBMC中的DCs,在DCs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将成熟后的DCs体外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同时不加HBsAg刺激的DCs与T细胞共培养、T细胞加纯的HBsAg共培养以及单纯T细胞作对照,5 d后收集T细胞,分组加入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收集第1天、3天、5天和7天的培养上清液,检测其HBeAg和HBsAg的分泌情况。结果经抗原刺激后的DCs可以有效提呈病毒抗原,正常人与慢性乙肝患者负载抗原后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cpm分别为(46 700±7 850)和(38 628±5 427)]明显高于未负载抗原的DCs[cpm分别为(40 450±4 645和33 924±4 498)]及对照组PBMC[cpm分别为(5 947±476)和(5 089±233)],P<0.01。负载抗原的DCs有强烈的免疫应答活性,并且其免疫刺激能力似乎与负载的抗原量成正比;经抗原刺激激活的T细胞可以有效地抑制HBeAg的表达,但对HBsAg未发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经HBsAg刺激后的DCs可有效地提呈病毒抗原,并可进一步激活T细胞产生,同时能显著地抑制2.2.15细胞上清  相似文献   
59.
UBI(紫外线照射充氧血液回输)疗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我们于1992年将此疗法引入对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综合方案之中,并做了系统观察,此前未见国内外有此类报告。本文总结了231例(急性23、慢性93、肝硬变115)762次的治疗情况,发现:1.UBI疗法对肝炎病情的好转有帮助。主要表现在症状消  相似文献   
60.
47例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47例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朱传琳金波杜宁姚家李力程云张建宗陈菊梅自1995年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以来,引起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并开展大量研究,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我们对1996年6月份以来,302医院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