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膦甲酸钠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8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9例,膦甲酸钠注射液3.0g/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4周。对照组为99例,等渗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4周,随访24周。结果用药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2.8%和7.1%,随访24周时分别为5.5%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10)拷贝/ml在用药4周.停药随访24周分别为64.2%(70/109)和40.4%(44/109),对照组分别为30.3%(30/99)和22.2%(22/99),x^2值分别为24.466和8.96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转阴率用药4周、随访24周,治疗组分别为17.3%(14/81)、22.0%(11/50);对照组分别为5.8%(5/87)和5.4%(4/74),P值分别为0.0266和0.0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转换率用药4周、随访24周,治疗组分别为12.7%(10/79)和16.7%(8/48);对照组分别为3.7%(3/82)和1.5%(1/69),P值分别为0.0445和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分别为60.6%和21.2%,Z=5.6683,P〈0.05。结论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索拉菲尼诱导的PLC/PRF/5和Huh7耐药细胞株,并研究其耐药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药物敏感性实验CCK8法测定索拉菲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采用体外间歇诱导法,使用PLC/PRF/5和Huh7各自IC50值作为筛选浓度,建立索拉菲尼诱导的耐药细胞株模型;Real time-PCR检测5种耐药基因(GST-π、LRP、MDR1、MRP、TopoⅡ)在耐药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ERK1/2在不同组别细胞中的磷酸化水平差异。结果所筛选的PLC/PRF/5和Huh7耐药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较,其细胞生存率有显著性提高(P<0.05);5种耐药基因中MDR1的表达有显著性上调(P<0.05);索拉菲尼作用靶点的下游信号因子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上调。结论成功地在体外建立索拉菲尼诱导的PLC/PRF/5和Huh7耐药细胞株,其耐药机制可能与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上调导致耐药基因MDR1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34.
重型肝炎发病时相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进一步探讨我国重型肝炎的发病时相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 196例临床资料完整、有肝穿刺活检和 (或 )尸检材料的重型肝炎 (SH)病例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ASH) 14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SSH) 2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CSH) 16 1例 ,采用临床与病理观察相结合 ,辅以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标志物 (ALB、CK18和CK19)及Ⅰ、Ⅲ型胶原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研究各型SH的临床 病理发病时相及组织学特点。结果 ASH、SSH和CSH的病理发病时相均值分别为 (13 4± 7 2 )d、(77 4± 6 9 3)d和 (80 5± 6 3 2 )d ,其中仅 1例HBV性ASH病理发病时相为 2 7d ,1例病原未明 ,SSH病理发病时相为 12d ,小儿ASH和SSH病理发病时相较成人相对偏短。SH病理改变为 :ASH呈一次性打击的大块性或亚大块性肝细胞坏死 ,窦壁网架不塌陷或少量非完全性塌陷 ,可出现胆管样或腺泡样肝细胞增生 ;SSH为多次打击引发的亚大块或杂以大块性肝细胞坏死 ,伴较大量小胆管及胆管样肝细胞增生 ,肝窦早期充血 ,中期塌陷 ,晚期闭塞 ,以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增生 ;CSH则在慢性肝病背景下呈现ASH或SSH病变 ,病理上无特殊性。结论 本组资料中ASH与SSH病理发病时相与中国2 0 0 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临床发病时相的划分基本吻合 ,但少数病例  相似文献   
35.
IgA抗-HBc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的ELISA检测各型HBV感染者179例血清IgA抗-HBc。急性乙肝14例和重肝7例均为阳性,慢活肝50例阳性率为94%,慢活肝并肝硬化12例为83.3%,慢迁肝46例为56.5%,HBsAg无症状携带者50例为4%。提示IgA抗-HBc与肝损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在乙肝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上有一定实用价值。此外,IgA抗-HBc在慢性肝炎中与HBeA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探索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含14000条人体cDNA的微阵列芯片和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标记cDNA,分析了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基因表达谱。通过应用GenePix 4000B扫描仪和ImaGene3.0分析软件比较cy5标记的慢性乙型肝炎来源cDNA与Cy3标记的健康人来源cDNA的杂交结果,获得个体基因的相对表达比值。结果 在分析的14000条基因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2条,占0.66%。其中51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41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为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和代谢,凋亡及炎症相关类基因。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致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基因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阐明慢性乙型肝炎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7.
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北京雏鸭为体内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了肝细胞刺激物质(HSS)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作用。1日龄北京鸭实验感染DHBV,7天后血清DHBVDNA阳性,给予药物治疗10天,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用药前后血清DHBVDNA,分析药物对血清DHBVDNA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显示:HSS大、小两个剂量组(分别为50mg/kg/d和200mg/kg/d)均对DHBVDNA有抑制作用,大剂量组出现DHBVDNA抑制作用时间早于小剂量组,用药5天、10天及停药3天血清DHBVDNA中位抑制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两个剂量组均无停药反跳;生理盐水组用药前后DHBVDNA的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后3天肝组织病理光镜及电镜均显示HSS组病变较生理盐水组轻。结论:肝细胞刺激物质有一定的保肝和抑制DHBVDNA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的变化及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用重组人HBcAg作为刺激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25例CHB轻、中度患者外周血抗病毒治疗前后分泌IFNγ的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的频率。用即时定量荧光PCR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结果CHB轻、中度患者治疗前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值为(47.30±25.50)SFCs/1×106PBMC,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显著降低(23.10±18.45SFCs/1×106PBMC,P<0.05)。动态观察的8例CHB轻、中度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高于治疗后;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降低,2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血清HBVDNA水平下降的患者(除1例外)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高于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的患者。结论炎症期CHB轻、中度患者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反应高于炎症缓解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对有HBV 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的患者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错配PCR-RFLP技术检测HBV 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并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SF水平升高,且当SF≥300ng/ml时,可明显降低干扰素的疗效(P〈0.05);发生BCP变异的病例,在干扰素治疗的过程中,SF水平升高的程度明显高于野生株组(P〈0.001)。结论:提示SF升高与肝功能损伤有着密切关系,SF水平升高可降低干扰素治疗的有效率,且有变异的病例可促使SF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