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5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综述N+-葡萄糖醛酸缀合反应的物种差异。方法 根据底物的结构分类,将脂肪叔胺、哌啶、哌嗪、吡啶、咪唑和三嗪的N+-葡萄糖醛酸缀合反应在各物种间进行比较,并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此类反应物种差异的可能遗传学基础进行解释。结果 N+-葡萄糖醛酸缀合反应具有明显的物种差异性,常被认为是高等灵长类所独有,但也有个别此类反应在低等实验动物中进行的报道。结论 物种差异的研究对动物实验数据的正确挖掘解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单面中刻痕的缬沙坦片为例对刻痕片进行药学研究。方法 对缬沙坦刻痕片分割的方法及损失量进行考察,并研究分割后的释放行为和脆碎度。结果 单面中刻痕的缬沙坦片利于分割,且分割后损失量<0.16%,单半片释放行为与整片相似,脆碎度考察后能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单面中刻痕的缬沙坦片可以被均匀的分割,能正常释放,有利于临床的剂量调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埃莎霉素Ⅰ产生菌WSJ-IA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埃莎霉素Ⅰ高产菌株。方法 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 MPMS)对出发菌株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和紫外复合诱变,设定不同的诱变时间处理孢子悬液,通过致死率确定合适的诱变条件,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 在MPMS射频功率为100W,处理距离5mm,气体流量12.5SLM,等离子体-紫外辐射时间为50s时,菌株致死率为96.08%。在此诱变条件下,以突变株的初筛效价为指标的突变率、正突变率分别达到63.96%和22.52%,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5株,占复筛菌株的9%。最终筛选出一株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221%、埃莎霉素Ⅰ组分含量提高192%的正突变株IA-425。42L自动发酵罐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埃莎霉素Ⅰ产量达到(2000±200)μg/mL左右。结论 新型等离子体复合紫外诱变方式,可有效提高菌株的埃莎霉素Ⅰ发酵产量和组分含量。这为埃莎霉素Ⅰ的大规模发酵和临床前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的回顾性处方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应用模式,并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对2007年1月10日~1月21日期间某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含口服PPI的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合理性标准为药品说明书、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PPI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果 该院的口服PPI应用总体较为合理,但临床诊断与适应证的吻合程度存在一定欠缺.部分处方的临床诊断不能反映就诊科室的专科特点.一些处方在用法用量和合并用药方面的合理性值得商榷.结论 临床医生应对药品说明书有更多的了解,适应证以外用法时应告知患者.药师在加强处方审核力度的同时,也应注意灵活性,应注意学习治疗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MDCK-MDR1细胞模型及其在药物透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瑶  曾苏 《药学学报》2008,43(6):559-564
本文介绍了MDCK-MDR1细胞系的特点、模型的建立,药物在其细胞模型上吸收转运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利用MDCK-MDR1细胞系作为模型进行药物筛选、药物相互作用和研究药物吸收转运机制等方面的内容。MDCK-MDR1细胞系高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且P-gp呈极性分布,因而它可以作为药物转运模型快速筛选P-gp底物和抑制剂,以及肠道、血脑屏障、肾脏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71S(A71S,211G>T),UGT2B7*2(H268Y,802C>T)和UGT2B7*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方法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将构建的pFastBac-UGT2B7*71S,pFastBac-UGT2B7*2和pFastBac-UGT2B7*5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10Bac大肠杆菌,通过转座作用获得各自的重组粘粒(bac-mid),然后将其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这些病毒再感染Sf9细胞,即可获得野生型UGT2B7*1及其突变体的重组酶。野生型及突变体酶的活性以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7-HFC)为底物,用荧光法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成功地构建人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1对7-HFC的Km值为(0.331±0.018)mmol·L-1,Vmax值为(2.14±0.04)μmol·min-1·g-1蛋白;UGT2B7*71S对7-HFC的Km值为(0.260±0.026)mmol·L-1,Vmax值为(1.36±0.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2对7-HFC的Km值为(0.53±0.06)mmol·L-1,Vmax值为(9.5±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5对7-HFC的Km值为(0.59±0.05)mmol·L-1,Vmax值为(7.52±0.28)μmol·min-1·g-1蛋白。结论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UGT2B7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进一步用于对其他底物的代谢活性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中美住院医师的主要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认为美国对医师的培养提倡终身继续医学教育;国内的住院医师培养虽已初步与国际接轨,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UGT1A3催化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考察不同结构参数对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法MOPAC-AM1及逐步回归方法对11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和UGT1A3催化葡醛酸反应的Km值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所建立的QSMR模型(pKm=-2.207 07+0.002 56HOF+3.212 90 QC5)具有较好的拟合性。结论分子生成热(HOF)和5位C上的静电荷这两个结构参数是影响其葡醛酸结合活性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UGT1A3重组酶催化芹菜素葡醛酸结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旨在了解人UGT1A3重组酶与芹菜素的有关代谢及其酶动力学参数,并阐述不同有机溶剂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Bac-to-Bac系统表达人UGT1A3重组酶与芹菜素37℃共孵育,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利用Lineweaver Burk法计算酶动力学参数,并进一步进行代谢物的确认。同时考察了用不同有机溶剂溶解底物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的影响。结果采用Bac-to-Bac系统表达人UGT1A3重组酶,测得其催化芹菜素的Km为(28.88±2.47)μmol.L-1,Vmax为(224.19±21.11)nmol.m in-1.g-1,Vmax/Km为(7.75±0.29)mL.m in-1.g-1。不同有机溶剂对酶动力学参数测定无显著影响。结论芹菜素可被人UGT1A3重组酶催化,进行葡醛酸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