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目的探究健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以四氯化碳腹腔内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施以由低、中、高剂量健肝颗粒,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行苏木素-伊红、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kB(NF-kB)mRNA的表达。结果健肝颗粒能降低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评分,改善肝纤维化病理损伤;降低炎症因子TGFβ1、NF-kB m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尤其以低剂量健肝颗粒组效果明显(P<0.01)。结论健肝颗粒组能有效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减少TGFβ1、NF-kB mRNA表达可能是其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质量当归多糖(ASP1、ASP2)对大鼠正常肝细胞hepcidin表达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原位在体两步灌流法"分离出原代大鼠肝细胞;以2 IU.mL-1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组中2种分子质量当归多糖分别分为高、中、低剂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细胞培养时间的不同再进一步分组;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epcidin的累积分泌量。结果:rhEPO作用24 h后,肝细胞hepcidin的累积分泌量下降52.6%;大分子质量ASP1对hepcidin表达无明显影响;而小分子质量ASP2在连续作用48 h后产生显著的hepcidin抑制效应,且抑制强度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当归多糖中的大分子质量段在体外不能直接影响大鼠正常肝细胞内hepcidin的表达含量,而小分子质量段可以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抑制hepcidin表达。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细胞自噬已成为近年来基础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以自噬为切入点,总结并分析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项目研究申报特点及方案设计,探讨其国内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据库中以“自噬”为主题词,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中医学科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基金三大资助项目,提取并分析其研究特征。结果 近年来,以自噬为切入点的中医学领域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自噬已成为中医内科与中医针灸研究中的重要热点;研究涉及的病种以神经系统疾病(50,16.50%)、消化系统疾病(49,16.17%)、循环系统疾病(35,11.55%)、内分泌与代谢疾病(32,10.56%)为主;就研究关注的作用点来看,PI3K/Akt/mTOR通路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线粒体自噬平稳发展,细胞及基因近年来发展潜力较大。结论 细胞自噬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其相关研究涉及的疾病范围广,关注的作用靶点多。但目前对自噬相关的某些重要作用点以及诸如肥胖、肿瘤等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临床常见疾病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54.
曾芳兰 《吉林医学》2014,(36):8037-8038
目的:分析开腹与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腹腔镜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5.
古代中医针具的发明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针具的发展,经历了从砭石到竹针、骨针、陶针、金属针具,从粗糙打造到精细制作,从一物多用到形殊功异、分工明确的演变过程。从材质、加工工艺、用途三方面,考察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针具发展的历史,可以展现其中所蕴含的发明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56.
护理流程量化管理信息系统采用visual basic6.0进行开发,实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实现数据库及其动态管理,并结合flash动画演示的技术优势与语言实时播放技术。该系统具有的量化管理功能、演示功能、统计、查询功能及存储功能,对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化起到有力的指导和参照作用。灵活、快捷的信息处理,为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工具;内容丰富、灵活多样,为护士学习、培训、临床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充分展现了护理管理的公平、公正原则,激发了团队内源动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NSCLC(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ZO-1(zonula occluden-1,紧密连接蛋白-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01名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ZO-1蛋白的表达,以61名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结果:ZO-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ZO-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ZO-1蛋白在淋巴结未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44,P<0.01),在2年生存组中表达高于2年死亡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62,P<0.01);癌组织中ZO-1蛋白在2年生存组中表达高于2年死亡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2,P<0.05)结论:癌旁组织中ZO-1蛋白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ZO-1蛋白和NSCLC患者2年生存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8.
背景:在老化过程中,脑内环境改变可引起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改变。脑内神经干细胞与衰老和退行性神经病变疾病密切相关,增殖能力与年龄存在负相关,但以快速老化小鼠为衰老模型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比较快速老化与正常老化小鼠嗅球、海马、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差异。 方法:分别取6只快速老化小鼠(SAMP8)和6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的嗅球、海马、皮质组织,在固定、冰冻切片后,运用Ki-67/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3个脑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Leica Qwin v3采图,在40倍物镜和10倍目镜下采图,每一张切片随机选取5 个相邻视野,通过Image-pro-Plus软件完成图像分析。 结果与结论:正常老化小鼠和快速老化小鼠均有神经干细胞增殖现象,但二者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马和嗅球两个脑区(P < 0.05)。提示快速老化可能会导致海马、嗅球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9.
兰蕾  吴凤  曾芳  梁繁荣 《中国针灸》2013,33(5):426-430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中枢效应机制的国外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整体趋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acupuncture”和“fMRI”为检索词,检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Pubmed数据库,最终纳入38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研究多以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主要从针刺镇痛的中枢响应特征、穴位特异性的中枢响应特征、针刺效应的时间特性3个角度切入研究.然而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活动显著不同于患者,针刺疗法也不同于现代疗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尽量规避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偏倚.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CA)和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促凋亡和分化诱导的协同作用。方法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别与以下药物终浓度组作用48 h:对照组,DCA单药A组(1.0μmol·L-1),DCA单药B组(4.0μmol·L-1),VPA单药组(2.0 mmol·L-1),联合用药A组(IDCA 1.0μmol·L-1+VPA 2.0 mmol·L-1),联合用药B组(DCA 4.0μmol·L-1+VPA2.0 mmol·L-1)。应用Annexin V-FTTC/PI标记法检测早期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117平均荧光强度(MFI)以及CD11b、CD14表达率。结果联合用药A、B组的凋亡率高于其各自的单药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A、B组的CD117和CD34 MFI低于其各自的单药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A组的CD11b和CD14表达率以及联合用药B组的CD11b表达率均低于其各自的单药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VPA能显著增强DCA的促凋亡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