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研习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阐发的筋膜理论,提出可以从葛根缓急止痛、解痉止呕、解痉止泻、解痉平喘探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芩连汤、奔豚汤中葛根的临床运用思路,为阐述葛根系列方剂提供理论依据,为拓展葛根系列方剂的临床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白头翁汤(BTW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BTWT的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取UC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采用Cytoscape构建BTWT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采用Bisogenet构建BTWT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及UC特异性基因PPI网络并提取这两个网络的交集,获得BTWT治疗UC的PPI网络及特征性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BTWT治疗UC的特征性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Cytohubba筛选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结果:在TCMSP中共检索到与BTWT相关的化学成分247个,依据ADEM参数筛选得到活性成分53个,其中入血活性成分37个,通过检索配对分析,这些成分对应的靶点有643个;从GEO数据库获得UC表达谱数据芯片GSE87466,经过筛选分析得到UC患者特异性表达差异基因279个;进一步分析得到1705个特征性基因参与BTWT治疗UC的过程;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BTWT治疗UC主要涉及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连接等分子组成,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蛋白特异性结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从特征性基因网络中筛选出NTRK1、TP53、APP等10个关键靶点。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角度揭示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点,探究得到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及可能分子机制,可为BTWT治疗UC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GU)病证结合大鼠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方法: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方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建中汤组(HQJZT)3组,采用“苦寒泻下+劳倦过度”法联合“乙醇+阿司匹林”造模,观察大鼠的一般症状与体征,测定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肛温,计算溃疡指数,HE染色观察黏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NO、MDA、PGE含量,免疫组化检测TLR-2、MyD88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肛温均显著降低,总体或局部症状与体征、胃黏膜形态均发生病性改变。给予HQJZT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提高或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胃黏膜PGE、NO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TLR-2、MyD88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给予HQJZT后PGE、NO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TLR-2、MyD88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可靠、稳定的脾胃虚寒型GU病证结合大鼠实验模型,该模型可为中医药防治GU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十二指肠腺瘤(duodenal adenoma,DA)的核心致病基因进行筛选和分析,挖掘潜在的可用于靶向治疗DA的中药活性成分.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DA数据集(Accession No.GSE102208),运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枸杞子-丹参(LFSMR)药对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和预测LFSMR药对可能的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疾病基因数据库挖掘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功能蛋白联合网络数据库(STRING)绘制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并取这两个网络的交集;运用注释、可视化和整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交集网络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 Hubba分析筛选关键靶点。结果:在TCMSP数据库共检索出与LFSMR相关的活性成分390个,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筛得活性成分110个,进一步筛选获得19个入血活性成分,并检索出与这些成分相关的靶点208个;从疾病基因数据库获得与RP直接相关的基因206个;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PPI网络取交集后得到79个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蛋白自体磷酸化、转录调节、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涉及三磷酸腺苷结合、转录因子活性、核心启动子结合等,富集于核质、转录因子复合物、细胞核、细胞质等区域,主要与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相关通路,Wnt信号通路有关;进一步分析筛选得到LFSMR治疗RP的8个关键性基因靶点。结论:LFSMR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多孔甾醇、丹参酮ⅡA等19个入血活性成分,其治疗RP的关键靶点包括E2F转录因子1(E2F1),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B1)等8个基因,主要作用机制与调控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相关通路等信号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联用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Hp PU)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 Fang Data、CBM、Pub 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柴胡疏肝散联用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8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共计患者755例,其中试验组382例,对照组3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治愈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联用组能有效提高Hp PU的中医证候治愈率[OR=2. 87,95%CI(1. 65,4. 99),P=0. 0002]和胃镜检查治愈率[OR=2. 79,95%CI(1. 98,3. 91),P 0. 0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总有效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联用组能有效提高Hp PU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OR=7. 52,95%CI(3. 05,18. 52),P 0. 0001]和胃镜检查总有效率[OR=5. 37,95%CI(3. 16,9. 15),P 0. 0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Hp根除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联用组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OR=2. 23,95%CI(1. 47,3. 40),P=0. 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联用组能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OR=0. 30,95%CI(0. 16,0. 56),P=0. 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⑤复发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联用组能有效降低Hp PU的复发率[OR=0. 20,95%CI(0. 09,0. 43),P 0.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⑥炎症因子水平: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联用组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IL-8水平[MD=-37. 52,95%CI(-48. 74,-26. 31),P 0. 00001]和TNF-α水平[MD=-4. 56,95%CI(-5. 46,-3. 66),P 0. 0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疏肝散联用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梳理历代医学专著,对红花的形态性状、别名源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物剂量以及用药禁忌进行了本草考证,旨在为红花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下,针对在校大二以上学生,以临床典型案例为依托,以培养学生方证辨证思维为目的,开展"从方剂到临床"第二课堂,旨在培养学生中医兴趣,坚定学生专业思想,传承方证辨证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同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胃癌转变的分子机制,发掘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及中药活性成分。方法 在GEO数据库下载GSE116312基因芯片数据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交互作用网络以明确核心基因,分析核心基因的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并应用Coremine数据库及CTD数据库分别获得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与中药活性成分。结果 共获得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129个,其中上调105个,下调24个。生物过程主要包括消化、激素调节、对细菌的反应、器官或组织特异性免疫反应、对异源刺激的反应等,富集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癌症转录失调、胃酸分泌、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脂肪消化吸收等通路。MMP3、CTGF、THBS1、SPP1、IL6、CXCL8、END1、BGN、THBS2、MUC6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化的核心基因,核心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存在较高相关性,其中MUC6与THBS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MMP3与CTGF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发掘出人参、三七、茵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建中汤联用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HpPU)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CBM、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黄芪建中汤联用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7月。由2位研究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共计患者1781例,其中试验组906例,对照组8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治愈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黄芪建中汤联用组能有效提高HpPU的临床治愈率,[OR=2.04, 95%CI (1.63, 2.55),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临床总有效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黄芪建中汤联用组能有效提高HpPU的临床总有效率,[OR=5.11, 95%CI (3.53, 7.3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Hp根除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黄芪建中汤联用组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OR=4.11, 95%CI (2.68, 6.3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复发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黄芪建中汤联用组能有效降低HpPU的复发率,[OR=0.20, 95%CI (0.08, 0.49),P=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⑤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常规西药组比较,黄芪建中汤联用组能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2, 95%CI (0.20, 0.5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联用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