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报道1例无免疫缺陷的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宿主, 以发热、呼吸道症状、多发淋巴结肿大、皮下脓肿、肺部阴影伴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 经肺组织活检病理找到隐球菌后, 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病情进展, 最终通过脓性分泌物培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 肺组织病理同时找到隐球菌与马尔尼菲篮状菌, 最终确诊为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合并肺隐球菌病, 经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治疗后好转。本文可引起临床对无免疫缺陷的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宿主同时感染多种机会性真菌的重视, 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诱导临床心脏移植后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采取供心的同时采用改良"灌流法"获取供者的骨髓350 ml,经过滤及离心处理后,加入细胞冷冻保护液共80ml,分装于低温冻存袋,经程序降温,置于-80℃冰箱中保存.在常规原位心脏移植术后40 d,取冻存骨髓快速复温,穿刺受者双侧髂后上嵴,立即行骨髓腔内骨髓细胞输注(IBM-BMT),共输注单核细胞1.2×107/kg,CD34+细胞2.38×105/kg.骨髓输注前3 d行预处理,包括应用氟达拉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全身淋巴结照射.骨髓移植后静脉应用他克莫司(Tac),维持血Tac浓度谷值在10~20μg/L;3周后改为口服Tac+吗替麦考酚酯(MMF);6周后改为环孢素A及MMF.分别于心脏移植后2、4、8和12周采集受者外周血,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采集受者的骨髓,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供者嵌合体.心脏移植后每周行心肌内心电图检查,每月行心肌活检1次.术后3个月,取受者及第三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心脏移植后1、2及3个月时受者的外周血及髂骨内骨髓细胞中供者来源的细胞比例分别为26.3%、19.1%、4.8%和46.3%、24.4%、7.6%.IBM-BMT后心肌内心电图监测显示心肌阻抗及R波波幅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未见排斥反应征象.术后3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脏舒张、收缩功能良好.MLR提示受者对供者特异性刺激呈现低反应性,而对第三者仍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P<0.01).结论 采取分期骨髓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方案可安全、有效地建立嵌合体,成功诱导心脏移植后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new strategy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for donor-specific tolerance inductio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Donor bone marrow cells (BMCs)were harvested simultaneously with donor cardiac graft using modified perfusion method (PM) ,then stored in a -80 ℃ refrigerator after filtration and centrifugation. Whole BMCs (IBM-BMT) (monocytes 1.2 ×107/kg,CD34+ cells 2.38× 105/kg) in host iliac bone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bone marrow cavity 40 days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Preconditoning regimens that consisted of fludarabine, antithymoctye globin and total lymphoid irradiation were performed 3 days before BMT. Tacrolimus (Tac) was administrated intravenously after BMT or or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3 weeks later.Cyclosporine and MMF were orally administrated 6 weeks later. Donor chimerism was detected using short tandem repeat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monocytes from peripheral blood at the 2nd,4th, 8th or 12th week after BMT or BMCs at the 4th, 8th or 12th week after BMT. Intramyocardium electrocardiography examination or endomyocardial biopsy was performed weekly or monthly respectively.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s (MLR) were performed 3 months after BMT. Results Donor chimerism in mon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or BMCs in iliac bones measured at the 1 st,2nd and 3rd month after BMT was 26.3%, 19.1%,4.8% ,and 46.3%, 24.4%, 7.6%, respectively. After 3-month follow-up, there was no rejection confirmed by endomyocardial biopsy or intramyocardium electrocardiography.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that the diastolic and systolic function of the cardiac graft was maintained well 3 months after BMT. MLR revealed donor-specific hyporesponsiveness while immunocompetence was preserved to third-party antigens.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two-stage BMT strategy is a safe and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induction of donor-specific tolerance via stable mixed chimerism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after a long-term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评价和分析万宁市原疟疾高流行地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效果,揭示海南山区消除疟疾的过程和规律,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地区4个乡镇和4个国营农场近10年来疟疾发病率监测、居民疟原虫率监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媒介按蚊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显示10年来4个乡镇和4个农场均达到较高的发热病人年血检率(15%~25%),其疟疾发病率变化趋势相一致,疟疾发病率自2010年下降至零、居民疟原虫率和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也下降至零,当地两种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种群密度已下降至很低的水平.结论 传疟媒介密度大幅度降低,加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是疟疾得以稳定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地已步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加速了当地消除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5.
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可以缩短病人在ICU停留和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和使病人尽早康复.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1]的要求之一是术后快速清醒并能早期气管拔管.我院从2003年元月至2004年5月对120例心内直视病人中的38例(31.8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快通道麻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人参皂甙Rg3抑制肝癌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简称Rg3)应用对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种植于24只雄性裸鼠皮下,随机均分成4组:联合用药组,Rg3组,三氧化二砷组及对照组。实验自肿瘤接种第3天开始,人参皂甙Rg3,隔日灌胃,共20次,三氧化二砷,每日腹腔内注射,连续28d,停药1周后,脱颈处死,分别观察裸鼠的生存质量,检测肿瘤的重量,并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Rg3组,三氧化二砷组,联合用药组对肝癌裸鼠种植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治疗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组,Rg3组MVD明显低于三氧化二砷组及对照组。结论Rg3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明显降低肿瘤内的MVD,Rg3与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7.
运用PDCA循环改进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DCA管理循环运用于促进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改进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查2004年第一季度与PDCA管理循环运用后的2005年第一季度全院各科室出院病例各90份,比较两组护理文件的各项记录质量的变化.结果 PDCA管理循环运用后护理记录的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护理记录单、一般护理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等质量评定均有程度不等的提高.结论 PDCA管理循环的运用有明显促进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改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原位心脏移植51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4月至2006年4月我们共完成51例原位心脏移植,现将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小球内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蛋白尿、Scr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4例IMN患者(IMN组)与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肾小球内MMP-9、MMP-3和TIMP-1的表达。结果MMP-9及MMP-3在对照组正常肾组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和肾小球足细胞有少量表达;在IMN组肾小球足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表达。IMN组肾小球内MMP-9及MMP-3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TIMP-1在对照组正常肾组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少量表达,肾小球内无表达;在IMN组肾小球足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表达。IMN组肾小球内TIMP-1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IMN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Ⅱ期MN组肾小球MMP-9/TIMP-1及MMP-3/TIMP-1比值较Ⅰ期MN组明显下降(P〈0.01)。IMN组肾小球内MMP-9的表达与Scr呈负相关(r=-0.02,P〈0.05);TIMP-1的表达与Scr呈正相关(r=0.34,P〈0.05)。结论MMP-9与TIMP-1从正反两方面影响IMN患者肾功能的改变。MMP-9、MMP-3的异常表达与IMN患者蛋白尿之间可能相关;IMN患者肾小球MMP/TIMP比值失衡可能与IMN患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相关。  相似文献   
30.
原位心脏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30例心脏移植进行分析总结。方法30例患者中,24例的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4例为终末期瓣膜性心肌病,1例为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行双心室辅助术后1个月。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心脏移植术,3例采用标准心脏移植术式,27例采用双腔静脉吻合心脏移植术式,体外循环时间(75±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2±8)min。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根据血环孢素A的浓度调整CsA的用量。术后早期,每天行心肌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多普勒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30例患者中,术后死亡5例,3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出血。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心律失常、三尖瓣返流、右心衰竭、细菌和真菌感染、肾功能异常及血糖升高,上述并发症除导致死亡者外,其余经治疗好转;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排斥反应逆转。结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右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异常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