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3岁,因腹胀、乏力1月余,反复上腹部疼痛1周入院.患者于1月前无明原因逐渐感到腹胀、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多汗,未作任何诊治.  相似文献   
12.
未经拉米夫定治疗HBV YMDD变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的情况,探讨HBV病毒YMDD变异出现可能的机理,了解以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40例HBVDNA阳性,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YMDD检测,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发病年龄、HBeAg与抗HBe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140例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20例自然发生YMDD变异,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引起的肝损害无显著性差异(P>0.05)。YMDD变异与HBeAg与抗HBe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病毒YMDD变异株作为一个准种与野毒株同时存在感染个体,YMDD变异对肝损害严重性无关,YMDD变异与HBeAg阳性率与抗HBe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荔枝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荔枝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6例慢性乙型肝炎使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等护肝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荔枝核治疗6个月,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脾B超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有改善作用;治疗12周后,对ACT、A、TB1LI有改善作用,对AST、G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治疗24周后,对HA、CN、PⅢP、IV-C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0.01),并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结论:荔枝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治疗作用,并有降酶、退黄、改善肝蛋白的代谢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头孢菌素是许多人熟悉的一类抗生素,为细菌繁殖期杀菌剂,即当引起感染的细菌处于一变二、二变四……生长繁殖旺盛期,药物的抗菌作用最强.头孢菌素可进入人体绝大多数的组织、器官、体液中,某些品种还可以顺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中,因此,对严重的细菌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细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且对人体的毒性甚微,故广泛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血源性感染.但是,头孢菌素对肠球菌及厌氧菌中的脆弱类杆菌无效,所以不用于治疗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此外,无论哪一种头孢菌素,其价格一般都较青霉素等常用抗菌药昂贵.因此,一些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一般不把头孢菌素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MR-tissue tracking)探讨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双心室的心肌形变特征。  方法  选取12只雄性自发性T2DM恒河猴以及9只年龄、性别及体质量匹配的健康恒河猴,排除高血压、心肌梗死;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脂水平;行CMR扫描覆盖左、右心室的电影序列,使用常规心功能分析及CMR-tissue tracking后处理评价双心室的心功能以及心肌形变。  结果  T2DM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两组间体质量、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分析显示T2DM组双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降低;组织追踪结果显示右室自由壁的收缩形变参数〔包括径向及环向应变峰值(Err、Ecc)、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SRR、SSRC)的大小〕均明显降低,舒张形变参数〔包括径向、环向和纵向舒张期应变率峰值(DSRR、DSRC、DSRL)的大小〕均显著降低;而左室的收缩形变参数〔径向及环向应变峰值(Err、Ecc)〕以及舒张形变参数〔径向舒张期应变率峰值(DSRR)〕显著降低。  结论  CMR-tissue tracking技术能发现自发性T2DM恒河猴的右心室与左心室同时存在收缩及舒张形变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囊(三腔导尿管)置入压迫防止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血肿清除后血肿残腔内置人气囊(三腔导尿管)压迫止血,血肿腔持续生理盐水冲洗,24h后气囊分次放气,72h后拔除引流管;对照组血肿清除后放置普通软引流管引流。结果:(1)术后残腔血肿量:观察组平均(10.2±8.7)mL,对照组平均(19.3±1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疗效:观察组优良率85.7%,对照组优良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血肿腔置入气囊(三腔导尿管)压迫可减少术后再出血,提高疗效,且方法简单易行,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各个角度呈现我国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关于期刊开放科学数据的认知现状,为期刊科学数据开放政策的制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文献调研和现场调研确定调查内容,利用问卷星平台对我国期刊编辑和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关于学术期刊开放科学数据的发展前景、担忧的问题,以及所需保障等问题进行调查,共获得950份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科研人员有效问卷和205份期刊编辑有效问卷。【结果】 我国科研人员在向国内外期刊投稿时遇到期刊要求提供原始数据的情况并不是非常普遍,很多期刊编辑对于期刊开放科学数据并不是非常了解;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基本都认为期刊开放科学数据有利于科研发展,双方均认为中文期刊开放科学数据是必然之势,但是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国家的鼓励性措施、强制性措施均是促使期刊实施开放科学数据政策的可行方式。【结论】 科技期刊需加强开放科学数据的宣传,加深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开放科学数据的认识;加强对原始数据的重视,提升期刊编辑对于文章原始数据的理解,并有意识地加强与作者关于原始数据的沟通,为原始数据全面开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病因,及其明确诊断的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FUO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血清学、细菌学、分子生物学、骨髓穿刺、组织活检,以及诊断性治疗等方法,对该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FUO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224例FUO患者病因和最终诊断。结果最终明确病因者189例,占84.38%;未明确者35例,占15.62%。其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分别占50.45%、18.75%、9.82%、5.36%。在感染性疾病中,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其次为病毒;结缔组织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性多动脉炎为主;恶性肿瘤以血液系统肿瘤为主,而淋巴瘤最常见。189例确诊患者采用病原学检查者占30.16%,病理学检查者占24.34%,其他方法(综合分析)占20.11%。结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为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韦格纳肉芽肿病伴脑梗死与烟雾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格纳肉芽肿病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少数可表现为脑梗死 ,而呈烟雾病改变者则未见报道。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韦格纳肉芽肿病伴脑梗死与烟雾病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 ,17岁。主因发热 10d伴偏瘫 6d于 2 0 0 3年2月 17日入院。 6个月前曾参加家里室内装修及刷漆工作 ,后一直在该处居住。 2 0d前劳累后出现一过性咽痛、鼻梁肿、鼻衄与左肩、左髋关节痛 ,后干咳。 10d前发冷、发热 ,体温最高达 39℃ ,口服螺旋霉素无效。 6d前静脉滴注头孢三嗪、病毒唑、双黄连、氟美松 (剂量不详 ) 1d后 ,出现右侧偏头痛、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间断呕吐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