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诊断前壁心肌梗死(M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本院核医学科连续进行的三磷酸腺苷(ATP)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断层显像(MPI)检查病例的心电图,排除前壁Q波MI或前壁导联异常q波、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厚、心房颤动、心室起搏心电图、MPI图像质量差的病例及MPI诊断为基底部下壁MI的病例,应用心电图PRWP的常规诊断标准Marquette、Zema、Warner和Depace以及10种新的诊断标准对药物负荷MPI检查前卧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将多个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同药物负荷MPI前壁MI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756例,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的检出率为2.0%~18.0%,MPI检出前壁MI43例中,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检出率为14.0%~48.8%,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病例中前壁MI检出率为15.4%~40.0%。常规及新诊断标准中的A、B、C、D、E、H、I、J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阳性组前壁MI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PRWP阴性组,但上述标准的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为0.11~0.51。结论心电图PRWP诊断前壁MI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2.
Ⅲ类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利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述抗心律失常新药多非利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为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多非利特是一种新的单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心肌延迟整流钾电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效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非利特可用于治疗和预防房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抗心律失常药。并可用于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建立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  相似文献   
34.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动脉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年龄相关性高血压患病率升高。老年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有一定特殊性,作者简述老年高血压诊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5.
<正>答:颈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等危症,研究证实调脂治疗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即使血脂正常也应积极调  相似文献   
36.
心房颤动患者高凝状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凝相关指标及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房颤患者是否有心力衰竭分为两组:房颤1组为无心力衰竭者(30例),房颤2组为有心力衰竭者(30例)。具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窦性心律患者(40例)为窦性心律组,另选33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在慢性房颤患者、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结果房颤1组患者D二聚体为474.5μg/L(220.0~843.9μg/L),房颤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为657.9μg/L(365.8~1 448.6μg/L),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271.6μg/L(186.6~426.2μg/L)和正常对照组179.5μg/L(131.4~235.1μg/L),(P<0.05)。房颤1组患者血浆Fg(3.74±0.76)g/L和房颤2组患者血浆Fg(4.25±0.95)g/L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3.26±0.80)g/L和正常对照组(2.97±0.72)g/L,(P<0.05)。与房颤1组比,房颤2组患者D二聚体、Fg显著升高(P<0.05)。与左房内径<40 mm的房颤患者比,左房内径≥40 mm的房颤患者D二聚体、Fg升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并且心力衰竭和左房扩大增加房颤的高凝状态,这些异常可能与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或)栓塞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 I(c Tn 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c Tn 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6 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 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 (CK)、CK- MB、c Tn 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 ,并与 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 CK>2 0 0 u/ l,CKMB>5 .6 ng/ m l,c Tn I>1.5 ng/ 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 c Tn I、CK、CK- MB均在正常范围。除 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 ,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 1例患者 CK升高 ,心电图证实为 Q波心肌梗死 ,其余患者 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 6 0例患者中术后 c Tn I及 CK- MB均升高 18例 ,c Tn I升高而 CK- MB正常 19例 ,CK- MB升高而 c Tn I正常 1例 ,CK- MB及 c Tn I均正常 2 2例。术后 c Tn I升高组同 c Tn I正常组比较 ,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 ,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 c Tn 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c Tn I及 CK - MB均升高组的术后 c Tn I、CK- MB水平较 c Tn I升高、CK- MB?  相似文献   
38.
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与心房颤动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恶性肿瘤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肿瘤进展及其治疗方式均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对于如何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事件,各研究没有明确的意见.该文对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预防措施做一综述,以期对于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病因、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0岁以上男性43例,占53%。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多见。本组冠脉造影的28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中确诊为冠心病者16例,占57.14%。超声心动图结果:55%患者心房、心室增大或心房心室同时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者22例,占33.8%。动态心电图检查可见左束支阻滞常合并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结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常发生在老年男性患者,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可导致不良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效应,导致左心室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40.
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DBP)与其预后呈负相关,提示DBP不宜降至70 mmHg以下[1].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主要由大动脉硬化,血管的顺应性及弹性降低引起[2,3],老年ISH患者在降压治疗时可能DBP的过度下降.研究显示,硝酸酯类药物可选择性作用于大动脉,改善动脉弹性,降低脉压[4].本研究旨在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对规律服用降压药,DBP≤70 mmHg,但收缩压(SBP)≥140 mmHg的老年ISH患者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