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正>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VA),也称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其本质是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1959年,Prinzmetal描述一种与普通心绞痛显著不同的心绞痛,其在静息状态下发作且不能由运动诱发,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但长期以来这种心绞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不同肾功能状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方法 将383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老年组根据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四分位法分为GFR 1组(eGFR:≥89.55 ml·min-1·1.73 m-1),GFR 2组(eGFR:75.54~89.54 ml·min-1·1.73 m-1),GFR 3组(eGFR:62.69~75.53 m1.min-1·1.73 m-2)和GFR 4组(eGFR:<62.69 ml·min-1·1.73m-2),随访约2年,分析各组的累积心血管死亡及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相对风险. 结果 (1)老年组、非老年组累积心血管病死率分别为9.4%(24/255)、1.3%(1/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2)GFR 1组、2组、3组的累积心血管病死率分别为6.8 0A(4/59)、6.3%(4/64)、4.6%(3/6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FR 4组累积心血管病死率为19.4%(13/67),与GFR1组、2组、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0.025、0.009);(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eGFR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相对风险为0.965(95%CI为0.946~0.985,P=0.001). 结论 eGFR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图像(ATP-MPI)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ATP-MPI 278例,其中5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与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T-MPI,73例,均行CAG)对照。结果 ①不良反应:有11种不适症状(发生率1.4%-24.5%);Ⅰ-Ⅱ度Ⅱ型房屋传导阻滞和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各10例和2例。所有患者均未中途停药,仅作对症处理。②ATP-MPI诊断CAD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1%和82.4%,探查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宾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0%和94.7%。③对非心肌梗死患者,ATP-MPI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ST-MPI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TP-MPI诊断CAD的准确性较高,诊断价值与ST-MPI相同;安全性好,尤其适合无法运动和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24.
25.
家族性房室传导阻滞一家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46岁 ,先证者 ,因“间断心悸、胸闷、胸痛伴头晕3年 ,加重 1个月“于 2 0 0 1年 6月 2 7日入院。入院前 2 2年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 3年前 ,患者无诱因出现间断胸闷、心悸、胸痛伴头晕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房颤 )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未予特殊治疗。入院前 1个月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 (房扑 )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R R间期最大达 2 6s”。入院查体 :血压 13 0 / 80mmHg(1mmHg =0 13 3kPa) ,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音 ;房颤心律 ,心界大小正常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软 ,肝脾未扪及 ;四肢未见…  相似文献   
26.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即使在应用包括阿司匹林和噻吩并吡啶类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等标准药物治疗下仍然有高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导致心血管事件复发的部分原因是凝血的过度激活。正基于此,近20余年来ACS的口服抗凝治疗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报道,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改善了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房扩大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136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Mobil-O-Graph NG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中心动脉及肱动脉血压变异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高血压左心房扩大患者46例(33.8%),与左心房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相比,左心房扩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24 h肱动脉收缩压标准差、24 h中心动脉收缩压标准差增大。经血压校正后回归分析显示24 h中心动脉收缩压标准差与高血压左心房扩大相关,而24 h肱动脉收缩压标准差未达显著性。结论左心房扩大的高血压患者肱动脉、中心动脉收缩压变异性增高,中心动脉收缩压变异性可能与左心房扩大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与左心室重构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在2011年5月-2013年1月期间,于卫生部北京医院门诊或住院的≥18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Mobil-O-Graph PWA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动态血压和动态PWV。同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动态PWV和左室结构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动态PWV、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和是否服用降压药物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结果 总共有136患者纳入此研究。平均年龄55.4±14.1岁,72.1%为男性。动态PWV平均值为8.10±1.97ms-1,动态PWV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r=0.257,p=0.003)和左心房前后径(r=0.431,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33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动态PWV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中,动态PWV与LVMI相关,可能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一氧化氮参与大动脉僵硬度调节,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硝酸酯类药物可选择性地降低收缩压,减小脉压。硝酸酯类药物联合传统降压药有助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30.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诊断前壁心肌梗死(M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本院核医学科连续进行的三磷酸腺苷(ATP)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断层显像(MPI)检查病例的心电图,排除前壁Q波MI或前壁导联异常q波、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厚、心房颤动、心室起搏心电图、MPI图像质量差的病例及MPI诊断为基底部下壁MI的病例,应用心电图PRWP的常规诊断标准Marquette、Zema、Warner和Depace以及10种新的诊断标准对药物负荷MPI检查前卧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将多个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同药物负荷MPI前壁MI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756例,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的检出率为2.0%~18.0%,MPI检出前壁MI43例中,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检出率为14.0%~48.8%,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病例中前壁MI检出率为15.4%~40.0%。常规及新诊断标准中的A、B、C、D、E、H、I、J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阳性组前壁MI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PRWP阴性组,但上述标准的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为0.11~0.51。结论心电图PRWP诊断前壁MI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