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是一组以全身或局部脂肪营养不良为特征的高度异质性糖尿病。可以作为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也可以表现为单基因糖尿病。该疾病常伴随严重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可导致严重代谢心血管疾病,对其早期识别和综合干预是预防和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吡格列酮改善氧化应激导致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氧化应激导致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葡萄糖氧化酶(GO)作用培养于高糖DMEM的3T3-L1细胞产生H2O212小时后观察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ISGU)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主要分子的活化状态以及吡格列酮的影响。结果:GO导致的氧化应激抑制ISGU和IRS-1酪氨酸及PKB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导致IRS-1丝氨酸307磷酸化有关;氧化应激的作用可被吡格列酮部分逆转。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长期高脂喂养的糖尿病(DM)大鼠胰腺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n=10),糖尿病正常饮食组(DN,n=10),糖尿病高脂饮食组(DH,n=10)及糖尿病高脂饮食胰岛素治疗组(DHI,n=10)。测定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和空腹葡萄糖(FBG)及口服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留取胰腺标本分别测定胰腺内TG、FFA、胰岛素含量以及胰岛素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DN组血浆及胰腺内TG和FFA含量明显增多(P<0·05~P<0·01),而胰岛素基因表达水平和胰岛素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P<0·01);在两个糖尿病组之间,上述指标亦存在着差异,DH组血浆及胰腺内TG和FFA含量比DN组进一步增多(分别为P<0·01、P<0·01、P<0·01、P<0·05),且胰岛素基因表达水平和胰岛素含量进一步下降(P<0·05、P<0·01)。胰岛素治疗后,与DH组相比,血循环中的TG和FFA水平虽然没有改善(P>0·05),但胰腺内TG和FF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1),同时胰岛素基因表达水平和胰岛素含量亦升高(P<0·01、P<0·01)。结论长期高脂喂养可损伤胰岛素的产生;胰岛素治疗对高脂饮食所致的上述影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罗淼  王寒  陈璐  曾天舒 《中国临床研究》2022,(2):251-254,258
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又称家族性低钾低镁综合征,1966年由Gitelman等[1]首次报道,是由编码肾脏远曲小管钠-氯协同转运蛋白(Na-Cl cotransporter,NCCT)的SLC12A3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曾长期被认为是Bartter综合征(Bar...  相似文献   
35.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30岁,2017年8月因"运动后出现口干、多饮、多尿2周"为主诉于深圳市第二医院首次入院就诊,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否认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史,无家族史。入院体检:血压144/86 mmHg(1 mmHg=0.133kPa),全身皮肤散在瘀点,双手指间关节皮肤色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骨髓细胞IL-6、IL-6受体以及gpl30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 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3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30只经腹手术去卵巢。分别于去卵巢后2,4,6,8,12周取去卵巢组和对照组各6只大鼠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培养的第6天分别作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以胞核3个或3个以上以及TRAP(+)为破骨细胞标志,计数细胞数。骨髓细胞提取总RNA进行逆转录PCR。结果 术后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即多于对照组(P<0.05);第4-6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达高峰,明显多于2周(P<0.01);去卵巢后的8周,较峰值下降,直至1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破骨细胞的变化相对应,术后2周,骨髓细胞IL-6及IL-6R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第4周时,IL-6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保持至第6周,IL-6R表达则在第6周达最高;第8周,IL-6、IL-6R基因表达水平较峰值下降,但直至第12周仍高于对照组。去卵巢后全程未见gp130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去卵巢后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明显增加,呈时间相关动态过程,第6周达高峰,这一过程与骨髓细胞IL-6、IL-6R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一致,提示去卵巢后骨髓细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热卡限制对高脂饲养大鼠肝脏Forkhead转录因子O1(FoxO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高脂组(9只)和热卡限制组(8只),分别给予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和60%热卡限制饮食,共饲养12周.实验终点时取空腹血测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称内脏脂肪重量及体重,计算内脏脂肪重量占体重百分比;逆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肝脏FoxO1、PEPCK和G-6-P mRNA表达变化;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 高脂饮食大鼠出现明显腹型肥胖,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升高,FoxO1、PEPCK和G-6-P mRNA表达较正常组分别增加18.9%、33.8%和24.6%(P值均<0.01),且光镜下出现肝脏脂肪变性;热卡限制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含量显著下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所下降,FoxO1、PEPCK和G-6-P mRNA表达较正常组分别减少26.6%、35.0%和34.3%(P值均<0.01),同时镜下脂肪变性有所好转.结论 热卡限制能有效降低FoxO1、PEPCK和G-6-P基因表达,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抑制肝脏糖异生,调节糖代谢.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IL6受体、gp130基因表达以及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苯甲酸雌二醇02m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分别于术后2、4、6、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培养第6天计数破骨细胞数,第12周取左侧胫骨作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骨形态学显示去卵巢后出现骨吸收亢进,雌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去卵巢后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即多于对照组(1450±169对901±141,P<005),骨髓细胞IL6和IL6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第4~6周,上述改变达高峰,至第12周仍呈有意义增高;从2~12周,上述各指标雌激素组均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5,P<001)。各组未见gp130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雌激素可以抑制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的生成,这一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骨髓细胞在去卵巢后过度表达IL6、IL6受体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39.
1999年4月2日下午,在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大会期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病人教育学组在西安喜来登酒店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全国的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组长陈璐璐教授主持了会议。陈璐璐教授首先介绍了国际上骨质疏松病人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初步探讨地塞米松(DXM)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哮喘模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比较二者的异同。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6只。采用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T-bet和GATA3的表达,同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胞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鼠脾细胞内IL-4/IFNγ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经DXM治疗后,IL-4/IFNγ比值明显降低,肺组织GATA 3和T-bet的表达均减低(P<0.01),但GATA 3比T-bet减低更明显;而经吡格列酮治疗后,不仅IL-4/IFNγ比值明显降低(P<0.01),同时肺组织T-bet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1),但GATA3无变化(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吡格列酮对哮喘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及机制有所不同,地塞米松同时抑制GATA3和T-bet的表达,从而扭转了IL-4和IFNγ的比值;而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参与调控TH1细胞转化过程中重要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改变IL-4/IFNγ比值,从而改善相应的炎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