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54篇 |
综合类 | 83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55篇 |
中国医学 | 40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颅脑损伤,占颅脑损伤患者的25%~40%,多数病情危重,其死亡率高达40%~60%,是颅脑损伤后患者植物生存、重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2例上颈椎损伤患者(其中寰枢关节陈旧性脱位3例,寰枢关节新鲜脱位3例,枢椎齿状突骨折2例,C2椎体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2例,C2-3椎体骨折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Cervifix内固定,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前按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1例。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M-5a,平均2.7a。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Cervifix螺钉及固定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瘫痪分级明显好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Cervifix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维持上颈椎损伤修复所要求的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内固定后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研究I型胶原α1链(COL I Al)基因-1997G→T突变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COL I Al基因-1997G/T多态性影响骨矿物密度(BMD)的病理机制.方法 取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松质骨原代培养成骨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成骨细胞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出GG、GT、TT三个基因型的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COL I Al mRNA表达量;ELISA法测其合成I型胶原的量;并测成骨细胞增殖率、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活性、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结果 成功筛选出GG、GT、TT三个基因型的成骨细胞株.TT型成骨细胞的COL I Al mRNA表达量、I型胶原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均低于GG、GT型(P<0.01),GT型与GG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细胞增殖率、BALP活性三个基因型的成骨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L I Al基因-1997G→T突变可减少成骨细胞COL I Al mRNA表达量、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合成的减少导致细胞外基质减少,钙质沉着部位不足可能是-1997G/T患者BMD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MⅡ.PO(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结合LcP(锁定加压钢板)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3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MIPPO技术双侧入路联合内外侧LCP双钢板内固定。固定后采用植骨支撑胫骨平台。结果术后30例患者均获得1~3年随访,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采用Hohl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其中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0%。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MIPPO结合LCP钢板内固定可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选取的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折均愈合;1.5年随访期间,3例(8.11%)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时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患者Cobb角、疼痛程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入路和固定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不同数学模型对手足口病发病的预测效果并进行比较,为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数据(以月为单位),分别应用曲线回归模型、单纯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与多层感知神经网络(ARIMA-MLP)组合模型模拟手足口病的疫情变动轨迹,比较各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最优预测模型。结果南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明显的季节趋势。对其发病趋势,3种模型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以ARIMA-MLP组合模型对手足口病月发病率的拟合效果最好(R2=0.908,MAE=3.06)。结论 ARIMA-MLP组合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对手足口病监测和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AD)危险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获得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相加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9)、文化程度(OR=0.601)、脑血管病史(OR=3.660)、血铝水平(OR=3.739)、血硒水平(OR=0.611)为AD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年龄进行调整后,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为6.877,交互作用归因比(API)为59.52%,交互作用指数(S)为2.870。结论 血铝水平和脑血管病史在AD的患病中可能存在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