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49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510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心率与人类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率是新陈代谢的重要标志之一,1997年,Levine等曾综述了心率与寿命的关系。一般而言,体型越小的动物心率就越快,寿命越短。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一生的心率是一个恒定的值。Azbel则强调寿命的长短与存活细胞的基础能量有关。人类的平均心率为70次/min,而预期寿命则为80岁,若将人类的基础心率从70次/min降为60次/min可将寿命从80岁延长至93.3岁。  相似文献   
42.
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转染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的腺病毒(adenovirus,Ad5)对猪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12只苏中幼猪,随机分成转染Ad5-HGF组(治疗组)和转染未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腺病毒载体(null-Ad5)组(对照组),每组6只。结扎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第4周及第7周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形成程度(Rentorp法)、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基因导入后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SMA )有灌注功能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经冠状动脉转染Ad5-HGF后心肌高度表达人HGF蛋白;治疗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侧支循环形成明显增多,每平方毫米功能血管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冠状动脉转染Ad5-HGF能使心肌高度表达HGF蛋白。HGF对梗死心肌的侧支循环形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能促进功能血管数增多。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在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用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了4例“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结果: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对241例次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其中4例为“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为反复发作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终止时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并引起晕厥,原准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AVNRT根治后,由其引起的症状不复存在,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正常,故未安装起搏器;另2例均已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频繁发作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并经常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反复发作AVNRT、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且有明显的症状,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起搏器的功能无影响。3例平均随访31±2个月,1例随访2个月未见并发症和临床症状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法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4.
档案意识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增强大学生档案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档案的认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剖析了医学生档案意识的现状,阐述了增强档案意识对医学生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培养和加强医学生档案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氧气葡萄糖剥夺(OGD)对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释放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将其分为OGD组和对照组。OGD组的细胞置于不含糖和氧的培养基,37℃,950 mL/L N2和50 mL/L 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环境下培养,而对照组细胞则正常培养。缺糖缺氧刺激时长分别为0、15、30、60、90、12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外液的谷氨酸浓度。分别选用连接子蛋白43(Cx43)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Cx43-ASODN)和Cx43半通道的阻断剂Gap26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观察OGD对其谷氨酸释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OGD刺激后,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升高,并在刺激90 min后,达到峰值,为(5.00±0.30)nmol/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6±0.15)nmol/mL(P0.05);而OGD条件下,Cx43-ASODN或Cx43半通道阻断剂均可抑制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的升高,刺激90 min后,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分别为(4.02±0.18)nmol/mL和(3.93±0.32)nmol/mL,显著低于单纯OGD刺激组(P0.05)。结论 OGD可以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通过Cx43半通道释放谷氨酸。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遥控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RVOT-VT/PV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诊断为RVOT-VT/PVCs的患者共16例[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4±15)岁],结合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和起搏标测确定靶点,磁导航遥控磁导管实施消融术,消融失败者改为手控导管消融。结果10例(63%)患者使用磁导航消融成功,6例需手控导管消融,1例术后出现动静脉瘘。平均放电(3.9±1.6)次,放电时间(240±33) s,总手术时间为(190±42) min,总X线曝光时间为(4.8±2.6) min,术者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2.0) min,磁导航系统遥控导管X线曝光时间为(1.6±1.0) min。结论应用磁导航系统结合非接触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导管消融治疗RVOT-VT/PVCs,并可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遗传变异。方法 收集47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未发生远处转移=18/29)的临床数据以及新鲜组织标本,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筛选出与远处转移相关的基因组改变。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分析,探索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 47例肠癌标本都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研究发现,218个DNA拷贝数改变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相关,且它们主要位于17q、22q、12p。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组改变与免疫反应、Wnt信号通路、同源染色体重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通过PPI网络分析获得了39个关键基因,包括TP53、EP300、MDM2、BRCA1、MAPK1等。结论 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相关的遗传变异主要位于17q、22q、12p,其基因组改变与免疫反应、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在P19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过程中,桥粒芯胶蛋白-2(DSC2)基因沉默对其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DSC2基因编码区的干扰序列,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转染P19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SC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筛选出沉默效率最佳的细胞株。二甲基亚矾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等改变,以及对纤维化与脂肪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5种ShDSC2重组质粒,转染P19细胞并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筛选出对DSC2基因mRNA水平(69. 47% vs 0,P〈0. 01)和蛋白水平表达(65. 62% vs 0,P〈0. 01)的抑制效率最显著的ShDSC2鄄613组,并成功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电镜扫描显示后者细胞出现脂滴、空泡样变性、线粒体肿胀及嵴消失,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凋亡显著增加,RT鄄PCR示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l、Colla2、Col3a1)与脂肪化相关基因(Adiponectin、PPAR-γ、C/EBP-α)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建立能有效抑制DSC2表达的P19细胞株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表现出与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相似的表型特征,提示其可作为深入研究ARVC致病机制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PR间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本院HOCM患者74例,根据PR间期将患者分为:A组(PR200 ms,n=17)和B组(120 ms≤PR≤200 ms,n=57)。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PR间期与超声心动图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心功能、临床症状及治疗方面无差异,但A组的临床症状略为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PR间期与左室内径呈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呈负相关(P0.05)。结论 PR间期与心脏结构性功能参数相关,PR间期延长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