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异常的诊治.方法收集5例CD20阳性NHL合并乙肝史应用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的病例资料,观察利妥昔单抗的疗效、肝功能异常发生的时间及治疗情况.结果①肝功能异常多发生在停化疗》20 d,血象逐渐恢复以后;②3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有效,2例死亡.结论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能导致乙肝携带者肝功能异常;②一复发,应积极采用抗病毒等治疗方法;③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化疗过程中及停化疗后1年内应密切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结果。方法:将符合结节性痒疹诊断标准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清热活血汤加减配氯雷他,对照组用氯雷他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总结我国报道的原发心脏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检索1986年到2013年我国发表的原发性心脏淋巴瘤的个案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我国的个案报道均未提及患者存在免疫缺陷,肿块最常见累及部位为右心房,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最常见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电图(ultrasound cardiogram, UCG)为较好的检查方法,其中预后较好的病例均进行了化疗。结论 原发心脏淋巴瘤无典型症状,多数为晚期就诊,预后差,化疗为相对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4.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107例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CD33、CD1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4有助于AML-M4、AML-M5与其他亚型的区别。CD2、CD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9、CD22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17例ALL患者伴髓系抗原(My+ALL)表达率为11.76 %,85例AML患者伴淋系抗原(Ly+AML)表达率为24.71 %。My+ALL和My-ALL患者的CR率分别为0和71.4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AML和Ly-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33.33 %和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 AML和CD-34 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40.74 %和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AML和HLA-DR-AML的CR率分别为48.15 %和79.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对AL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红梅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62-19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瘁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口服自拟方药,每日1剂分2次服,每晚加服西药苯海拉明片25mg,脑益嗪片25mg,外用皮炎露早晚各1次。对照组50例口服苯海拉明片每次25mg,日3次,脑益嗪每次25rag,日3次,外用皮炎露早晚各1次。半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8%,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治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6.
12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少见,目前国内有关该病的相关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其特点与预后作一探讨。方法:收集1998--200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12例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SBP患者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49.6岁,男女比3:1。免疫表型:11例表达CD79a,10例表达VS38C,均不表达CD20。随访12-8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22)个月。4例(33%)转为多发性骨髓瘤,其中2例死于感染,中位存活时间73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结论:SB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预后较好,部分可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非培养非侵入性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事故性放射病真菌感染临床检测提供借鉴。方法 应用血浆(1-3)-β-D-葡聚糖(G)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了316例(次)患者的血浆或血清标本,同时,对部分患者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结果 送检标本中,G及GM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6.33%和35.84%,所有送检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4.18%,而血培养真菌的阳性率仅1例,占0.3%。分析显示,G检测、GM检测、真菌培养三者和临床诊断之间具有相关性(χ2=0.564、0.357、0.727,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G)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两者同时检测可起到诊断的互补作用,早期发现侵袭性真菌感染,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常规真菌培养,而且检测速度明显优于常规培养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8.
景红梅 《光明中医》2015,30(1):62-63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散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脂溢性皮炎诊断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凉血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2%,对照组有效率7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凉血消风散治疗脂溢性皮炎较西药治疗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59.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1例罕见的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女性,67岁,以躯干,四肢暗红色斑疹和丘疹,伴瘙痒,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多数肥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在肥大细胞内显示异染颗粒。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CD4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6例初发DLBCL患者淋巴结和结外组织中CD43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CD43表达与患者重要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3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值、结外受累数目、B症状、巨大包块、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以及疗效等临床特征均无关(均P0.05),仅与细胞起源有关(P=0.002)。生存分析发现CD43阳性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期显著短于CD43阴性患者(48%∶78%,P=0.01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on-GCB亚型患者中CD43阳性表达者3年总生存时间亦显著短于CD43阴性者(32%∶64%,P=0.008),这种差异在低中危组患者中也存在(54%∶81%,P=0.03),而中高危组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36%∶42%,P=0.215)。结论:CD43表达是DLBCL免疫学亚型相关的预后标志物,而且CD43联合IPI评分更能准确地评估低中危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