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CYP2C9新变异体A149V的药物代谢活性。方法 随机采集2018年北京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血样并采用磁珠法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CYP2C9基因启动子区及9个外显子区用于基因分型。体外构建双表达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OR-CYP2C9,转染DH10Bac大肠杆菌获得杆粒,使用昆虫系统表达CYP2C9及CYPOR,并进行Western blot法验证。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CYP2C9微粒体,使用3种探针药物进行体外酶活性研究。结果 513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的CYP2C9突变446C>T,可导致CYP2C9第149位氨基酸由丙氨酸被缬氨酸替换(A149V)。利用昆虫表达系统成功获得了新变异体A149V及典型CYP2C9变异体的微粒体,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A149V的氨基酸替换并不会影响CYP2C9酶的表达水平。体外药物代谢活性数据显示,新变异体A149V对3种探针药物甲苯磺丁脲、双氯芬酸和氯沙坦的清除率分别是野生型的17.90%、24.73%和5.54%。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CYP2C9新变异体A149V为慢代谢...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按性别分层探讨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2 667名男性和2 982名女性开展膳食营养调查,通过包含64个食物组的食物频率调查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评估各食物的摄入量,并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并命名膳食模式。在不同性别人群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高血压与膳食模式的关系。 结果 男性提取出4个膳食模式,分别是高蛋白模式、高脂甜食模式、谷薯腌菜模式、蔬菜水果模式;女性提取出5个膳食模式,分别是低碳水化合物模式、谷物蔬菜模式、高蛋白模式、高脂甜食模式、薯类腌菜模式。其中,有3个相似的膳食模式,分别为高蛋白模式、高脂甜食模式、谷薯腌菜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脂甜食模式OR=1.361(95% CI:1.069~1.732,P=0.012),女性低碳水化合物模式OR=1.357(95% CI:1.064~1.731,P=0.014)。 结论 不同性别人群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的高脂甜食模式和女性的低碳水化合物模式可能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3.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慢性房颤患者、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 ,测定血浆D 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 (Fg)、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 ,以及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房颤患者根据是否服阿司匹林分为 2组 :房颤 1组为未服阿司匹林者 (17例 ) ,房颤 2组为服阿司匹林者 (18例 )。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且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 (19例 )为窦性心律组 ,另选 17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房颤 1、2组血浆D 二聚体、vWF以及MPV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1)。房颤 1、2组血浆Fg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以上指标在房颤 1组和房颤 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房颤 1组比 ,房颤 2组四种诱导剂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降低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vWF >15 0 %房颤患者Fg更高、左心房内径更大 ,与vWF≤ 15 0 %房颤患者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 ,且不受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这些异常可能与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64.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上升,对民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新四联”规范化心衰药物治疗模式,能够大幅度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预后。而SGLT2i和ARNI能够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预后。本共识提出简洁明了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着重阐述“新四联”药物的启动顺序、启动时机、使用剂量及调整原则、临床注意事项等,强调对慢性心衰患者院内-院外的全程、长期管理,以促进广大临床医师更规范地应用改善心衰预后药物,以期降低中国慢性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心衰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凝血系统激活状态以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根据是否有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心衰1组为无心房颤动者,心衰2组为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F活性和TFPI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用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各组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水平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0.01)。慢性心衰患者各组中hs-CRP也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1组和心衰2组之间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hs-CR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中TF活性与LVEF负相关(r=-0.38,P<0.05),Fg水平与hs-CRP正相关(r=0.3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存在凝血系统的激活,TF促凝活性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越低的患者中TF促凝活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中hs-CRP显著升高提示心衰中存在炎症反应,并且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6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国外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无心肌梗死患者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共40例,其中冠心病26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病24例。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20例,心功能Ⅳ级1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5.22±10.13)%。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9.15±10.99)岁。30例心功能正常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论述了寒热反佐法、升降反佐法、补泻反佐法和散敛反佐法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选择初发未治疗的甲亢99例,随机选用心得安、他巴唑单独或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清T_3、T_4、rT_3、TSH以及收缩时间间期(STI)和心阻抗图(ICG)的变化。结果三组中以联合组症状控制最好。三组治疗前血清T_3、T_4、和rT_3、均升高,TSH正常。治疗后,联合组血清T_3下降最快,恢复最早;心得安组T_4无变化,另两组下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12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正常或低下的患者作了 STI 测定。甲亢者表现 PEPI 缩短,PEP/LVET 变小,经适当治疗后可恢复正常。甲低者则有PEPI 延长,PEP/LVET 增大。一些心功能参数与血清 TT_3或 TT_4之间有线性相关。本文表明,甲亢或甲减时可引起左室功能改变,STI 测定对评价心脏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反应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115例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支持的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脑病、低钠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7月-2007年7月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支持的重症肺炎患儿115例.男81例,女34例.机械通气治疗≥48h,统计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并行血清钠检测、血气分析、脑脊液及CT等检查.结果 撤机好转93例,放弃7例,死亡15例.并心力衰竭60例(52.17%);脑病40例(34.78%),其中出现抽搐38例(95%),呼吸暂停11例(27.5%);低钠血症42例(36.52%),出现抽搐31例(73.81%),诊断为血管升压素分泌异常综合征27例(72.97%);ARDS 8例(6.96%),Pa(O2)/FiO2<200mmHg (1mmHg=0.133kPa), PEEP 8~18cm H2O (1cmH2O=0.098kPa);MODS6例(5.22%),均伴3个脏器受累,4例死亡.筛查出伴先天性疾病27例(23.4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例(66.67%),喉部畸形、骨骼肌肉异常各3例,多发畸形2例.结论 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多同时并发各脏器功能异常,病死率较高.伴先天性疾病患儿漏诊误诊多见,病死率高,是导致呼吸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重视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