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2008年手足口病的波及范围和发病例数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我院在2008年5—8月应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39例与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193例并发症已控制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予以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治疗.治疗24周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乏力、肝区疼痛、肝脾大)、生化指标如肝功能(ALT、AST、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总胆红素、A/G等)、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PⅣP)、蛋白电泳等项目.结果 治疗24周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蛋白电泳等指标均得到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8(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肪性肝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病员中筛选脂肪肝患者74例(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设健康对照组28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健康对照组与脂肪肝组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对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酒精性、非酒精性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与IL-6、IL-8、1NF-α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5、-0.76、-0.43。结论 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肪性肝炎可能是通过IL-6、IL-8、TNF-α介导的,值得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死亡率高,治疗棘手,以中医药配合西医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NASH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显著改善,同时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显著降低。结论:PAI-1可能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发展,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PAI-1的分泌和纤溶系统平衡,防止NASH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35只,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连续14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ALD模型,同时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分别灌服1.2、0.6 g/(kg.d)的三七粉及0.1 g/(kg.d)的硫普罗宁;4周、8周、14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大鼠10只,模型组8只;14周处死剩余大鼠。光镜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及其下游靶基因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1)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较同期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2)正常组大鼠肝脏可见一定量SREBP1c、ACS、FAS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3个基因的表达均逐步增加,8周、14周时较正常组和模型4周组明显增高(P<0.01或0.05)。(3)模型8周、14周组较同期正常组肝组织SREBP1c表达明显增高(P<0.01或0.05)。(4)三七高、低剂量组及硫普罗宁组大鼠14周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肝脏SREBP1c蛋白以及3个目标基因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三七可明显减轻ALD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抑制肝脏脂代谢关键信号分子SREBP1c mRNA和蛋白及其靶基因ACS、FAS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肝组织病理,阻止ALD的慢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重症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妊娠期急性重症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母婴预后.结果 平均孕周35周,分娩21例新生儿(4例双胎),胎儿窘迫8例,死胎2例,新生儿死亡1例.17例患者分娩后均出现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12/17(70.6%),肝肾衰竭9/17(52.9%)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重,应早期识别和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和及时合理的产科处理,可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的关联.方法 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120例)、慢性HBV携带者(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60例)三组病例,前两组诊断均经肝活检证实.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HLA-DQA1基因型,比较组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1)HLA-DQA1*020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HBV感染组(38.3% vs 5.8%,P<0.001,A=10.04,95% CI:4.48~22.48);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自限性HBV感染组(9.6% vs 36.7%,P<0.001,A=0.183,95%CI:0.10~0.32).(2)HLA-DQA1*020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组(38.3% vs 7.5%,P<0.01,A=7.667,95% CI:3.7~15.87);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慢性HBV携带者(20% vs 9.6%.P<0.01,A=0.424,95% CI:0.23~0.79).结论 HLA-DQAI基因多态性影响HBV感染临床结局,其中DQA1*0102呈保护作用,DQA1*0201可能促进HBV感染的慢性化和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近期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理气化痰祛瘀方(2次/d,口服,12w)治疗45例NAFLD,并与易善复对照(45例),基础疾病均为超重和/或中心性肥胖。结果有83例被纳入本研究。经12w治疗后,治疗组(40例)患者乏力、肝区不适感和腹胀改善率分别为83.3%、78.3%、82.4%,P〈0.01;与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和GGT以及TG、TC、LDL—C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肝,脾CT值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理气化痰祛瘀方对NAFLD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病例来自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间本院住院病人138例,经腹部B超提示为脂肪肝患者.B超表现:①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②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③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肝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④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