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中两种类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体外分化特征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细胞的生长特点和生物学特征.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DMA(1,5和10 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计数的方法评价ADMA对EPC增殖的影响.结果:贴壁细胞分为早期内皮祖细胞和晚期内皮祖细胞两种类型细胞.早期内皮祖细胞的形态从小的圆形细胞变成以集落为中心,周围呈发芽式向外生长的细胞群,晚期内皮祖细胞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I(FITC-UEA-I)双染色阳性细胞初步鉴定为内皮祖细胞.RT-PCR提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内皮特异性基因表达变化逐渐增强,流式细胞分析提示早期EPC有AC133,CD34和KDR表达;晚期EPC AC133不表达,CD34表达弱,KDR表达增强.MTY法提示早期EPC增殖能力弱,而晚期EPC增殖能力强;同时ADMA呈量效和时效减少EPC的数目和抑制它的增殖能力.结论:在人的脐带血中获得两种类型EPC,加入ADMA能抑制EPC的增殖,这为进一步研究ADMA对EPC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获EPCs;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获得Tregs。流式细胞仪鉴定EPCs及Tregs纯度。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50mg/L)及ox-LDL+Tregs组,干预24h后,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收获各组细胞行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作用于EPCs后,其SOD,Bcl-2及NO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Tregs干预24h后,显著改善了EPCs的功能,各组SOD,Bcl-2及NO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Tregs对ox-LDL致EPCs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抗凋亡及促进EPCs的动员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从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个核细胞,用VEGF165和bFGF诱导细胞分化成内皮祖细胞,并分析细胞形态、成集落数量,细胞数量活性。方法选择健康人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用生长因子VEGF165和bFGF诱导细胞分化,7d后将贴壁细胞进行分析。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和KDR;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态;并分析生长因子VEGF165和bFGF干预后细胞形态和成集落的数量。结果VEGF165和bFGF干预后EPC的细胞数目和集落数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结论成人外周血中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在VEGF165和bFGF作用下可培养为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PCI(包括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手术后即刻和手术后4 d测定血浆中tPA和PAI的活性,并将冠心病患者的tPA、PAI浓度和tPA/PAI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明显增高,在PAI手术后即刻tPA活性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但术后4 d回升,较正常对照组仍然明显降低,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 冠心病患者PAI活性在PCI手术后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但术后4 d下降,,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存在着内皮损伤,导致手术后出现纤溶功能降低,而纤溶功能的低下会影响PC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体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不同组,正常组、AS组、干细胞生长因子(HGF)1组及HGF2组,后三组分别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在HGF1组及HGF2组分别灌胃10 mg/(kg·d)和30 mg/(kg·d)的HGF,剩余组进行生理盐水干预,检测血清中NO、ET-1、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印迹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MMP-9蛋白水平。结果 AS组与正常组相比血脂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HGF1组与A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明显差异(P<0.05),HGF2组与HGF1组三酰甘油(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LDL-C均差异显著(P<0.05);AS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中NO、ET-1水平差异显著(P<0.05),HGF1组与AS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显著(P<0.05),HGF2组与HGF1组在NO水平差异显著(P<0.05);AS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因子水平相差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egumain的表达,探讨Legumain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30只健康雄性大鼠,取血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实验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12周后取血清和胸主动脉测定Legumain表达。结果造模12周后,实验组大鼠胸主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Legumain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均显示实验组Legumain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gumain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增高,Legumain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双源CT评价急诊PCI药物涂层支架及金属裸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方法 85例急性心梗并行急诊支架植入术后1年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分析其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①双源CT获得80例(94.1%)患者共88枚(93.6%)冠状动脉支架清晰图像。②在管腔丢失方面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支架内再狭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可作为支架术后患者的无创随访手段;在急性心梗中使用药物涂层支架可减少管腔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观测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抑制作用。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1、5和1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h),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计数法评价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加入L-精氨酸后采用MTT比色法和高倍荧光显微镜下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细胞计数法分析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作用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一氧化氮含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结果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呈量效和时效性地减少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增殖能力;随着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L-精氨酸能有效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结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而外源性L-精氨酸能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聚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病人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并与冠脉造影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评分与冠脉病变的综合评分呈正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数量与冠脉病变综合评分呈正相关;单个危险因素危险程度依次为血压、吸烟、血糖、活动量、脾气性格、血脂、家族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酸、胆红素和职业:危险因素的量和程度的聚集可致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加重。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个体的聚集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