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酸酯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尽管对于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药代动力学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经验,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现象。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应用的专家共识[1]”,其对硝酸酯的规范应用起到积极作用。但硝酸酯的静脉制剂与口服制剂在临床应用、疗效评价、注意事项方面存在较大不同,有必要将硝酸酯类静脉制剂的规范应用进行单独阐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寻求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别用5-氮胞什(5AZ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干细胞因子(SCF)和窦房结心肌细胞(SAN CMs)裂解液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连接蛋白43以及超极化激活的核酸环化酶门控的离子通道(HCN)2/4的表达,并测定细胞起搏电流If。结果上述方法均能在体外将干细胞诱导为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心肌样细胞,并且均有HCN2表达。5-AZA、bFGF+EGF和SANCMs组表达HCN2比例较高(22.9%、22.3%和11%),且均能测到起搏电流(If)的存在。结论窦房结裂解液是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千细胞分化为具有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的理想方法,HCN是很有前景的分选具有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的标志蛋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在诊断心肌淀粉样中的价值。方法入选2006年至2013年之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CA)的患者61例,此外入选肥厚型心肌病(HCM)13例,高血压17例以及健康体检者43例。收集病历资料,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测定。结果 CA组肢导联低电压发生率60.7%,余3组均为0%(均为P<0.01),胸导联R波进展不良发生率CA组高于高血压和健康组(47.5%比11.8%,47.5%比11.6%,均为P<0.01),CA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其他3组[(54.31%±15.00%)比(69.55%±10.50%)、(54.31%±15.00%)比(63.82%±9.80%)、(54.31%±15.00%)比(69.07%±5.88%),均为P<0.01]。CA组室间隔的厚度小于HCM组[(13.40±2.47)mm比(18.00±5.65)mm,P<0.01],左室后壁厚度大于HCM组[(13.45±2.19)mm比(10.88±3.05)mm,P<0.01],CA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厚度与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0±2.47)mm比(14.05±3.05)mm、(13.45±2.19)mm比(14.00±2.58)mm,均为P>0.05]。CA组肢导联及胸导联最高电压均小于其他3组(均为P<0.01);与HCM或高血压组比较,CA组所有12导联的QRS波电压值、Ⅰ、a VL和V5、V6导联R波与左室后壁,或与室间隔的比值均较低(均为P<0.01)。与健康组比较,CA组QRS波电压值除a VL、V2导联外,其他导联电压均较低(均为P<0.01);CA组Ⅰ、V5、V6导联R波与左室后壁或室间隔比值均低于健康组(均为P<0.01)。应用ROC曲线得出RⅠ/LVPW曲线下面积最大,当RⅠ/LVPW<0.36时,其诊断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分别为96.7%和88.5%。结论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结合,对心肌淀粉样变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好的临床价值,RⅠ/LVPW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84.
病历摘要 患者女,27岁.8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伴视物不清,数分钟自行缓解.1年前患者劳累时胸闷,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症状消失.同时患者诉活动时左上技无力,休息好转.  相似文献   
85.
心房颤动(房颤)显著增加卒中风险,抗凝治疗是房颤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仍然很低,尤其是高龄老年人。该文在新近发表文献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包括超高龄在内的高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净获益;同时强调了与相对年轻的房颤患者相比,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中同样具有优势;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M)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TICM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并与26例年龄、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TICM患者26例。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至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时间为30.5±31.1天。房性心律失常2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患者入院时心室率142.1±28.5次/分,纽约心功能分级3.0±1.1级。经治疗66.2±47.8天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径(LAD)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分别为54.2±6.0 mm vs 56.5±6.3mm;39.0±5.1mm vs 45.7±6.0 mm;42.1±7.3 mm vs 45.3±7.1 mm;P<0.005),LVEF显著升高(0.55±0.05 vs0.36±0.01;P<0.005)。但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及LA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2±6.0 mm vs49.0±5.2mm;39.0±5.1mm vs 34.2±3.6 mm;42.1±7.3 mm vs 36.3±5.8 mm;P<0.005)。随访25.3±19.7个月,5例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复发,并于1周内出现心衰及LVEF降低,经室率或节律控制后,其症状及LVEF于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心动过速患者可于短时间内出现心衰。在心动过速控制后,患者的心衰症状均在短期内显著改善,但左室内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此类患者应长期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87.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进行风湿免疫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糖代谢紊乱、血压升高、脂质代谢异常等,这些情况同时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很多需要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此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原发病可能降低与原发性疾病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临床上,无论是患者还是临床医生都非常关注如何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进行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88.
<正>患者男性,29岁,行政工作人员。因血压升高5年,进餐后腹痛2个月,心前区疼痛1个月余于2010年10月9日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血压升高,时伴头晕、头痛,测血压通常在160/130mm Hg左右,最高可达230/140mm Hg,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双肾核素显像提示左肾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右肾正常。入院前2个月开始经常出现进食后上腹部及脐周绞痛,持续半小时或数小  相似文献   
89.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是由持续或频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所致的心肌疾病,患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发病与快速心室率有关,控制心室率后左室大小和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0.
<正>患者男性,37岁。因间断发热6个月余于2010年8月31日入院。患者发热无规律,偶伴寒战、畏寒,最高体温39.9℃,应用多种抗生素无确切疗效。近5个月曾查9次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呈游走性,应用羟氯喹、白芍总甙、沙利度胺和甲泼尼龙等体温可正常,外院查血嗜酸细胞正常,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可溶性抗原抗体(ENA)、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