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误治疗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误治疗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ICD植入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其中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23例,二级预防7例;单腔ICD17台,双腔ICD13台(包括CRT-D4台)。术后3个月进行常规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如果病人自觉ICD放电或其它相关症状尽早至医院随访。由2位有经验的电生理专业医生根据ICD治疗事件心内电图对ICD治疗方式进行分类,如果治疗不是针对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则该治疗定义为误治疗。结果78例次随访中,45次ICD治疗事件包括36次抗心动过速治疗(ATP)和9次放电,其中误治疗33次(73%),包括27次ATP治疗和6次放电。33次误治疗共涉及5例病人(17%),均为单腔ICD。误治疗的原因均为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SVT-A)。结论误治疗是比较常见的ICD相关事件。植入ICD后应尽早打开SVT-A相关的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112.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室性心动过速(VT)、心房扑动(AFL)和心房颤动(Afib)等等,是一组较常见的临床病症.尽管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目前药物治疗还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以其高效、安全及根治性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已成为其中大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Ⅰ型房扑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3.
方全  王冰  崔丽英  程康安  邓华  吴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4,6(2):118-119,121
目的:评价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尿儿茶酚胺在β-阻滞剂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经直立倾斜试验证实为血管抑制型纳入研究组,同期无晕厥的健康者为对照组.留置试验前24小时尿和试验前后4小时尿测定儿茶酚胺.研究组患者启用治疗β-阻滞剂康可,2.5mg qd,目标值为晨起时自测心率55~65次/分.达目标值后重复上述尿液收集和倾斜试验,继续康可治疗3个月.记录随访过程中的晕厥次数.正常对照不再重复该试验和尿儿茶酚胺测定.结果:共有32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试验组12例(女9,男3),对照组20例(女12例,男8例).试验组治疗2周后重复倾斜试验仅1例结果阴性,然而治疗后3个月内的晕厥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3个月(2.91次与1.43次).试验组治疗前24小时尿NE、E、DA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试验组用β-阻滞剂治疗前直立倾斜试验前后4小时尿儿茶酚胺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的NE含量显著少于后者(2.52±0.85)mg与(4.85±1.99)mg,P<0.01].经β-阻滞剂治疗后NE升高[(4.04±1.67)mg,P<0.01).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未能预测β-阻滞剂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倾斜试验前后尿NE含量测定有助于判定β-阻滞剂疗效.  相似文献   
114.
方全  程康安  吴宁 《中国医药导刊》2004,6(3):157-158,161
QT离散度(QTd或QTcd-心率校正QT离散度)反映了心室电活动的非同步性.多数情况下QT离散度增加与心律失常危险性增加有关.本文旨在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室程序电刺激(PES)结果与QT离散度之间的关系.36例陈旧心肌梗死怀疑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25例诱发出室速,11例无室速.室速患者的QTcd大于无室速的患者(P<0.01).前者ECG12导联中最大的QTc(QTc-max)也大于后者是(P<0.01).18例胺碘酮治疗的患者中诱发室速的比不能诱发的QTc大(P<0.05).假如以QTcd≥50ms作为PES诱发室速的预测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73%.假如以QTc-max≥460ms作为PES诱发室速的预测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和73%.总之,QTcd增加和QTc-max延长与PES诱发室速关系密切,这一关系不因使用胺碘酮治疗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5.
<正> 患者女性,17岁。因活动后气短、腹胀、下肢水肿5年,加重1个月余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于2004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活动耐力逐渐下降。之后逐渐出现腹胀、纳差和下肢水肿,尿量有所减少,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示"双心房增大,右心房明显增大,三尖瓣重度反流,提示为心肌病变"。考虑存在心力衰竭,给予地高辛、呋塞米、依那普利等治疗后患者腹胀、水肿等症状可以缓解。但之后仍间断出现上述症状,间断服用利尿剂等药物可以缓解。2009年2月开始腹胀、下肢水肿加重,为明确病因和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起病前体健。患者至今未来月  相似文献   
116.
<正>患者女性,60岁,因诊断风湿性心脏病44年,阵发性心悸、憋气3年,加重伴恶心呕吐2个月于2009年8月20日入院。患者1965年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1978年超声心动图提示"风湿性心瓣膜病,血栓形成",当时无症状,未治疗。1999年出现"脑梗死",当时心律齐对症处理后未遗留后遗症,未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7.
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47例,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172例和未绝经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女性患者(non-AS CAD组)18例的临床表现.结果 (1)与已绝经冠心病组比较:未绝经冠心病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均P<0.01),既往发生胸痛较少(14.9%比82.6%,P<0.01),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1.04±0.98比2.21±0.10,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较多(83.0%比48.8%,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以单支病变为主(70.2%比29.1%,P<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评分)较低(10.5±7.2比56.5+27.0,P<0.01);logstic回归发现,肥胖是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OR =3.655,95%CI:1.15~11.59,P=0.028).(2)18例non-AS CAD患者占疑诊冠心病未绝经女性患者中的28%,其中16例以ACS起病.与未绝经冠心病组比较,血生化指标、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较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少;既往发生胸痛较少,以ACS起病多见;肥胖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也是引起未绝经女性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8.
回顾性调查线粒体疾病患者的心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线粒体疾病心脏受累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年来诊断的90例线粒体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90例线粒体疾病患者中合并心脏病变29例.其中合并心肌病变5例(5.6%),为左心室肥厚2例、心脏扩大伴心力衰竭3例;合并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4例(4.4%),包括三尖瓣或(和)二尖瓣脱垂各1例,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各1例;各种不同程度心律失常20例(22.2%),包括安装永久起搏器者4例(3例在安装起搏器后1~3年才诊断为线粒体疾病),多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无症状的心律失常14例(分别是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短PR间期综合征5例,B型预激综合征2例,室内传导阻滞2例).心脏传导阻滞在Kearns-Sayre综合征(9例)中发生率高达66.7%.8例患者检出线粒体基因A3243G突变.结论 线粒体疾病可以心肌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为首发表现,对青壮年心肌病、伴发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应尽可能寻找病因包括进行相关基因检查.此外,对所有诊断为线粒体疾病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9.
38岁男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0.24;心电图示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180 m s;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心功能NYHA仍为Ⅲ级。逆行冠状静脉窦造影示冠状静脉窦中远段狭窄和扭曲,左室电极无法通过,随后心外科医生在全麻下植入心外膜电极。术后即刻血流动力学和6个月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及ABCA1、ABCG1和SR-B1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包括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巨噬化培养,应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ATP结合盒受体A1(ABCA1)、ATP结合盒受体G1(ABCG1)和清道夫受体B1(SR-B1)的mRNA及蛋白表达。以5%自身血清及标准血清为接受体测定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率。 结果ABCG1在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BCA1与SR-B1的表达在各组间无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BCG1的mRNA表达与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率呈显著正相关(r=0.552,r=0.630,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流功能明显降低,与ABCG1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