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54篇 |
免费 | 632篇 |
国内免费 | 2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篇 |
儿科学 | 61篇 |
妇产科学 | 80篇 |
基础医学 | 422篇 |
口腔科学 | 105篇 |
临床医学 | 1468篇 |
内科学 | 762篇 |
皮肤病学 | 96篇 |
神经病学 | 170篇 |
特种医学 | 3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84篇 |
综合类 | 2504篇 |
预防医学 | 1205篇 |
眼科学 | 104篇 |
药学 | 1107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1101篇 |
肿瘤学 | 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449篇 |
2022年 | 492篇 |
2021年 | 492篇 |
2020年 | 353篇 |
2019年 | 341篇 |
2018年 | 353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236篇 |
2014年 | 589篇 |
2013年 | 430篇 |
2012年 | 457篇 |
2011年 | 497篇 |
2010年 | 435篇 |
2009年 | 417篇 |
2008年 | 395篇 |
2007年 | 428篇 |
2006年 | 439篇 |
2005年 | 441篇 |
2004年 | 388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6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甲状腺激素与脑卒中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发病7 d内的急诊脑卒中患者164 例为急性脑卒中组,健康查体者18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FT3 (游离T3)、FT4(游离T4)、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纤维蛋白原(FIB)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甲状腺激素与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结果①急性脑卒中组FT4较健康对照组比较降低[(15.41±2.83)vs(16.78±3.74), =0.027],FT3、T3、T4及TSH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急性脑卒中组FIB、血糖、TC、LDL、载脂蛋白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05);HDL、载脂蛋白A 及三酰甘油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FT4增高使脑卒中风险减低81.9%(1/OR),高血糖和高Hcy 分别使脑卒中风险增加2.94 和1.07 倍(1/OR)。结论血清FT4减低可增加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人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3.
144.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浅表(皮肤)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35nm、580nm强脉冲光治疗皮损,每三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波长为532nm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两周治疗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皮损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三次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处瘢痕形成及炎症性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强脉冲光(IPLTM)治疗浅表(皮肤)血管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5.
终末期肾病并存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3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金蒸气激光仪作为治疗光源,通过内镜活检孔导入柱状光导纤维,对准病变部位连续3d行3次光照射。结果73例全部完成治疗,总有效率67.12%(49例)。并发症中发热27例(36.99%),消化道出血26例(35.62%),局部水肿19例(26.03%),疼痛18例(24.66%),皮肤光敏反应4例(5.48%),气管食管瘘1例(1.37%),均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及时缓解。提出金蒸气激光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时,早期预防和护理有利于增加治疗的顺应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比较葛根素、白藜芦醇单体与二者的复合药物对大鼠峰值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雌性SPF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09.45~119.44 g,平均115.87 g,大鼠适应3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葛根素组(PR组,每日灌胃15.4 mg/kg葛根素),白藜芦醇组(RES组,每日灌胃8.4 mg/kg白藜芦醇),复合药物组(P+R组,每日灌胃8.4 mg/kg白藜芦醇+15.4 mg/kg葛根素复合药)。每7 d监测1次大鼠体重,每月检测1次大鼠全身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和椎骨离体骨密度;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骨生物力学;采用VG染色分析骨形态计量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用Micro-CT扫描仪扫描股骨微结构。结果:各组大鼠在实验期间的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其余3组股骨和椎骨骨密度均显著升高,且R+P组显著高于PR组和RES组。股骨三点弯曲和椎骨压缩试验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股骨和椎骨最大载荷值均显著升高,且P+R组高于PR组和RES组,而各组间弹性模量值无统计学意义;股骨VG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骨小梁数目显著增加,分离度明显减低,且R+P组明显优于PR组和RES组,而各组间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变化。Micro-CT扫描重建图结果显示:与CON相比,其余3组股骨骨小梁结构紧密,数目较多,分离度小,连续性好,且R+P组显著优于RES和PR组;Micro-CT扫描指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股骨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显著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pacing,Tb.Sp)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P组显著优于RES和PR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其余3组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均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含量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且P+R组显著高于PR组、RES组,而TRACP 5b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葛根素与白藜芦醇单体按1∶1比例组合而成的复合药在提高青年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质量,增强骨生物力学性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成熟,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方面的药效显著优于葛根素和白藜芦醇单体的作用,表明中药复方或复合药将作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7.
目的:研究黄体生成素β亚基(LHB)基因的rs34349826(c.104 AG)和rs6521(c.114 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男性不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试验方法,纳入就诊于南京总医院的男性原发性不育患者405例(病例组)和有正常生育史的健康男性424例(对照组)。同时,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根据精子浓度将病例组分为少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和无精子症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基本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使用Sequence Mass Array技术进行LHB基因rs34349826和rs6521位点基因型的检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男性不育间的关联;并使用SHEsis在线软件对两位点单倍型分析其单倍型组合与男性不育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精液量[(3.74±1.71)ml vs(3.51±1.36)ml]、精子浓度[(27.37±30.80)×10~6/ml vs(79.21±61.60)×10~6/ml]、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11.90±14.72)%vs(39.40±9.64)%]、LH[(6.25±4.83)IU/L vs(3.29±1.39)IU/L]和FSH[(15.64±17.03)IU/L vs(4.56±2.31)IU/L]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HB rs34349826位点和LHB rs6521位点的各基因型与男性不育无相关性,亚组分析也无相关性。而SHEsis软件对LHB rs34349826和rs6521两个位点单倍型分析,发现在病例组-对照组中,GG型基因组合是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亚组-对照组也发现类似结论。结论:LHB基因rs34349826和rs6521位点的多态性与男性不育均无相关性,但后期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而单倍型分析,GG型基因组合是男性不育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8.
149.
目的:检测Tiam-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2cm)及远离结直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中(距癌5cm以上)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PA-1 mRNA和Tiam-1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35.87±12.30,40.79±9.3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13±6.71,12.39±5.38)和正常组织(4.06±3.55,6.09±4.86,P均〈0.05),癌旁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m-1和HPA-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肿瘤的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T1~T2和T3~T4之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血行转移和无血行转移之间及Ⅰ~Ⅱ和Ⅲ~Ⅳ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与HPA-1的表达呈正相关趋势(OR=0.46,P=0.048)。结论:Tiam-1 mRNA和HPA-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及HPA-1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