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72.
目的 了解安徽省怀宁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2 年怀宁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 2009~2012 年,该县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2012 年全县三类村和四、五类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较2009 年分别下降了45.54%和51.41%,2012 年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人为313 例,4 年间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2009~2012 年全县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5%、1.48%、0.88%和0.71%,呈逐年下降趋势;4 年中全县有螺面积降幅不明显,但感染性钉螺面积和密度明显下降;2012 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我国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专题调查和流行现状,防控项目实施、防控策略及其效果,以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4.
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方法通过收集巢湖流域与钉螺孳生繁殖有关的基本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水质状况和巢湖地区钉螺分布资料等,结合现场调查,论证巢湖无钉螺孳生的原因。结果与巢湖相通的东岸丘陵有螺水系,水流缓慢,方向非直流,难以造成钉螺扩散至湖内;尽管巢湖与长江有螺段相通,且多次发生长江水顶托现象,但江水并非直接流入巢湖;巢湖土壤沙化严重,植被覆盖面小,土质板结,滩面相对较小,水质状况差。结论周边地区的钉螺很难扩散至巢湖及巢湖局部环境不适合钉螺生存可能是巢湖无钉螺孳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安徽省马鞍山市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疫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退人又退耕的小黄洲村为观察对象,自2002-2005年,采用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人畜感染和滩地野粪污染情况,并观察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2~2005年试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2002年分别下降了74.28%和37.93%;试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IHA法)呈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3年试区野粪虫卵阳性率分别为2.70%和36.54%,2003年以后未查见阳性野粪;移民建镇后试区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研究安徽省3个代表性地区的钉螺的遗传多样性.方法提取钉螺足部的基因组DNA.用随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0.6%硝酸银染色.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不同地域株钉螺的遗传距离,并聚类分析.结果三个地区钉螺标本的PCR扩增产物均呈现多态性。经聚类分析.其中广德钉螺与宁同钉螺关系最近,可归为一类,而贵池钉螺则单为一类。结论安徽省三个有代表性区域的钉螺存在一定的亲缘天系,但种内发牛了遗传变异.血吸虫病不易感区和有螺无病区的螺群遗传距离接近,两地钉螺的遗传棚似系数与钉螺的易感性相一致.但对于不易感和有螺无病区的钉螺是否与易感区的钉螺在遗传学上产生较特异的变化.还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水密切相关的疾病,是以水为媒介经皮肤接触传播.洪涝灾害期间由于洪水泛滥,人畜接触水体的机会增加,感染机会也增多;洪水淹没钉螺地带,使得螺体逸出尾蚴增多,更易于感染;参加抗洪抢险人群大多为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78.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气温、雨量、土壤、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均影响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传播程度[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巨大变化,这对全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9.
洪涝灾害发生后,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饮用水源严重污染,卫生基础设施严重破坏,自然疫源地迁徙、扩大,这些均构成了疾病的流行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救灾防病的有效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在洪涝灾区开展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洪涝灾区开展健康教育,是防止“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有效手段;其次,在洪涝灾区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省51个县(市、区)2008~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省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 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患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4%,较2008年下降了48.2%,病人数下降至16 510人,较2008年下降了55.2%,晚血病人数降至5 804例,较2008年下降了7.52%,2013年以后全省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至0.18%,较2008年下降了88.8%。全省有螺面积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全省钉螺面积下降至27 280hm2,较2008年下降了4.4%,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3年以后全省未查出阳性螺面积;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09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489 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29.6%。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乡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