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暖箱内蓝光治疗时体温变化及干预措施。方法:对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蓝光治疗前测量体温一次,当体温在36.5~37.5℃,降低暖箱温度1℃,<36.5℃,降低暖箱温度0.5℃;对照组直接进行蓝光治疗。观察两组在蓝光治疗期间发热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热的发生率20.0%,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儿在蓝光治疗时根据蓝光治疗前测量的体温来调节暖箱的温度,可有效的降低早产儿光疗时发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组(超声组),各32例,两组除雾化方式不同外,雾化药物及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较超声组显著缩短(P〈0.01)。氧气组雾化治疗不良反应如哭闹、青紫、治疗中止等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患儿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用于下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而超声雾化产生的雾粒较大,容易沉降于大气道,上呼吸道疾患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3.
李莉  戴明红 《淮海医药》1998,16(2):53-53
近年来小儿灭鼠药中毒逐渐增多,特别是氟乙酰胺灭鼠药、毒性强、发病急,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本对我科自1995~1997年抢救中毒患儿6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护理配合.方法: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细胞周期的特异性、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及速度原理、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后,进行主动积极的护理配合.对22例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方案的患儿及陪伴进行耐心细致的健康宣教.结果:全部患儿用药过程顺利,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护理配合,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焦虑及抑郁缓解效果。方法:选取61例DKA患儿,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叙事护理干预,即问题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对患儿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6周;分别于干预前1周及干预后第2、4、6周评价患儿焦虑、抑郁情况。结果:2组患儿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4、6周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第2、4、6周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第4周和第6周均显著低于干预后第2周,干预后第6周显著低于干预后第4周(P<0.01)。对照组仅干预后第6周抑郁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PICU中DKA患儿实施叙事护理干预,可缓解患儿焦虑及抑郁情绪,树立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26.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属儿科重症,如不及时抢救护理,可危及生命.该病除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尿、扩血管外,主要是应用洋地黄(digitalis)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本文主要总结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7.
暖箱中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暖箱中新生儿不同部位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别,从而找出简便可行的暖箱中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置暖箱中42例新生儿,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腋温、背温、腰温、臀温、肛温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暖箱中新生儿腰温均明显高于腋温、臀温和肛温(P<0.01),而背温亦高于腋温和臀温(P<0.05)。结论:暖箱中新生儿测试腰温简便、安全,可取代背温测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76例早产儿PICe置管术后护理及术后护理中的异常情况。结果:76例早产儿中PICC术后19例有异常情况发生:5例堵管、2例穿刺.乓渗血、1例穿刺点渗液、2例感染、6例静脉炎、1例肢体肿胀、1例脱管、1例体外导管漏夜,术后异常情况发生率25%。结论:随着PICC穿刺技术的成熟以及其在早产儿,尤其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广泛推广应用,规范化的PICC术后护理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心电图方法辅助定位重症患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PICC导管尖端正位率。方法对60例行PICC置管的重症患儿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置管中心电图P波特征性高尖改变与置管后X线胸片显示的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结果60例PICC置管患儿中49例患儿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45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11例患儿心电图未出现特征性的高尖P波,X线胸片显示10例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结论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可以方便、实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尖端异位者可及时调整,减少患儿X线暴露风险,值得在儿科病人PICC置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穿刺时送管体位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将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坐位组。平卧位组送管时患儿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大于90°,当导管位置到达肩部时助手将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近锁骨;坐位组在导管送入肩部时助手托起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近锁骨,躯干与操作台面垂直。结果平卧位组48例患儿中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7例,导管异位率22.92%;坐位组47例患儿中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0例,导管异位率36.17%;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导管细、软、轻,重力作用小,平卧位送管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