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5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249篇 |
口腔科学 | 70篇 |
临床医学 | 728篇 |
内科学 | 286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88篇 |
特种医学 | 10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200篇 |
综合类 | 1378篇 |
预防医学 | 552篇 |
眼科学 | 127篇 |
药学 | 532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70篇 |
肿瘤学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259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230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52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6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从2260m移居4300m人体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及有关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13名健康被试者(男8名,女5名)从海拔2260m移居4300m后14天,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及血气参数的变化,并与世居4300m的24名藏民进行比较,以探讨2,3-DPG在急进高原适应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3名被试者于2260m时红细胞2,3-DPG为4.30±0.81mmol/L,移居4300m后14天为5.05±0.83mmol/L,增加了172%(t=4.29,P<0.01);比当地藏民(4.49±0.06mol/L)高12.4%(t=2.33,P<0.05)。移居4300m后血液pH增加、PaCO2和PaO2降低(P<0.01),红细胞压积也明显增加(P<0.05);但与当地藏民比较,血气备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进入高原后,红细胞2,3-DPG的适当增加是机体对低氧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63.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选用 15 0°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39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1例 ,女 8例 ;年龄 39~ 75岁 ,平均 6 2 5岁。摔伤 2 5例 ,车祸伤 13例 ,砸压伤 1例 ,合并其他伤 8例。按Evans标准分型[1] :顺粗隆间骨折中 ,小粗隆上缘骨皮质压陷 4例 ,ⅢA 12例 ,ⅢB 13例 ,Ⅳ 9例 ;逆粗隆间骨折 1例。术前患肢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持续牵引 3~ 8d ,平均 5d。住院13~ 4 2d ,平均 2 2d。1 2 手术方式 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病人仰卧于手术台 ,患肢外展内旋位…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以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齐拉西酮抗精神病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代谢指标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2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异常比例均降低,其中干预组各项指标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10.00%(5例),再住院率8.00%(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00%(13例)和再住院率22.00%(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84,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目的 探讨血浆DNA浓度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SE组),选取109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浆DNA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入院24h内情况最差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将SE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103)和死亡组(n=57).结果 与C组比较,SE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血浆DNA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5%CI,0.74~0.88)、0.72(95% CI,0.63 ~ 0.82)和0.68(95%CI,0.60~0.77).结论 血浆DNA浓度可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与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血浆DNA浓度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评分标准,观察肾上腺病理损伤和血清皮质酮的变化.方法 将10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胰腺炎组(AHNP组),设立0、1、3、6、12、24h时间点,其中AHNP12h组11只,24h组15只,其他各时间点均为8只.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 g)逆行胰胆管注射法造模,测定血清淀粉酶、皮质酮水平,观察胰腺和肾上腺病理表现,并进行评分.结果 AH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评分进行性升高,血清皮质酮在1h达高峰,为1252.7μg/L,维持至3h,为1214.1 μg/L,然后迅速下降,至12、24h低于SO组同期皮质酮水平(P>0.05).肾上腺病理评分逐渐升高,在1~3h之间病理改变最快,由2.08分升至5.26分,3h后病理损伤减慢,12h(7.14分)与24h(7.53分)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皮质酮水平处于高峰时,肾上腺皮质病理改变加重最快,此时对肾上腺进行保护治疗,可能是防治胰腺炎相关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