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49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728篇
内科学   286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200篇
综合类   1378篇
预防医学   552篇
眼科学   127篇
药学   532篇
  5篇
中国医学   670篇
肿瘤学   13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测定其与绵马素PB、绵马素AB、黄绵马酸BB、田基黄绵马酸A、黄绵马酸PB、异黄绵马酸PB、黄绵马酸AB、Compound VI和绵马酚B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这9种间苯三酚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10种成分的量,并比较2种测定方法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12批有效部位中10种间苯三酚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绵马素BB为内参物,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为香鳞毛蕨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观察了13名健康被试者(男8名,女5名)从海拔2260m移居4300m后14天,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及血气参数的变化,并与世居4300m的24名藏民进行比较,以探讨2,3-DPG在急进高原适应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3名被试者于2260m时红细胞2,3-DPG为4.30±0.81mmol/L,移居4300m后14天为5.05±0.83mmol/L,增加了172%(t=4.29,P<0.01);比当地藏民(4.49±0.06mol/L)高12.4%(t=2.33,P<0.05)。移居4300m后血液pH增加、PaCO2和PaO2降低(P<0.01),红细胞压积也明显增加(P<0.05);但与当地藏民比较,血气备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进入高原后,红细胞2,3-DPG的适当增加是机体对低氧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63.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选用 15 0°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39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1例 ,女 8例 ;年龄 39~ 75岁 ,平均 6 2 5岁。摔伤 2 5例 ,车祸伤 13例 ,砸压伤 1例 ,合并其他伤 8例。按Evans标准分型[1] :顺粗隆间骨折中 ,小粗隆上缘骨皮质压陷 4例 ,ⅢA 12例 ,ⅢB 13例 ,Ⅳ 9例 ;逆粗隆间骨折 1例。术前患肢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持续牵引 3~ 8d ,平均 5d。住院13~ 4 2d ,平均 2 2d。1 2 手术方式 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病人仰卧于手术台 ,患肢外展内旋位…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以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齐拉西酮抗精神病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2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代谢指标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2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异常比例均降低,其中干预组各项指标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6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10.00%(5例),再住院率8.00%(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6.00%(13例)和再住院率22.00%(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84,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并分析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MRI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MRI检查的1 529名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36名、女性693名,年龄14~93(53.6±13.2)岁;BAT摄取18F-FDG阳性者31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18名,年龄16~61(33.3±11.6)岁。分析BAT摄取18F-FDG的PET/MRI影像学表现,选取18F-FDG摄取增高部位[以周围肌肉组织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临界值],采用三维勾画法勾画感兴趣区,计算SUV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SUVmax和SUVmean与性别及摄取部位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检查当日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PET/MRI图像表现为颈部、锁骨上区、纵隔、脊柱两旁及肾上区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的片状、结节状及串珠状的18F-FDG高摄取灶,MRI图像的T1加权成像(WI)、T2WI均呈高信号,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未见高信号。(2)BAT摄取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男性和女性BAT摄取18F-FD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15);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年龄、BMI和检查当日气温均明显低于阴性者[(33.3±11.7)岁对( 54.1±13.5)岁、(21.89±2.79) kg/m2对(24.01±3.26) kg/m2、(7.5±6.5)℃对(16.5±1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3、?5.15、?8.97,均P<0.001)。(3)BAT摄取的SUVmax和SUVmean均与年龄、BMI呈负相关(r=?0.45~?0.36,均P<0.05),与摄取BAT部位数量呈正相关(r=0.61、0.59,均P<0.001),与性别和检查当日平均气温均无明显相关性(r=0.01~0.29,均P>0.05)。 结论 在18F-FDG PET/MRI显像中,BAT摄取存在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性,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年轻、偏瘦者较易出现。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5—2020年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的水平及其分布特征,为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5—2020年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接受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2 777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横断面研究,其中男性2 210名、女性567名,年龄17~69(27.6±6.8)岁,将受检者按年龄分为5组:17~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9岁。采用全血微量培养法制备受检者的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应用全自动染色体扫描分析系统对每名受检者的100个淋巴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进行分析,统计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和无着丝粒体等染色体畸变类型,比较不同年龄组以及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受检者染色体畸变情况和微核情况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分布服从泊松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受检者年龄与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 2 777名受检者的染色体畸变(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无着丝粒体)率为(0.072±0.005)%、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畸变率为(0.016±0.002)%、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为(0.068±0.005)%、微核率为(0.43±0.01)‰、微核细胞率为(0.40±0.01)‰、淋巴细胞转化率为(85.07±3.16)%。各年龄组间染色体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以及各年龄组不同性别受检者的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细胞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93、0.931、0.691,Z=?0.929~?0.059,均P>0.05)。与17~20岁年龄组相比,其余各年龄组受检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均较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81~?2.510,F=4.922~52.860,均P<0.05);受检者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6、0.168,均P<0.001),而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7,P<0.001);21~30岁年龄组、31~40岁年龄组女性受检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以及17~20岁年龄组、21~30岁年龄组女性受检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受检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26~?3.516,F=6.947、14.563,均P<0.01)。 结论 深圳市2015—2020年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均未超过国内文献报道的健康人群的本底水平范围,但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需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职业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探讨血浆DNA浓度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SE组),选取109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测定血浆DNA浓度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入院24h内情况最差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根据存活情况将SE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103)和死亡组(n=57).结果 与C组比较,SE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浆DNA浓度、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升高(P<0.05).血浆DNA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5%CI,0.74~0.88)、0.72(95% CI,0.63 ~ 0.82)和0.68(95%CI,0.60~0.77).结论 血浆DNA浓度可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与CRP浓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血浆DNA浓度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建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评分标准,观察肾上腺病理损伤和血清皮质酮的变化.方法 将106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胰腺炎组(AHNP组),设立0、1、3、6、12、24h时间点,其中AHNP12h组11只,24h组15只,其他各时间点均为8只.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 g)逆行胰胆管注射法造模,测定血清淀粉酶、皮质酮水平,观察胰腺和肾上腺病理表现,并进行评分.结果 AH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评分进行性升高,血清皮质酮在1h达高峰,为1252.7μg/L,维持至3h,为1214.1 μg/L,然后迅速下降,至12、24h低于SO组同期皮质酮水平(P>0.05).肾上腺病理评分逐渐升高,在1~3h之间病理改变最快,由2.08分升至5.26分,3h后病理损伤减慢,12h(7.14分)与24h(7.53分)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皮质酮水平处于高峰时,肾上腺皮质病理改变加重最快,此时对肾上腺进行保护治疗,可能是防治胰腺炎相关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0.
袁晓丽  董航  谢佳杭  王久惠 《四川医学》2017,38(12):1457-145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左下肢肿痛1个月余,气紧1周入院。2016年09月10日,出现左下肢胀痛,未引起重视。2016年09月30患者左下肢疼痛加剧并出现左下肢肿胀。当地医院左下肢彩超:左下肢股浅静脉、腘静脉完全阻塞性病变,左下肢胫后静脉、肌间静脉不完全阻塞性病变影。行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5d后改为单纯口服华法林左下肢肿痛有所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