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血液透析容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容量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42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00名。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量200名健康志愿者及42例MHD患者的胸液含量(TFC),观察患者容量负荷状况。结果正常男性TFC高于正常女性(29.91±2.05对25.61±1.95,P<0.05)。正常参考值范围(均数±1个标准差)为男性27.86~31.96 kOhm-1,女性23.66~27.56 kOhm-1。病例组中TFC偏高亚组(男性>31.96 kO-hm-1,女性>27.56 kOhm-1)、TFC正常亚组(男性在27.86~31.96 kOhm-1之间,女性在23.66~27.56 kOhm-1之间),TFC偏低亚组(男性<27.86 kOhm-1,女性<23.66 kOhm-1)分别占28.57%、47.62%、23.81%。应用MaltronBioScan 916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MHD患者总体水占体重百分比(TBW%)。TFC偏高亚组TBW%高于正常人群(P<0.05),TFC正常亚组TBW%在正常范围内(P>0.05),TFC偏低亚组TBW%低于正常人群(P<0.05)。TFC变化量(△TFC=TFC透析后-TFC透析前)与超滤量(ultrafiltration,UF)呈负相关(r=-0.699,P<0.01),回归方程为UF=1.545-0.223×△TFC。结论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评估MHD患者的容量状态方法与全身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在临床判断干体重达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准确、客观地评估干体重,对干体重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5例次内瘘手术,其中男130例次,女115例次;平均年龄(53±16)岁。对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高血压分级及是否发生低血压等七项指标进行量化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39例次(15.9%)发生内瘘失功,患者低血压状态及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患者低血压状态及年龄是影响内瘘功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强调内瘘手术应避免高危因素,减少内瘘失功。  相似文献   
33.
崔立文  徐金升 《临床荟萃》2011,26(7):608-61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之一,优先于人工血管通路及中心静脉置管。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57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9年,发现肾功能异常17年,行血液透析治疗8年,起初采用直接动静脉穿刺作为透析通路,7年前行左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术后患者内瘘杂音、震颤良好,血流量达250 ml/min以上,  相似文献   
35.
徐金升  王悦芬  冯忖 《临床荟萃》2007,22(22):1606-1609
目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例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滤过联合高通量透析(HDF HFHD)组10例,接受常规血液透析(CHD)组10例,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对透析患者血清AGEs水平进行测定(治疗6个月前后以及单次HDF、HFHD、CHD治疗前后),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尿毒症透析患者AGEs水平与年龄、透析时间、有无残余尿量等无显著相关(P>0.05),与透析方式显著相关(P<0.05);单次HDF、HFHD治疗血清AGEs水平较透析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CHD治疗血清AG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 HFHD组、CHD组内6个月治疗后透前AGE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F HFHD组明显低于CHD组(P<0.05)。结论透析方式是影响尿毒症患者血清AGEs水平的主要因素;长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高通量透析对AGEs清除作用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HDF、HFHD治疗是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AGEs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6.
内皮素,心钠素与肺心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综述了内皮素、心钠素在呼吸道组织中分泌、代谢过程及其对呼吸道的生物学效应。阐述了二与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形成的关系,并对临床应用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血管钙化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大鼠胸主动脉VSM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将VSMCs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磷组、IFNγ干预组(在高磷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100 U/L重组大鼠IFNγ),刺激3 d后RT-PCR对各组细胞内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 1以及Smad 7的mRNA进行检测,刺激14 d后,对各组细胞进行钙化染色,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磷组及IFNγ干预组VSMCs均有钙盐沉积,ALP活性及Cbfα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高,BMP 2、Smad 1 mRNA表达也增高(均为P<0.05),与高磷组比较,IFNγ干预组VSMCs的钙盐沉积、ALP活性及Cbfα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BMP 2、Smad 1 mRNA表达也降低,而正常组和IFNγ干预组的VSMCs中Smad 7 mRNA表达均高于高磷组(均为P<0.05)。结论 IFNγ对高磷诱导的VSMCs钙化有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了VSMCs Cbfα1的表达,进而抑制了VSMCs的转分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酸性环境对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VSM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将VSMCs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 高磷+ pH 7.4 组、高磷+ pH 7.1 组。刺激4 d 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 检测活化T 细胞 核因子c1(NFATc1)、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刺激14 d 后,对各组细胞进行 钙化染色、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磷+ pH 7.4 组的钙含量、 ALP 活性、Runx2 和NFATc1 表达升高(P <0.05);与高磷+ pH 7.4 组比较,高磷+ pH 7.1 组的钙含量、 ALP 活性、Runx2 和NFATc1 表达降低(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FATc1 蛋白表达水平与ALP 活性、 Runx2 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 <0.05)。结论 酸性环境可以抑制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 钙化,其机制可 能是通过降低NFATc1 表达,抑制VSMCs 表型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超纯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6例符合条件的透析患者采用重复测量自身对照的方法,测定普通透析、超纯透析6个月及超纯透析12个月时的透前血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超纯透析12月时MPO、MDA较普通透析时下降(P均<0.05),ALB上升(P<0.05),C-反应蛋白降低(P<0.05).超纯透析6个月、12个月MPO、MDA较普通透析逐渐下降(P均<0.05);超纯透析6个月、12个月ALB较普通透析时逐渐上升(P<0.05).结论 超纯透析可以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全身状况,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透析液内的内毒素来改善透析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炎症状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