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36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20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220篇 |
综合类 | 117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促周围神经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22.
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等.肩关节前上后入路[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5):705—706. 相似文献
23.
24.
报告6例坏死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用旋股外侧动脉与股浅静脉吻合术治疗,术后疼痛消失,间隙性跛行明显好转,创面在术后4~6周愈合,全部恢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25.
26.
背景颢肌筋膜法动力性矫正晚期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的手术中,存在颞肌血管神经定位困难的问题.为明确颞肌的精细解剖而设计了此次实验.目的通过分组进行人类颞肌的血管神经分束研究,以阐明颞肌动力修复晚期面瘫的显微解剖应用基础.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及解剖教研室.对象收集2000年自愿遗体捐助的20具24
h内死亡的新鲜尸体头部标本,其中男性12具,女性8具,年龄在16~50岁,平均30岁,死因均为感染或肿瘤等疾病,随机分为4组.方法分别用氧化铅、墨汁或甲基丙烯酸树脂进行血管灌注,并进行神经显微解剖染色,结果拍摄照片,在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叠加,从而形成血管神经的分束构筑图.主要观察指标①颞肌形态.②颢肌前动脉、颞深后动脉及颞中动脉直径、长度和分布面积百分比.③颞深前神经、颞深后神经及颞中神经直径、长度和分布面积百分比.④颞肌静脉的分布.⑤颞肌神经血管的分束.结果颞肌具有可利用的、有独立神经血管支配的三个肌肉分区,互相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结论晚期面瘫眼、鼻和口部畸形的动力矫正可选用对应的颞肌神经血管束一期完成. 相似文献
27.
小腿内侧皮瓣逆向移位及其静脉回流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50侧下肢胫后血管蒂的测量,12侧胫后静脉逆行注射,利用小腿内侧皮瓣逆向移位时,以内踝上缘作支点为最佳设计方案。皮瓣移位可达整个足部。逆行皮瓣的静脉血回流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28.
徐达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88,(2)
指、趾甲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已有临床应用报道。但与该术式有关的解剖学资料尚缺乏,为给该术式的开展和改进提供形态学基础,本文在77只(足40, 手37)灌注红色乳胶新鲜标本,动脉铸型,血管透明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指、趾甲床及其周围组织的血供规 相似文献
29.
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BKV)感染的诊断方法、监测指标及初步治疗方法。方法 采集64例肾移植受者的血、尿样本,行BKV细胞学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对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流行病学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BKV感染的受者进行试验性治疗。结果 64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多瘤病毒尿症与多瘤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28.7%、17.2%和6.3%。血肌酐(Cr)升高的受者尿Decoy细胞阳性率高于血Cr稳定的受者(P=0.04)。受者的性别、年龄、诱导治疗方案、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因素与尿Decoy细胞、多瘤病毒尿症及多瘤病毒血症的出现无明显相关性。应用更昔洛韦试验性治疗4例BKV感染的受者,治疗2~3周后,受者的尿Decoy细胞以及血、尿BKV DNA均转为阴性。结论 血肌酐水平升高的肾移植受者易发生BKV再活化。可通过检测血BKV DNA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更昔洛韦治疗BKV具有良好的疗效,但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0.
手舟骨的形态、血供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100侧手舟骨,30侧手标本和4个新鲜手血管透明标本上,观察了手舟骨的形态,表面投影和血供规律。手舟骨有84%是中部细小型,故多发生中部骨折。舟骨滋养孔83.9%集中手舟骨背外侧面,采用背侧手术入路时,尽可能减少对腕背侧韧带的剥离或横断,以保护部份血供来源。舟骨内固定进针时,可采用手背伸30°,内收10~15°,按舟骨结节至桡骨背侧结节下缘这个表面摄影穿入,方向以与水平线呈20~25°,与前臂冠状平面呈30~45°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