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289篇
内科学   18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73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564篇
预防医学   23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90篇
  7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身心并重共护延伸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治疗的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身心并重共护延伸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及应对方式评定量表(MCSQ)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CD-RISC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CD-RISC中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SUPPH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SUPPH中正面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MCS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衫醇和卡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MRT治疗。治疗后评价是否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反应(MPR)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完成率均达100%,观察组的R0切除率为91.67%,pCR率为40.00%,MPR率为61.67%,ORR为86.67%,DCR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加紫杉醇加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提高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3.
介绍医院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内涵,分析系统建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系统总体框架构建及功能设计,指出该系统可高效辅助科研决策,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相似文献   
84.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 ic superfic ial gastritis;CSG)是儿童临床常见疾病。为了解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动力情况,本文对镜下不同病变程度的CSG患儿进行了胃电活动观察。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1—10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的经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儿童56例,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5~15岁,平均9·8±3·9岁。健康对照组15人,选自本院体检正常的儿童,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7·45岁。1·2方法:根据胃镜所见分为A(23例)、B(17例)和C组(16例)。A组:胃窦充血、水肿或见结节状、疣状隆起;B组:胃体黏膜轻度散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52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PSE,用明胶海绵作栓塞剂。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脾脏长径、厚度;内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变化。结果:栓塞面积〉60%,80%者42例,〉80%者10例。术后患者门静脉主于及脾静脉内径较术前减小(P〈0.01),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降低(P〈0.01);脾脏长径和厚度较术前缩小(P〈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术前减轻(P〈0.01);肝、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52例患者均出现发热、腹痛,40例患者出现其它并发症。主要有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脾脓肿,膈下脓肿,脾囊肿等。结论:通过PSE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Syp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Syp表达均高于同时期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GFAP与Syp高度相关(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与Syp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糖尿病患者皮肤营养差,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易造成皮下脂肪液化、肌肉萎缩、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已有人应用直流电导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本工作应用脉冲电导入胰岛素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取得满意效果。实验证明,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sistant rheumatoid arthritis,RRA)患者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R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艾拉莫德片,25 mg/次,每日2次,同时给予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依那西普25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为12周。分别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CD8~+T、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指标,同时观察试验过程的不良反应。计算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分数(DAS28),检测C反应蛋白(CPR)、类风湿因子(RF)。结果 12周后,试验组患者CD4~+、CD4~+/CD8~+值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D8~+T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DAS28、ESR、CPR、RF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IgG、IgA、IgM指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RRA可能通过调节患者CD4~+/CD8~+T细胞免疫失衡、降低免疫球蛋白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准确地筛选和鉴定抗细胞性单克隆抗体(单抗)的冰冻切片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它既能筛选融合后的大量单抗(一般在3小时以内能筛选200~400孔杂交瘤细胞上清液);又可根据组织固有结构及细胞分区分布的特性,作为全面鉴定单抗的重要方法。我们运用此法从12次融合中,筛选并经克隆化获得291个单抗,进一步全面鉴定后得到抗T细胞等101个单抗。此外还讨论了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体会。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24h食管内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43例患儿进行监测,其中反复呕吐症状为主的29例,包括合并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14例;以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哮喘发作为主11例.对12例诊为胃食管反流患儿进行复查.11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儿童作为对照.24h食管内pH监测,监测指标有食管pH<4.0的次数、返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返流时间、总、立位、卧位pH<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以及Boix-Ochoa评分, 结果采用组间比较或配对比较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为病理性GERD的有32例,占74.4%,各项返流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和治疗前后返流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pH监测判定返流类型,不仅提高了病理性GERD的诊断率,而且为针对不同临床类型的返流的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根据,尤其在反复呕吐、反复呼吸道疾病及新生儿呕吐的病因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