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临床常遇到脯梗塞的CT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例如:发病24h内检查阴性,3—7天后CT复查阳性;2-3周后CT检查阴性,作增强扫描或4-6周后复查阳性,在这期间部分病人用新一代16层螺旋CT机复查,CT检出梗塞灶与临床相反,CT显示一侧梗塞灶而临床表现为双侧;CT显示双侧梗塞灶而临床表现为一侧;既往无中风病史的初发病人作CT检查可见陈旧软化灶等CT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情况。其中部分CT检查阴性者.均排除其他疾病确诊为脑梗塞。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2.
注意缺陷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经早期药物干预愈后良好.目前ADHD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两大类.该文对中枢兴奋剂利他林、专注达、长效安非他明混合物以及非中枢兴奋剂托莫西汀等的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3.
中文修订版孤独症谱系评定量表结构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中文修订版孤独症谱系评定量表(ASRS)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方法选取某小学701名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让所有小学生的父母填写ASRS问卷,将回收的有效问卷信息录入计分软件,系统自动评分,应用Mpuls 6.0软件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共发放ASRS问卷701份,回收6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7%。671份问卷中,男368人(54.8%),女303人(45.2%)。中文修订版ASRS问卷3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中,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3,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889,Tucker-Lewis指数(TLI)为0.884,其指标均优于未修订版ASRS问卷(RMSEA:0.060,CFI:0.829,TLI:0.823)。结论修订后的ASRS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作为ASD评估工具在我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 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的主诉、临床特点、家庭背景、妊娠期及围生期不良因素、韦氏智力结构特点。 【结果】 1)确诊的19名患儿,男女比例为18:1,被诊断的平均年龄为(80.7±21.4)个月;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伙伴关系不良(100%),注意力障碍(94.7%),语意理解困难(89.5%),局限兴趣(84.2%),动作笨拙(78.9%),多动(78.9%),非语言交流缺陷(73.7%),重复刻板行为(73.7%);3)患儿父亲中有类似问题的占到一定比例,且大多数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文化水平较高;4)韦氏智力测评显示大多数患儿言语IQ>操作IQ。 【结论】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其独特的特异性和隐匿性,熟悉和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阿斯伯格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5.
本指南适用于2周岁以后至未满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速率与婴幼儿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和成人期发生肥胖的风险。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家长压力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缓解育儿压力及提升干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首次诊断为ASD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诊断的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和正常儿童家长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家长育儿压力的差异。采用家长育儿压力简表(PSI-SF)对家长压力值进行评定,一般育儿信息问卷调查相关育儿压力因素,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评估ASD儿童发育商。结果 多数入组的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存在智力及社会适应发育落后的几率高于运动发育。ASD组儿童家长在压力总分、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及正常儿童家长(总分:100.67±15.08 vs 93.19±13.85 vs 82.61±17.68,F=43.85,P<0.05)。孤独症家长在育儿愁苦分量表压力值高于正常儿童家长(33.34±7.07 vs 29.77±7.47,P<0.05),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的差异不显著。增加父亲带养时间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能帮助缓解家长育儿压力。结论 1)多数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其家长承受着更高的育儿压力。2)增加父亲带养时间、引导父亲更多参与家庭干预,政府、社会对ASD儿童及家长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教育支持,将对缓解患儿家长育儿压力以及提升干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不同强化喂养方式对极早产儿(VPT)/超早产儿(EPT)追赶生长及体成分(BC)发育的影响,为VPT/EPT群体的出院后保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产儿发育随访门诊随访的VPT和EPT91例给予个体化强化喂养指导,校正胎龄40周开始每月行体格测量与BC评估1次。结果 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相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在4、5月龄和6月龄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更低(4月龄,P=0.042;5月龄,P=0.033;6月龄,P=0.037),6月龄时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也更低(P=0.016);BC方面,4月龄时的体脂百分比纯母乳喂养组明显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25% vs.28.1% vs. 28.8%,P=0.015);6月龄时的去脂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纯母乳喂养组明显高于配方喂养组(13.08 vs.11.78,P=0.034)。结论 生后早期纯母乳喂养的VPT/ EPT有可能出现体重增长和体脂储存的受损。后续有必要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并开展该早期差异对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婴幼儿断乳食品营养基粉农村喂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小儿生长必需的营养素,改进小儿膳食营养,以促进其生长发育,由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和江西省儿童医院共同配制了营养基粉Ⅰ号的Ⅱ号。选择南昌市进贤县12-35个月和192名。根据大队分为营养基粉Ⅰ号组、Ⅱ号组和对照组,经3个月的喂养试验,营养基粉1号组平均体重、身长境界为0.84kg和3.3cm;Ⅱ号组0.77kg和3.2cm;对照组0.63kg和2.7cm,差异有显著意义。Ⅰ号和Ⅱ号组平均血红蛋  相似文献   
109.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健康婴儿母乳及配方乳两种不同喂养方式下肠道菌群的定植过程 ,分析婴幼儿饮食与肠道菌群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 16SrRNA ,经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细菌数量 ,对 71名母乳喂养婴儿和 60名人工喂养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定量检测。 【结果】 婴儿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定植过程。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高 (P<0 .0 5 ) ,而大肠杆菌数量较人工喂养婴儿低 (P <0 .0 5 )。 【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测定肠道菌群的数量是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性好的方法。婴儿期肠道菌群仍处于动态演替过程。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10.
0~6个月足月儿和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足月儿和早产儿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重庆康华公司的眼多功能检查仪对91名婴儿(足月儿61名,早产儿30名)进行FVEP检测。【结果】获得足月儿和早产儿FVEP波的潜伏期和振幅正常值,及其随月龄的改变而改变的趋势。足月儿0~2、2~4、4~6个月组足月儿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81.77、153.451、32.44 ms,早产儿为213.25、184.22、166.47 ms。组间潜伏期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了早产儿与足月儿FVEP各波潜伏期值的差异及矫正月龄后各波潜伏期值差异,足月儿和早产儿的主波P1出波率相对其它波稳定,且早产儿P1波的潜伏期较足月儿延长,矫正月龄后早产儿的P1波潜伏期与足月儿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FVEP波的主波P1潜伏期值为参考值对小婴儿的视功能检查具有可行性;在为早产儿作视功能检查时,建议检查矫正月龄后的潜伏期值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