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部分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常见的症侯群 ,占消化疾病患者的 2 0 % - 4 0 %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新近发表的功能性胃肠道紊乱的罗马Ⅱ标准[1 ] ,按存在的主要症状将FD分为 3种亚型 :①溃疡样消化不良型 ;②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 ;③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型 .然而 ,F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我们旨在结合症状分型与胃排空检测 ,探讨部分胃肠激素在FD发病中的机制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从依次连续就诊的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 30 (男 7,女 2 …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9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4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另45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肝功能、PTA等并观察近期转归。结果使用拉米夫定组在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PTA明显上升。治疗2周和4周后与未使用拉米夫定组比较,ALT、TBil明显下降(P<0.01);PTA明显上升(P<0.05)。治疗4周时使用拉米夫定组生存率为91.1%,而未使用拉米夫定组生存率为73.9%,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拉米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HBV的复制,能阻止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和肝组织学,使患者获得在病毒学、肝组织学和肝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久强脑立清 (JNQ)对金黄地鼠颊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管血流速度自动测量装置研究JNQ对金黄地鼠颊囊微循环的作用。结果去甲肾上腺素可造成金黄地鼠颊囊局部微循环障碍。预先服用JNQ的金黄地鼠血管扩张和血流的恢复明显加快 ,并优于脑立清 (NQ)组 ;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后再滴加JNQ提取液 ,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拮抗作用也强于NQ。结论JNQ能预防并显著改善微循环障碍 ,效果优于NQ。  相似文献   
94.
背景: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AS)是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目的:观察AS及^131Ⅰ标记的AS(^131Ⅰ-Angiostatin,^131Ⅰ-AS)和单纯^131Ⅰ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及其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质量及体积的抑制作用。设计: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和荷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重复观察测量。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放射医学实验室和医院核医学实验室。材料:荷Lewis肺癌的C57BL/6雄性小鼠28只,体质量(20&;#177;2)g,5—7周龄。方法:用^131标记AS,得到4种不同浓度的^131Ⅰ-AS:A(含^131 Ⅰ0.74GBq/L,AS0.5mg/L),B(含^131Ⅰ0.74GBq/L,AS 16mg/L),C(含^131Ⅰ1.48GBq/L,AS0.5mg/L),D(含^131Ⅰ1.48GBq/L,AS16mg/L);采用MTT法观察^131Ⅰ-AS、单纯AS、及单纯^131Ⅰ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28只荷kwis肺癌的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移植瘤直径约1cm)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131Ⅰ-AS(含^131Ⅰ11.1MBq,AS2.5mg/kg),AS(2.5mg/kg),^131Ⅰ(11.1MBq)和生理盐水各0.3mL,治疗2次,间隔7d,观察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②动物肿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结果:①单纯AS在(0.5—64)mg/L浓度下,对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为(7.3&;#177;3.5)%-(41.9&;#177;4.3)%(与0浓度AS比较,P-0.003);A、B、C、D4种浓度的^131Ⅰ-AS对ECV304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3.9&;#177;2.8)%,(58.2&;#177;3.9)%,(39.1&;#177;4.1)%和(78.4&;#177;5.4)%,与AS和^131Ⅰ相比,抑制率明显提高(P=0.0003)。②动物实验显示,AS,^131Ⅰ,^131Ⅰ-AS和生理盐水治疗14d后,各组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3943&;#177;236),(5219&;#177;351),(1963&;#177;126),(7353&;#177;350)mm^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S,^131Ⅰ,^131Ⅰ-A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6.4%,29.0%,73.3%,(P=0.0001)。结论:^131Ⅰ-AS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在体内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强于单纯的等浓度的AS和^131Ⅰ。  相似文献   
95.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研究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和吸入麻醉剂异氟醚对健康自愿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分析两种麻醉剂在中枢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10名,每一名自愿者按随机顺序分别作3次PET扫描,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1次在异丙酚(靶控效应室浓度3.0mg/L)麻醉状态下扫描,1次在异氟醚(1.0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麻醉状态下扫描。采用18F.FDG示踪技术测定脑内葡萄糖代谢。结果:①异丙酚麻醉后,与清醒状态比全脑的葡萄糖代谢率(CMGlu)降低34.1%(P&;lt;0.05),在丘脑、大脑皮质、小脑和海马等区域葡萄糖代谢率(rCMGlu)明显低于清醒状态(P&;lt;0.05),其中丘脑降幅最大达51.5%。②异氟醚麻醉后,与清醒状态比全脑的CMGlu降低37%,以丘脑和扣带回降低更为显著(P&;lt;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后均可使全脑和脑内各区域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其中异丙酚对丘脑、大脑皮层和海马更为敏感,这些可能是异丙酚在中枢的作用部位;而异氟醚在脑内作用的靶区可能在丘脑、扣带回。  相似文献   
96.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在甲状腺乳头癌(PTC)复发监测中的意义. 30例PTC患者术后6周,行131I(3.7GBq)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6个月后再给予131I 治疗1次,治疗中同时测定Tg和进行131I-WBS.结果表明,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6例,其余转移灶于6个月治疗时发现,有3例患者(10%)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4例患者(13.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P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监测复发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97.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头面部及背部多发红色结节1个月余,于2020年4月22日就诊于我院消化科。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外院诊断为慢性胃炎,未予治疗,1个月前于头面部及背部出现多发红色结节,无痛痒等。发病以来,食欲差。  相似文献   
98.
对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114株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11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77.19%),革兰阳性菌23株(20.18%),真菌3株(2.63%)。分离菌株前四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合并败血症的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和自动出院比率共占66.67%。  相似文献   
99.
徐海峰 《当代医学》2012,(36):85-86
目的探讨鼻腔结构异常或变异与头痛的关系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T结合鼻内镜检查从140例头痛患者中筛选出58例存在不同程度鼻腔结构异常合并有头痛症状的患者,经鼻内镜手术矫正鼻腔异常结构,观察头痛缓解效果.结果58例患者鼻内镜术后经2个月~2年的随访,头痛共治愈43例,治愈率为74.14%;显效6例,显效率为10.34%;有效4例,有效率为6.89%;无效5例,无效率为8.62%.结论鼻内镜检查是诊断鼻腔结构异常引起头痛的较好方法;鼻内镜手术能显著改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致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0.
赵中芳  徐海峰  董晓光  刘廷 《眼科研究》2011,29(11):994-997
背景研究表明,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ARMS2)基因A69S位点的变异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及病变的进展高度相关,但ARMS2蛋白在正常成人眼组织中的定位仍存在争议,相关功能尚未完全明确。目的研究ARMS2蛋白在正常成人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的表达定位及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分布,为进一步从蛋白水平研究ARMS2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收集死亡后立即摘除的正常供体眼球10只,来自年龄为28~42岁的男性,将其中3只眼球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制作冰冻切片,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法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检测ARMS2蛋白在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的分布。另7只眼球用于分离视网膜组织,并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RPE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用CK32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ARMS2蛋白在RPE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可见ARMS2蛋白在正常人视网膜血管、RPE层、Bruch膜、脉络膜血管内呈强阳性表达,而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内丛状层ARMS2蛋白表达较弱。组织块法培养的RPE细胞呈多角形,细胞质中可见大量的棕褐色色素颗粒,CK32染色表明原代培养RPE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大量的绿色荧光颗粒。在RPE细胞内ARMS2阳性蛋白呈簇状红色荧光,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为蓝色荧光。结论成年人正常眼视网膜血管中、RPE层、Bruch膜、脉络膜血管内均有ARMS2蛋白的强表达,此外,RPE细胞的细胞质中也可见呈簇状分布的ARMS2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