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尤其是吸烟引起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患者,如果过去或现在还在吸烟,有咳嗽、咳痰或气紧,就应考虑COPD可能。COPD的诊断与病情程度分级一般取决于肺功能检测所反映的气流受限程度,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COPD的临床表现与气流受限程度不完全相关[1]。因此,为了对COPD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还需要同时评估影像学表现、运动耐力和体重指数(BMI)。正是基于此项认识,有作者[2]认为COPD不…  相似文献   
632.
人类支气管平滑肌上有组织胺H_1受体,但是否也有H_2受体,尚无定论.为澄清此问题,作者比较了H_2受体特异性兴奋剂Impromidine、H_1受体特异性兴奋剂甲胺乙基吡啶(Betahistine)及H_1和H_2受体共同兴奋剂组织胺三者对于非哮喘病人及哮喘病人气道的影响.10例非哮喘病人年龄19~37岁,5例哮喘病人年龄21~32岁.分别给予组织胺、甲胺乙基吡啶以及Impromidine.反映效应的指标有比气道传导率(SGaw)、用平均肺活量和残气量计算25%肺活量的流速值(V_(25B))、残气量(R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表明,在哮喘者和非哮喘者随甲胺乙基吡啶及组织胺剂量的增加,RV 和MTT 而增加,SGaw 和V_(25B)则下降.不同剂量的Impromi-dine 对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说明在人支气管平  相似文献   
633.
欧、美有关专家学者于1992年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并成立了美-欧ARDS联合委员会,旨在澄清并统一有关急性肺损伤及ARDS的定义,并对其发病率、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如何进行临床合作研究等问题进行讨论。现将讨论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4.
本文报道作者对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男1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5±10.2岁)于运动试验前、后同步行肺阻抗血流图及微分图(肺阻抗图)测定和右心漂浮导管检查,以研究肺阻抗图的影响因素。结果:①Hs、α、B-Y、dz/dt max等肺阻抗图指标与右室后负荷指标呈显著性负相关,Q-B及  相似文献   
635.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阻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 ,吸烟是主要病因之一。为了了解白介素 - 1β(IL - 1β)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 ,本文观察 :1 吸烟伴和不伴COPD者血清IL - 1β的变化。 2 香烟烟雾刺激致COPD模型大鼠血清及BALF中IL - 1β的变化。 3 尼古丁刺激对肺巨噬细胞 (AM)产生IL - 1β的影响。 方法 :1 病例选择 :按病例-对照设计方法 ,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吸烟伴和不伴COPD者各 4 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居住地等均具可比性 ) ,另外 ,选取2 0名不吸烟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上 3组均静脉取…  相似文献   
63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肺功能或肺结构的损害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或扩张的疾病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与小循环原发性阻力升高一样,可以形成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右室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37.
张宁  徐永健  张珍祥 《医学争鸣》2004,25(12):1077-1080
目的 :探讨人单核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是否受核因子κB(NF κB)调控 .方法 :人单核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 (LPS)、LPS加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空白对照刺激培养 .提取核蛋白进行NF κB的电泳移动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 ;提取RNA进行iNOS的RT PCR ;提取总蛋白进行iNOS的Westernblotting ;并留细胞爬片进行p6 5亚基的免疫荧光检测和iNOS的免疫酶学检测 .结果 :LPS刺激 1h后 ,单核细胞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核蛋白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p6 5核表达阳性率及NF κB的DNA结合活性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1 0h后 ,单核细胞iNOSmRNA的表达较空白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iN OSmRNA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LPS刺激 2 4h后 ,单核细胞iNOS蛋白表达量 (不论是Westernblot,还是免疫组化结果 )均较未刺激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LPS +PDTC组均较LPS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NF κB核表达阳性率与iNOSmRNA、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NF κB的DNA结合活性亦与iN OSmRNA和蛋白表达量成正相关 .结论 :NF κB的激动剂能促进人单核细胞iNOS的表达 ,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首先出现在mRNA水平 ,而NF κB的抑制  相似文献   
638.
蛋白激酶C(PKC)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PKC对正常和慢性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上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通道)的影响尚少报道。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PKC对慢性缺氧PASMC膜上Kv通道的作用,以进一步阐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39.
青心酮(3,4-dihydroxyacetophenon)具有扩血管作用。70年代人们就发现青心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氧耗、抗血小板粘聚及抗心律失常作用而被应用于心血管临床,但青心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应如何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Swan-Ganz导管检测11例慢阻肺患者应用青心酮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同时测定PRA、AII、ET—1水平变化,旨在了解其药理作用。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慢阻肺患者11例均为临床缓解期。男8例,女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9岁,既往有下呼吸道感染病史6~3O年,乎均23年。根据病史、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40.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alpha (HIF-1α)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53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HIF-1α, P53 and VEGF in specimens from 57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positive proportion of HIF-1α expres-sion was 63% and the HIF-1α expression was more frequent in bronchiole-alveolar carcinoma (86%) than in other lung cancer. There was a strong association of HIF-1α with VEGF and P53 pro-tein express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HIF-1α overexpression is a common event in lung cancer,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angiogenic factor VEGF and oncogene mutant P53 prote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